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的悲剧:屹立1300年风雨不倒,却在60多年前彻底“消失”了
中国是桥的故乡,从古代开始就有桥的国度之称,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都是世界桥梁史的创举,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现存的古桥不在少数,其中公认评出了四大古桥,它们分别是湘子桥、洛阳桥、卢沟桥以及赵州桥。但如同所有的古建筑一样,它们其实也难以保全,像赵州桥,它其实也可以说在六十多年前就消失了。
赵州桥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教科书中有一篇文章便是专门说它的,它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滦河的上方。最早修建年份是在隋朝,《安济桥铭》记载: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这位李春可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第一位桥梁专家,而赵州桥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杰作,也是他的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李春在赵州桥上使用的敞肩圆弧拱形式,比西方整整早了六百多年。
从建成开始,它便成为了中国南北交通的要冲,向来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岁月,它成为了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这千余年的时间里,赵州桥经历了八次以上的地震、八次以上的战争。数千年的人们或是车辆从它身上压过,风刀霜剑、冰雪雨水在它身上冲蚀。
但它始终立在那里,雄姿不减当年,能经历这么多年要得益于李春合理的设计。可如果真要说,它或许早在六十多年前便已消失了,那是源于一次维修。其实这千余年的岁月,它能够在雨水冲刷下屹立不倒跟数次的维修也有关系。第一次修缮是在唐贞元八年(792年)七月,这一年,它已经两百岁。大水将桥北面熊策的金刚墙冲坏,桥台下沉,小拱有崩裂的迹象。
最终唐朝人用补石重砌的方法恢复了原状,使得它与两百年前无二。接着在宋治平三年(1066年)修了一次,时间越久,需要修缮的次数便逐渐增多。光是明一朝便修缮了三次,但动工程度都不大,也多是加固。一直到1952年,这次的修缮不同于以往,它彻彻底底的被换了个干净,变成了一座用钢筋混泥土修成的“赵州桥”。
1933年,梁思成便对赵州桥进行过详细考察,还写出《赵州大石桥即安济桥》一文。此时他已经发现赵州桥不稳固的问题,但当时迫于战乱,并没有办法对其修复。1952年,梁思成才重新提出修缮,而这一次将给赵州桥换血。首先是全面的测量和修正,从结构到外表,几乎全部换新。为了安全起见,还多加了一些东西,比如说二层防水亚麻布和三层沥青,为的是防止漏水腐蚀的现象发生。
所有的栏板和望柱都是按照早期样式新制的,它还是赵州桥,但它不是它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老石头都没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还存在,单论这部分也算是有千年的历史。可这一部分也大多是在内部,从整体来说,人们现在看见的不过是当初那座新修的桥。大概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见过当年的赵州桥,那个历史痕迹尚未被改动的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