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卡帕大青花
托普卡帕大青花虚极子按:硕人其颀,衣锦褧衣;中华之子,突厥之妻;不避风尘,直驱海西;壮哉伊人,誓蹈云霓。一提到中国的瓷器,西方人首先会联想到创烧于14世纪初的“青花瓷”。那时的蒙元帝国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国家,从燕北大都汗八里(今北京)到江南烟雨杭州城,都生活着大量的色目人,他们或在朝为官,或在野经商,甚至一度主管着景德镇窑场。元青花的生产期相当短,从14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只维持了三四十年的光景。因缘巧合,风云际会,正是在这短暂的光阴里,波斯商人将钴料引入中国窑场,在洁白细腻、坚实耐用的中国瓷胎上,描绘着中东世界对东方的想象:每每在那海蓝色的梦幻中,升起了一朵朵怒放的青花。
▲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一对),1351年,63.6 x 22 cm英国伦敦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 大英博物馆展出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元代青花瓷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对“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了,如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常年在大英博物馆里展出。然而,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地方,既非中国,亦非欧美,而是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宫:那里沉睡着四十位来自元代的蓝色美人,多少年来幽居深宫,秘不示人。
▲ 青花牡丹纹梅瓶(一对),14世纪中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藏托普卡帕宫中的元青花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雅贵,个个都堪与至正青花大瓶相媲美,其中甚至不乏世所罕见的孤品。如下图中这只体型硕大的“反青花莲池水禽菱口大盘”:工匠在制作完成后又于整体纹饰上喷洒了一层细密的色点,如漫天飞霰,流风回雪。这种装饰手法不是洒蓝,胜似洒蓝,在世界各地的青花瓷中仅此一例。
▲ 反青花莲池水禽菱口大盘,14世纪中叶,直径45 cm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藏此外还有“八方梅瓶”和“八方葫芦瓶”,均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硕大的体量而成为举世无双的孤品。
▲ 青花莲池鸳鸯八方梅瓶,14世纪中叶,高40.5 cm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藏
▲ 青花草虫花卉八方葫芦瓶,14世纪中叶,高60.5 cm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藏上古中国人以高大白皙为女子美的标志,《诗经》中名篇《国风·卫风·硕人》就曾用“硕”、“颀”、“敖敖”等形容词赞誉美人的高大丰腴。托普卡帕宫中的大青花不正像极了端庄自信、健康开朗的中国古典女性吗?遥想七百年前,她们一袭青青褧(jiǒng)衣,抵御着漫漫风尘,出没于浩浩波涛,不远万里嫁到那个在中华古籍中被称为“突厥”的地方……
▲ 17世纪初穆拉德四世在宫内一座凉亭下休憩,前景桌案上摆着大量的青花瓷器皿此正是:硕人其颀,衣锦褧衣;中华之子,突厥之妻;不避风尘,直驱海西;壮哉伊人,誓蹈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