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门史话》连载(62)

“剃头匠”感受“申遗”

靖奎

在恭俭胡同南口,靠近景山西街住着一位百岁老人,大名靖奎,人称靖大爷。在年过九十岁高龄时(2007年),因主演了一部电影《剃头匠》,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明星”。自打这之后,靖大爷居住的小胡同,顿时有了生气,不断有媒体记者出入。还有些看过电影的影迷,也前来一睹生活中靖大爷的风采。

当年靖大爷已年过九十,每天还要骑着小三轮车上门服务。都是街里街坊的老主顾,有的都出不来门了。剃头刮脸,图个精神劲儿。有人跟靖大爷说,您这刮脸的手艺,还不去找联合国“申遗”。靖大爷笑着说,你别跟我这找乐子了,拿你靖大爷开涮。

电影《剃头匠》海报

靖大爷说:“现如今,地安门变化这么大,我好想多活几年,多享几天福呢!甭管剃刀下那人的贫富贵贱,(我的)手法不变,劲道不变。”

生于民国二年的靖大爷念过私塾,练过武术,学过唱戏,还有一门剃头的好手艺。用靖大爷自己的说:“人活着就是一个吃饭问题,只要不愁吃不愁喝,日子过得去就可以了。但要以善心对人,多做点好事就能多活几年。想不通就是受罪,想通了就幸福了。”正是因为如此心态,年近百岁的靖大爷,依然行动自如,自己打理着日常生活。

靖大爷一生经历坎坷,早年间经历过学徒、做工,自己经商做买卖,有过一位日本知己,还给马占山、傅作义、尚小云、谭富英做过活儿(理发、刮脸),解放后又经历了公私合营,以后重新拿起了自己的剃头家伙,走街串巷,干活吃饭,收的钱资从银元到金圆券,再到人民币。历朝历代,老爷子的手艺在四九城口口相传。

“地安门和清华大学附近,各有一间店面,手下小20个伙计。”大女儿靖秀芬还记得,如今地安门那家火爆的栗子店斜后身,西楼巷胡同把口曾有一座二层小楼就是靖大爷家门店。当年是一层门店、二层住人。以后,门店被收为国有,又经历过了历次政治运动。靖大爷心比天大,遇事不愁,安然过关。靖大爷说,做人就不能太高傲了,心里得容得下人。

剃头挑子可谓昔日京城一景,后来还被北京人编成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用来形容一方热情、一方冷淡的情形。下街剃头匠还手持一个铁制器具,名曰“唤头”,形状似大镊子,用小棍自下向上一拨,便发出“呛啷”一声,随走随响,以召唤主顾。

靖大爷说,剃头业行话很多,把剃短头、光头称作“打老沫”;剃长发称作“耪草”;刮脸称作“勾盘儿”;刮胡子称作“打辣子”。剃头行业讲究职业道德,剃头匠不能喝酒,不能吃葱、蒜等带刺激气味的食物。民间忌讳正月剃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俗谚。所以每逢正月,是剃头行业最惨淡的日子,一般都要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取抬头兴旺之吉利。

2014年,已过百岁的靖大爷平静地走了,地安门地区又少了块活化石。记得在中轴线“申遗”时有记者问靖大爷对复建地安门的想法。靖大爷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年轻时整天守着地安门剃头,冷不丁地没了,心里老觉着缺点什么。”

(0)

相关推荐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5)

    "儿本特务"毛剃头 文/古谷 老地名摊子口,新牌名滩子口 (孺子剑提供) 毛师傅的剃头铺,算是处在摊子口街最正中的地段. 虽说是平房,地板下却有半人多高的空隙,经常有小孩钻到下面去 ...

  • 剃头挑子

    六十年前的那些事儿:(10)剃头挑子 平时说某人一厢情愿时常常说"剃头挑子一头热".为什么说剃头挑子一头热呢?因为剃头挑子就是一头热. 那时的女人是不理发的.从小就留头发,长长了在 ...

  • 他曾是梅兰芳、傅作义等人的“贵客”,如今却成了唯一的百岁影帝!

    话说皇城根儿天子脚下,有这么一位名声赫赫的手艺人. 见天儿家门口儿400多号人候着, 就为了等他用他那家伙事儿让自己舒坦舒坦! 哎 梅兰芳诸位都知道吧, 那又是赠戏票又是派专人来请的, 就为了能让他亲 ...

  • 《地安门史话》连载(3)

    太监偷盗成风,建福宫着起大火 1923年夏,故宫中的建福宫着起了大火,百年宏伟建筑连同无数奇珍异宝付之一炬.已然逊位的溥仪,对这场大火的起因心知肚明,立刻拘押了几名太监进行审讯,但终因"查无 ...

  • 《地安门史话》连载(8)

    太医怎样给宫中的女眷们看病? 光绪被慈禧软禁之后,总觉得自己病身沉重,痛感是吃药太多导致,于是,光绪专门对御医们说,你们看我的病能治就开方子,千万不能以药试病.但太医们谁敢不开方,居心何在啊?甚至在光 ...

  • 《地安门史话》连载(9)

    恭俭胡同古庙多,三宝太监在此办公 恭俭胡同北起地安门西大街,南至景山后街,距离紫禁城只是一步之遥.所以,在明清时将内官监署设置在此.也是考虑到实际距离,虽不像太医院那样人命关天,但皇家工程同样也是人命 ...

  • 《地安门史话》连载(10)

    京城第一大茶馆--天汇轩 当年,在地安门内都是围绕着皇家服务的衙门,但出了地安门则为人间俗世了.由于守着皇城住得多为在衙门里做事的官吏,所以在吃喝玩乐上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 ...

  • 《地安门史话》连载(15)

    据翁立所著<北京胡同>中写道:"地安门共五大间,地基只有数尺,门北与马路平,门南稍向下斜坡.中间的三大间,是大门洞,东西各一大间,是守门人员和更夫住的地方.红墙黄瓦,门上的大横梁 ...

  • 《地安门史话》连载(16)

    用画笔记录地安门的人 在地安门周边,有这样一些人对地安门情深意切.早起出门他们与晨光中的地安门擦肩而过,晚上下班与暮色中地安门如影相随.久而久之,地安门就好比是心中的上帝,看见它心里就感觉那么踏实和安 ...

  • 《地安门史话》连载(17)

    张先得(中)捐赠画作 还有位名为张先得的年轻人,当时是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学生,站在北新桥的欢迎队伍中,衣服后背上用粉笔写着"解放了",又唱又蹦地表达对北京古城的热爱.偶 ...

  • 《地安门史话》连载(25)

    张之洞故居成机关大院 走进地安门外大街白米斜街,一座与众不同的大院子映入眼帘.广亮大门对面是一扇保存完好的大影壁,上马石.八字门墙等,昭示着昔日院子主人的身份:这就是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的故居 ...

  • 《地安门史话》连载(33)

    冯友兰:从清华园到白米斜街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深入人心,大多粗通文化的中国人,都是通过阅读这部著作而开启智慧的人生.冯先生早在1924年就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