历来送客的诗多,迎客的诗少,看杜甫怎么写迎客

喜欢欣赏古典诗词的朋友一定是知道的,在历代诗歌作品中送别客人的诗词比较多,而迎接客人的诗词就比较少,而且诗词里的上乘之作也有很多出在送别诗里,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

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诗人写作都是去选择自己熟悉而又有感受的题材。而现实生活中迎客不是很特别重大的事项,没有什么大场面,也不容易产生冲击性的感情波澜。有的时候就是简单到帮助拿个行李握个手而已。

而送客呢?要设宴饯别,要骑马送行,要长亭短亭地折柳惜别,有的还要临别赠言和赋诗。而且送别面临的是别离,是感情的不忍,有的甚至是生离死别,所以诗人有必要写,有东西写,也容易写好。

但是读杜甫的诗,发觉他迎客的也写了不少,如《宾至》,如《有客》,还有《过客相寻》等。这不但说明杜甫重视亲友感情,而且也确实是一个诗歌高手,再难的题材也敢写,还写得自如。下面的《客至》就是他迎客诗中的一首。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这一首诗中迎接的是哪一位客人呢?诗中有一个说明,“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在唐朝是指县令,据说这个县令还是杜甫的舅舅。杜甫这个时候已经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他在成都盖了一个草堂,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诗歌的颔联就是交代这次迎客的时间和环境。既然房前屋后都是弥漫的春水,那就正是春天。有成群结队的鸥鸟飞来,也就知道这是成都的郊区,环境比较清幽,比较适合休闲隐居。

同时这样一个环境,也说明诗人比较孤单寂寞,周围除了奔流的浣花溪和泛滥的水田,并没有多少邻居。诗人仅仅提到有个黄四娘,所以到了春暖花开,他也只能是一个人去独步寻花。

因此诗人在颔联里说,他的茅屋周围很荒凉,平时也没有怎么清理打扫,蓬门也是关闭着的。这次知道客人要来,他才把那小路清扫干净,才把这茅草编织的屋门打开。

但是怎么招待客人呢?颈联就开始写实。因为离市区远,碗碟子里的菜肴都是自己种的一些青菜,没有其它的美味,饮用的酒也是自家去年酿的。所以没有好的接待,心里感到过意不去。

但是即使是这样简陋的条件,杜甫还要征求客人的意见,客人同意后他马上隔着篱笆呼喊,叫隔壁的邻居也过来一起喝酒,直到把剩下来的酒喝完。

这里写的陪客用餐,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没有到集市里去采购酒菜,没有大鱼大肉,好像就是粗茶淡饭,拉拉家常。这一是反映了杜甫的生活艰苦。他平时真的还要依靠朋友严武等人的接济。

二是反映了杜甫和客人的真情。家里条件就这样,没有必要去遮遮掩掩,没有必要去打肿脸充胖子。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把环境打扫干净了,互相交心,即使接待上是粗茶淡饭,客人也不会介意。

三是反映了杜甫喜客好客的善良性格。他不只是对客人开诚布公,以诚相待,还要照顾到邻居,好不容易有一顿好一点的酒食,就想也让邻居过来乐一乐。

这首诗虽然是简单的迎客,情节也是很平常,娓娓道来,没有其它诗歌那些惊天动地的描述,但越是这样朴素,越是体现了诗人杜甫那种善良慈祥的性格。

迎客的诗歌不好写,因为它的内容比较单调,所以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去写的。而杜甫这首《客至》就避开了那种千篇一律与平淡乏味,在结尾呼唤邻居一起饮酒陪客,这就使诗意突然有了一个转折,显得跌宕起伏,别开生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