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方,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今天继续探讨《弟子规全评》,作者宋娜燕飞。
雅各布已经六年滴酒未沾了。看到了弟子规的这两句话,感到很是贴切。
在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中,描述了一个右派,学识渊博通晓几国文字,但是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酒后口无遮拦。一次在大西北的劳改营里,灌了几杯酒,又开始大发厥词,结果被人告发,加重了刑罚,其不胜重负,成了精神病。所以说,酒后失言的祸害,很严重。
清朝的李毓秀在他的《弟子规》中提醒世人:年少方,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翻译过来就是:年级还小的时候,不要喝酒,人在喝酒过度后,烂醉如泥的情态最是丑陋。
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喝酒,著名的《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在醉酒状态下写出的。中国的酒文化与酒桌文化是相伴而生,历史悠久。但是文人历来倡导喝酒要节制,因为喝醉酒后,人的意志会变得薄弱,容易出丑,这显然是不符合儒家思想随时随地都要端庄守礼的准则的。
从医学上讲,酒精会抑制心脏电流的规律性输出,从本质上讲,心脏有节律地通过窦房结的开闭,把血液压进血管,也就是我们看见的心电图的波峰波谷,曲线。如果长期饮酒,会造成心脏电流紊乱,而这种紊乱是无法从用彩超体现出来的。当事人只会感到胸闷却找不到合理的原因。而其实元凶就是酒精。
因此,无论从礼节角度还是健康角度,酗酒都是贻害无穷。
《小窗幽记》曾经记载了“人生四悔”来形容人的一生会有的遗憾:
富时不俭贫时悔,
潜时不学用时悔,
醉后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弟子规》中还有一句话叫做:
《弟子规全评》的作者宋娜燕飞的鉴赏评议是酱紫:
《弟子规》要求我们走路时要昂首阔步,不要蹑足不前;站立时要直立如松,不要歪倚斜靠;作揖时要深躬到位,不要敷衍了事;拜见时要恭顺端敬,不要轻率随意。
《弟子规全评》中,作者引用了古代《了凡四训》的话:“大都吉之兆,萌乎心而动乎体。其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
意思是说:通过一个人的举止礼仪能够看出这个人的运势吉凶。虽然这种说法有些片面,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举止礼仪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弟子规全评》的作者宋娜燕飞还援引了《礼记》的话:“礼节者,仁之貌也。”,这种说法认为尊崇礼节是有德行的人应具备的表面素质。也就是说,虽然“礼”往往是内化于心的东西,但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外化于行地将其表现出来。不过,真正知礼端方的人的气质往往如暗香浮动的桂花一般,无需刻意留心,不语而香飘万里。
《弟子规全评》的一大好处就是举例,援引了北周时期的端庄稳重为帝王器重的长孙俭、人前人后都言谈谨慎、崇尚礼节的张湛。尤其是张湛,很多人说他在装,张湛并不在乎,回答道“我确实是做作,但别人做作是为了做坏事,而我却是为了做好事,这难道不可以么?”,按照现在的通俗话讲,人生在世,装了一辈子好人,那就真成了好人。
欢迎购买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弟子规全评》,编著 宋娜燕飞。定价35元,感兴趣也可以在微信公号后台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