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馆藏拼布艺术,诠释“时尚 生活”

2021年10月16日,《东拼西凑 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展》在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开展。

展厅实景

本次我馆精选出55件套藏品,包括了汉、苗、布依、侗、毛南、彝、壮、羌、瑶等民族的拼布服饰和生活用品。展览分为五个板块。

巧手结彩衣

这一部分展示各民族标志性服饰中的拼布元素。

千针缝铺盖

拼布被面是完全做给自己的手工。

剪花绣摇篮

背扇被誉为背上的摇篮,是母亲们倾注手艺的重要作品。

拼帛成岁月

这个板块展示了一批珍贵的古老拼布藏品。

百家保童年

百家衣、虎头帽,做给孩子的拼布总是既活泼可爱又满载祝福与企盼。

现场还陈列有我馆研究生从这些拼布藏品中分析解构的图案素材。

珍惜每一丝布帛,重视每一针缝缀,这些藏品将惜物情结完美融入日用的衣物缝制,巧妙运用图案与色彩设计,显示出无数普普通通的制作者对于美、品质和变化的追求。于他们而言,依托于民族服饰呈现的拼布不仅是装饰,更非炫技,而是传统服饰形制之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源远流长又生生不息。

拼布是时下流行的热门手工门类,大家普遍了解它的艺术性,通过这次展览希望大家也能够认同它的实用性,人们直至今天还在缝制并且穿着使用。这些拼布民族服饰不是尘封的过去,不仅曾经,现在也仍然是各民族人们密不可分的日常生活,是现在进行时。

展览开幕当天及17日两天对外开放日,民族服饰博物馆博物馆迎来了大批慕名而来的观众,其中有大专院校的师生,热爱女红技艺的退休老人,带着孩子来感传统文化的家长,他们近距离欣赏这些拼布艺术珍品,感受其中蕴藏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馆活跃着一批青年学生志愿者,他们从布展阶段开始就积极参与其中。

展览开幕,他们更是充满热情的投入到接待讲解工作中。在介绍展品、与观众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志愿者们自己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两天的对外开放日已经过去,观众挥笔留下了他们观展的感受。鉴于校园疫情防控的原因,民族服饰博物馆恢复仅面向校内师生开放。未能莅临现场参观的观众朋友可以关注我馆后续推出的系列微信,将会围绕本次展览详细介绍展品及拓展内容。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等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址:

http://www.biftmuseum.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16

邮   件:bwg@bift.edu.cn

邮   编:100029

微信号:biftbwg

校内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注: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闭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硕士点简介

民族服饰博物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致力于民族和传统服饰的收集、整理、研究,大量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参与到整个科研教学过程中,博物馆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目前博物馆设立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同时也是学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项目的实践基地,并建有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围绕教学科研需要与各大文博单位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古代出土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

开设研究生课程有“民族服饰创意设计研究”“传统服饰修复与保护”“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概论”“中国民族服饰装饰研究”“博物馆学概论”“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中国古代织物研究”“中国民族服饰造型研究”等。

基于馆藏实物测量,结合田野考察、实验考古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统筹各种资源渠道展开教学,形成机制灵活、渠道互通、体系开放的培养体制,以传统服饰的材料、形制、结构、图案、色彩、工艺研究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先人的造物思想和技艺,在传承中感悟民族服饰并寻求创新之道。

微信版权归属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