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低于一万的人,没资格回家过年”

一介

自在小生活态度

过年前,我们都是这样上班的↓

今天的视频讲的是过年前大家的工作状态,有人归心似箭,有人盼望衣锦还乡,还有人担心:混得不好,我怎么有脸回家?

我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在外打拼,本就背负着全家人的希冀,结果混得不三不四地回去,怎么对得起乡亲父老?

那个混得不好的男人,15年没回家

2015年春节前,重庆一个小伙去办临时身份证,被民警发现户口早就注销。一问,才知道他居然已经15年没回过家了!

民警好奇,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回家?

他的回答是,“混得不好,没脸回家。”

见到儿子时,两老哭成了泪人:每年年夜饭我们都是哭着吃的,还以为儿子早就死了......

深圳也有个大学生,宁愿捡纸皮、睡桥洞流浪10年,也不回去见父母一面。“回去能干嘛?是爹娘养我还是我养爹娘?我拿什么来养?我能做什么?”

有个网络热词叫“恐归族”,说的就是过年不敢回家的人群。有报告指,37%离乡者过年不回老家,“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占到其中的47%。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曾无比期待回家的我们,开始一点点地变得胆怯。

同事落落跟我说,过年回家,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攀比、商业互吹、尬聊,你的工作收入婚姻状况,就是你全家在饭桌前的谈资。

在北上广,起码还落得逍遥自在;一回到家,简直抬不起头做人。

最后他还补了一刀:月薪低于一万的人,就不应该回家过年。

真的是这样吗?

那年失业,我决定滚回家

我也曾有过一段不敢回家的时光。

大四下学期,同学们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啥都不干的,家里也为他们找好了出路。我却宅在宿舍,焦虑,彷徨,无所事事。

每天,我都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投简历,期待能找到家好公司实习。

学校在珠海,我每周要跑去广州深圳两三次,一大早起床坐大巴,穿着西服连续面试三四家,夜里再坐车回来。几个月下来,身心俱疲。

我每个月生活费1500块,光是交通就得花掉一半。可又不敢问家里要钱,更不敢回去。每次爸妈打电话过来,我只能违心地重复着几句话:

“钱够用,别担心,我很好,暂时不回去了。”

一次坐车回学校时,突然接到同学菲菲的电话。她告诉我,她在创业。知道我找不到工作,想请我过去,2000块一个月。“反正你也找不到工作,不如过来我这儿,对吧?”

那天车上人很多,可我还是哭了。我有点悲哀地想,我是怎么混成这个鬼样子的?我还有救吗?

绕着学校逛了三圈,我还是想哭。然后打了个电话给我妈,说妈,我想回家了。

“怎么了,遇到什么事了吗?”

“没事,我…我就是突然想回来一趟。”

“好,那你回来吧。”

不知为什么,回到家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解脱了。那天我像小时候那样,歪着身子瘫沙发上看电视。我妈忍不住过来唠叨:

“别歪着坐,骨头会长歪的。”

“头发这么长也不剪,多不好看啊。”

很奇怪,那么烦人的唠叨,却莫名地觉得心里很暖。一下子忍不住,眼泪又出来了。

我妈挺紧张。我说,没事儿,就是好久没见,挺想你的。

她给我倒了杯热水,让我喝。

她说,你长大了,我不好问你的事儿,也不知道你为什么突然要回来。但我想你知道,爸妈这辈子对你没啥要求,只要你开开心心就好。在外面混不好了就回来,妈养你。

这时我爸已经端着一盘清蒸鱼出来,唤我们吃饭。鱼香味儿很足,驱散着烦恼。

我突然想放声大哭,也突然释怀了。什么红尘世俗,金钱名利,在家里通通不算数。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才是属于家的主题。

家,才不在乎你混得好不好。

家,本来就是用来“逃避”的

朋友强子是东北人,今年春运大潮,他连一个火车硬座也死活抢不着。最后干脆买了往返机票,6000多,一个半月工资。从哈尔滨下飞机,还得坐两个多小时大巴再换公交,才能到家。

我问,回一趟家这么折腾,值得嘛?

他说,没什么值不值得啊。在外面打拼了那么久,总觉得要回一次家才心安。

▲2006年,山西太原。大雪骤降,却没有人放弃买票回家的机会

▲2012年,春运火车上。无论是车厢还是过道,都挤满了疲惫的归乡人。

▲2016年,一大群离乡者,选择了骑摩托回家

是啊。不回家的理由可以有千万个,回家的理由却只有一种。

因为,那就是家呀。能回家,就一定是幸福的。

有人说家是游子的港湾,我却觉得,家其实是间避难所。

它本来就是给我们“逃避”的。

它可能不会很完美,会有个唠唠叨叨的中年女人,一个沉默如山的中年男人,和一群家长里短的亲朋戚友。你有时会觉得烦,有时又很暖。

在这里,负担是甜蜜的,烦恼是幸福的。在这里,没有人会嫌弃你啊。

无论在外有多不堪,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家里永远都会接纳你,永远都为你亮起一盏灯。总会有两个人,一直唠唠叨叨,一边埋汰你,一边爱着你。

今年春节,混得不好,也请你回家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