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诗社·切磋琢磨(五)

新韵潮头

东篱诗社切磋琢磨(五)
参评作品1

秋夜吟

送别曾记泪汪汪,追梦拼搏走四方。

两丈离愁新月里,一双秋影小村旁。

回头落叶家山远,牵手夕辉话语长。

此去相思无计解,打包心底好收藏。

褚宝增点平:诗按时间次序,铺陈出送别的全过程,尾联收结的不错。全诗基本口语,用流行语“打包”一词,尚属和谐。题目《秋夜吟》过大,而内容有具体,不如用诗之领词做题目,即题目改为《送别》,若此,建议将“曾记”改为“夜隐”。

孙忠凯点评:这首比较符合新韵诗特性,起承转结、立意都很好,接地气。但中间两联词性语法句式太雷同了,由其马蹄走读时颌联句尾二一式,颈联应该一二式。

张保华点评:“两丈离愁”有点费解。题目秋夜吟,内容中确几乎少有秋夜的相关字词,确是写相思的多。

王增孝点评:此诗表达了出外奔波的离人秋夜对家乡和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和颔联是回忆离别时的情景。颈联和尾联是对此地秋夜及心里活动的描写。脉络清晰。尾联化用了欧阳修《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和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写作手法,干脆直接将相思打包藏在了心底。颔联“两丈离愁”的描写不好。李白《秋浦歌》是这样比喻愁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白发的长度比喻愁,三千丈是虚数,形容多,三、九都是多的意思,不是具体数。“两丈离愁”的写法就没有根据了。如把颔联上句改为“两处离愁新月里”会更有诗意。其实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是这样表达离愁的。

王东篱点评:“追梦、拼搏、打包”等词语很有时代感,是可圈点之处。首联出句“曾记”点明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用实笔,对句“拼搏走四方”是对自己现实状况的叙述,用虚笔,而中间两联却都是描写分别时的情景就感觉有点浪费笔墨,且语言节奏、语义雷同,犯合掌,颈联没有拓开,尾联缺乏时空转换没有与首联照应,没有回到现实中来,所以感觉章法上松散,结尾没有合上。没有扣题,是此作致命弱点。结构、层次、详略,尚需仔细体会把握,个别处用语不当,需再斟酌。

参评作品2

七夕

今夜鹊桥牛女会,银河之上泪如麻。

洒于尘世化秋雨,滴入民心起浪花。

多少离人何处语?无穷别绪问谁答?

遥遥两地隔屏诉,只盼种田能养家。

褚宝增点评:七律首句不入韵,显得结构松散。我始终建议首句不入韵,首联当以对仗起。“何处”对“问谁”欠工稳。

刘忠刚点评:神话传说反映现实生活,现实是神话传说的基础。从牛郎织女的故事 中可知古代也有很多两地分居的夫妻。这首诗的作者所在地,七夕这天下雨。于是作者抓住这个场景、时点 ,描述聚少离多,经常只能通过手机约会、咫尺天涯的相思之苦。从天上到人间,神话到现实,相互勾联,为主题服务。构思蛮好的。具体到写作层面,需注意一些问题。如:第二句的“之上”最好能用别的词来换掉。颔联、颈联有合掌之嫌。再一个感觉结句不是很好。

徐金保点评:此诗主题明确、章法合理、脉络清晰。首联赋起,颔联承接以"泪"为主线展开描写。泪洒于尘世似秋雨,真乃此恨绵绵无绝期。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颈联进一步写泪,落到人身上,与现实紧密结合。为了生计,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湖口,这是丈夫的责任。尾联出句进一步写相思之苦。第八转合,结束全篇。但此诗也有不少瑕疵,与作者商榷一二:第四分句有点虚,有点模糊,基本写飞了。第六分句句子不够精炼,用词造句有些牵强。第八分句指代不明,谁盼谁?应该是妻子盼丈夫挣钱养家。怎么写成种田养家,我是农村的,我知道种田根本不能养家,种田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怎么能养家?种田者都是老人,因为他们打工没人要,只能种点粮食自己和家人吃,但各种生活费用还要靠打工的人挣点钱来支付。所以第八分句与现实不符。建议作者把第四、六、八分句修改一下。

薛少林点评:牛郎织女,悲欢离合,永恒的主题。首联点题,其余抒情,虚写为主,起承转合较好。颔联对仗工整。颈联“问谁”对“何处”不对仗,两句句意略有合掌之嫌。尾联“隔屏”一词,新事物入诗,有时代特征,但铺垫不够,有点突兀,个人感觉,此句改为“路遥幸可隔屏诉”,是否好点?另外,结句的“种田”是否面太窄,与前面的“尘世”、“民心”、“多少离人”等不甚协调。

蔡志民点评:表意不清、用字不准是此作的最大问题。比如“泪如麻”,麻在此当是交缠混乱的意思,故泪如麻则不通;还有“滴入民心起浪花”,浪花的物象选择应该是想说心绪难平、心潮起伏,但滴入最多起个小涟漪而已,能起浪花的地方则连涟漪都不会存在,故浪花和滴入也不契合,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形成不了因果关系;再看结句:“只盼种田能养家”,这句非常突兀,大概作者想说的是粮贱伤农,如果粮价高些,种地也能养家糊口就不用打工而两地分离了。但因为前面缺少铺垫,贸然出此一句则成无根之萍,没有依托,故显生硬和突兀。再有颈联亦有合掌之嫌,说的都是“没人交流”之意。

参评作品3

秋趣

秋来又带几分寒,断续虫声落耳边。

童子轻轻嘘劲草,伸出小手去擒蝉。

王志伟点评:起句,没能立起形象(西风落叶几分寒),转句稍断,用个关联词就好(偏又孩童嘘劲草),结(山林侧耳去寻蝉)。这样诗就顺了。总体不错,细微处需打磨。

王健新点评:饶有趣味的小诗,语言平实,缺点是转结有些硬 ,诗味就会差些,建议用设问句或反问句做转结,更容易表现出诗意诗味。

孙忠凯点评:各地之秋因经纬度不同也各不相同,从通感来看,首句'来'不如'深',与'又'字要相得益彰。尾句'擒'字太刻意了,少了许童真,童心应有的童趣。从全诗风格来看,擒字可随性一点。

李波修点评:诗中有画。

刘忠刚点评:这首诗通过小孩与蝉的故事,从细微处表现秋天的情景。断续的虫鸣 、小手、知了等细节描写,为此诗增色。白璧微瑕,在第三句。这里涉及到意象的问题。传统诗词的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如“梅兰竹菊”各具象征意义,转句“劲草”一词让我想起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血沃中原肥劲草”等诗句,“劲草”这个意象,感觉和这首诗整体氛围就不搭。作者应该努力营造自始至终“轻罗小扇扑流萤”般的意境,使得通篇谐调才好。还有“嘘劲草”也叫人费解。最后三个字“去擒蝉”,写作“去捉蝉”要好一些。这样读来顺口。

王东篱点评:转句“嘘”字很形象,但现代汉语中常做叹词单独成句,“嘘劲草”感觉语法不通,动宾搭配不当。绝句之源出于乐府,它的音乐属性决定了语言特征是“浅显通俗、自然流畅”,“擒”字太“文”,缺乏灵动感,不够通俗。

参评作品4

韭花

花开如米不张扬,听任风儿抚淡妆。

漫道芬芳才几日,犹添厨里一年香。

韩恩纯点评:绝佳。语句顺畅,接转自如,结有余味。短短四句,把韭花不施粉黛,不事张扬,不苦芳短,甘愿庖厨留香的品格描绘的唯妙唯肖。

李波修点评:“漫道”可换成无悔,结句太平没提上去。

徐金保点评:读来顺畅,主题明确,写出了韭菜花的高贵品质。只是有一点不尽人意,“抚妆一词有点生僻,建议写成“弄淡妆会通俗一点,也不难懂。

王志伟点评:好诗。写物大体套路多如此,起承立起形象,转结感慨,这首也在套路之中。转结用“几天”跟“一年”对比,更把诗境提升一步。

沭阳草民点评:这是一首咏物诗。从结构上看,起句平实,描写精准;承句对韭花秉性作进一步渲染,低调、安于现状。转句更是就韭花性状,据实铺垫,为结句作准备;结句一笔扬起,韵味悠长!从语言上看,清新自然,一气呵成,总的来讲,这是一首不错的咏物诗,有袁枚咏《苔》之风。

参评作品5

七月观巧云

三鸥凌浩宇,万马赴征程。

峻岭如弓峙,平湖若镜明。

随风龙蹈海,遇雨雁围城。

遥见乡关月,嫦娥撒玉英。

孙忠凯点评:诗很豪迈!但首联不明朗,中间两联很好,但没有延伸和呼应。尾句境落的太实,本联内多复赘,影响中间两联的气势,抹煞了豪气。平淡了。

鐾刀点评:作者想象力值得肯定,想象的事物不妨再天马行空一些。整首诗皆为想象堆砌,无总结、无抒情、无言志,支离破碎了。且前三联结构雷同犯合掌之忌。在律诗的章法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李波修点评:“嫦娥撒玉英”不解。乡关月突兀,诗中无乡思何来乡关月?

王洪滨点评:峻岭如弓峙,平湖若镜明。不知何指。“随风龙蹈海”形象!此诗的对仗节奏很好,但意象凌乱。

王健新点评:很有想象力,句子缺少升华,气势有余,意境不足。

参评作品6

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

梳头代妻作

两鬓银丝乱似麻,轻梳千遍始柔滑。

忽喃一句谁家女?顿引双眸泪满颊。

郭庆澄点评:此诗为亲情之咏。诗以生活细节表现深沉之情,取材恰当。首联出句,写患老年痴呆疾病的母亲“两鬓”“乱似麻”引出对句难以梳理,起承紧密,好。缺点是:1、出句交代不准确。出句写的是“两鬓”,对句说的是头发。出句不如直用“白发蓬松乱似麻”来得明白准确。尾联出句,很得绝句“转”的机杼,写母亲的低声自语,因患病而不知梳头者是自己的儿媳(从题目可知)却问是“谁家女”,既照应了题目,又极为自然地牵出对句的“结”:“泪满颊”表现出“儿媳”因“婆母”患病而不识的酸楚。这可说深情尽在无言中。2、“忽喃”有生造词之嫌。喃,是连绵象声词语素,如:呢喃,喃喃。未见单用。还有,全诗表述角度不统一,全诗是用“第三者”角度,而第三句“忽喃”是转用母亲角度。不如用“忽闻一句谁家女”;结句“双眸泪满颊”不通顺。

沭阳草民点评:这是一首歌咏孝女敬母的诗。起句描写病母现状,承句续写女儿经过多少次轻轻的梳理,才使得如麻乱发柔软顺滑。可见其用情之深。转句话锋一转,病母一声你是谁家女?使得专心致志为母梳理的女儿顷刻泪奔。这首诗写的精彩,有情境,有故事,读来让人感动。病母早已不识女儿,但女儿依旧对母亲不离不弃,病母本是痛苦的,她又是幸福的!

王洪滨点评:起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一位患老年痴呆的老人,承句,轻梳千遍始柔滑。千遍,过于夸张,用几番梳理始柔滑。较好。转句:忽喃一句谁家女?此句精彩、感人,是诗眼。结句:顿引双眸泪满颊。结句给读者两种感觉,一是老人经过儿媳的几番梳理突然清醒了一些说:你是谁家的闺女给我梳头?老人流泪了,儿媳也泪流满面……这是一首贴近生活,传承孝道的好诗!

王志伟点评:转结打动人心,不仅作者眸泪,读者亦有同感,好诗。起承实笔写为母亲梳头,看来并无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但转句用母亲的一句话一出,就像用针在刺读者的心,让人感慨。

鐾刀点评:代妻作的视角别出心裁,同为女性的角度去触、去感,更易引起共鸣。人称要统一,第三句可微调。全诗整体而言,感情细针密缕,形象生动感人,特别是“乱、千、始、喃、顿”等字的锤炼,把母亲历经生活洗礼后的纤弱、妻子的心疼表现得直击人心,是一首挺不错的亲情小诗。

王健新点评:语言真挚,情感流露,女儿的爱依旧,可母亲却不再明白,很走心的作品。

参评作品7

秋夜醒梦

秋蛩鸣夜月光寂,何故扰人偷进房。

谁洗清辉浮爽气,蛐惊甜梦动柔肠。

青春已逝蹉跎路,白鬓愁来失意郎。

幸有诗书聊自慰,修心知命盼安康。

蔡志民点评:首句“月光寂”的寂字不恰当,三句“爽气”和整体格调失和,颈联太过直白,应善用比兴之法,比如用树叶由绿变黄取代青春逝去,用芦花飞雪比拟白发搔短之类则意境更佳。尾联虽属现实的实在话,但近乎老干体,尤其是与秋夜之主题相远了。

薛少林点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虚实结合,起承转合较好。首联拟人写法,类似于“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颔联“蛐”当指首句的“蛩”,但用“谁”代“月光”妥否?

韩恩纯点评:以景带入,以情转结,结构尚可。几处微疵:1、首联起句,既有“月光”,“夜”,浪费了。起句“寂”,接句“扰”,不谐。2、頷联。前联“蛩鸣”而“寂”,此联又加“蛐”添乱,把“寂”破坏了。此联应为下联作铺垫,似应有悲凉气氛加入。而“清辉”、“爽气”的描写,与下联“磋跎”、“失意”脱节。3、颈联“已逝”对“愁来”,欠工。

郭庆澄点评:此律为“秋思”一类的诗,调多凄寂。从题目看,是醒着做梦,其实就是秋夜睡不着而思绪纷繁。首联,以景起。出句“蛩鸣”“月光寂”(“月光寂”似不通),为全诗定下凄婉基调。对句承上,写蛩声月光入室。“偷”字不稳,上句已知“蛩鸣夜月光寂”。颔联再写夜景,其中“清辉”“蛐惊”,意象与首联重复,且,“蛐惊”又与首联对句的“偷进房”矛盾,既为“偷”,乃有意为之,何由而“惊”?“甜梦”与题目矛盾。“浮爽气”,语不通,词的色彩也与诗的情调不符。此联有“硬凑”之弊。颈联扣题,写“醒梦”(秋夜思绪),对青春已逝而意气未达之伤感;合乎诗的章法。尾联,以“自慰”关合全诗。可。

参评作品8

秋夜漫步

相携今日好时光,几盏街灯影子长。

树上挂着红月亮,身边弥漫紫丁香。

夜来山雨山村静,何处秋虫秋韵扬。

此刻诗情悦心底,推敲甚感不成行。

张保华点评:影子的子是轻声,诗句中最好不用。场景似稍错乱,既有街灯,又有山雨,树稍红月亮时,又如何下雨。亮,撞韵。最后一句不太理解。

王增孝点评:灯影、明月、秋虫构成了一幅秋夜图。静谧的景色太美,作者在尾联表示,没法找到恰当的语言来抒发诗情画意。全诗将视觉、味觉、听觉都调动起来描写秋夜,增强了感染力。但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颔联“树上挂着红月亮”和颈联“夜来山雨山村静”有矛盾,既然有月,何来山雨?二是写的是哪里的秋夜景?从颈联看好像是山村秋夜景。但从首联看有街灯,又好像是城中秋夜景。如果能把颈联山村改成山城,更觉得和首联的街灯相配。

薛少林点评:总体看,起承转还不错,但合句可酌。由首句的“好时光”到第七句的“悦心底”,前七句都在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但合句却“推敲甚感不成行”,既然“此刻诗情悦心底”,是不是收在“已成行”好些?另外,由前面的“街灯”感觉似乎是在城市,但后面却出现了“山雨山村”,让人不知到底在哪里。颔联宽对尚可,颈联应工对,但“何处”对“夜来”,词性不对。

参评作品9

诗意人生

人生苦短悠闲度,碧野风光醉复还。

戏浪登山寻雅兴,入林乘影自吟怜。

倾心百鸟绕枝曲,尽赏千芳画蝶连。

冬夏春秋平仄理,痴情不辍笔耕田。

王增孝点评:尾联作者写得好,四季循环多像诗歌平仄变化,我对此痴迷,愿以笔为犁,耕耘心中的这片诗田,永不停歇。作为律诗,意境之美姑且不论,起码要符合律诗规则要求。一是要符合平仄要求。该诗颈联下句“蝶”按照新华字典是平声,此处应为仄声,“蝶”字平仄有误。二是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该诗颔联“寻雅兴”和“自吟怜”不对仗。颈联“倾心”与“尽赏”、“绕枝曲”与“画蝶连”不对仗。

郭庆澄点评:题为“诗意人生”,是过得十分惬意的意思。全诗写的都是美好的生活片断,切题。首联总起。出句“悠闲度”,点明诗人的人生态度。对句以具体事象补足出句。“醉复还”,不合调,“醉”了就“还”,似说明那“碧野风光”还不尽让“我”流连忘返。颔联承上,展开描写“悠闲度”的生活场景。出句“戏浪”“登山”,对句“入林”“乘影”;意象的安排不大有序:出句是“水”与“山”,对句呢?是“林”与“影”,对句的内容与出句不相对,有交叉,大小失衡。颈联,继续写活动场景,而未能拓出新意,且内容与颔联重复。显得累赘。“蝶”字,通韵为平,不合律。尾联关合全诗,照应题目,好。总体感觉是:诗意较平淡,内容较空泛,意象较陈旧。

蔡志民点评:能围绕主题表情达意,情绪、节奏也与主题相合。不足之处在于“醉复还”表意不清,而颈联的“曲”和“连”若改作“唱”和“旋”似乎更贴切。总体来说还是表意平白,缺少令人眼前一亮之句。

张保华点评:七言首句不用韵最好首联对仗。“寻雅兴”与“自吟怜”对仗不工。连与怜同音连韵,最好换一下。

参评作品10 

次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玉兔宝光现

庚子中秋,望月怀古,追昔抚今有感,作此篇。

    玉兔宝光现,叩首敬苍天。神游虚幻仙境,凡事越经年。帝祚王侯似水,风雨苍茫如晦,太上可堪寒。大义圣贤载,德报众心间。    秉真爱,工农战,得安然。挥戈内外,红帜高举半轮圆。往日凋羸一片,新岁黎民欢畅,绮梦遂成全。庶盼家和顺,尘世享婵娟。

褚宝增点评:堆码砖石,且无水泥填缝,徒有其形,过于松散。无情感注入,诗味定无。

王洪滨点评:作者此词,题目是:次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却用了毛滂体,格律无误。(得字两读)“太上可堪寒,太上一词,'太上'二字是至高无上之义,如果借指高天,似有不妥。红帜高举半轮圆。半轮圆,费解。凋羸一片,黎民欢畅。对仗欠工。纵观此词,上下阕追昔抚今层次相混,与题目玉兔宝光现也不贴切。主题不明确,立意不稳。词语堆砌,语句不通。

韩恩纯点评:上片由月之阴晴圆缺,联想到中华历史上的王朝兴替及带来的苦难,下片写中华复兴,以成今昔对比,结构尚可。不足处:1、既然主题为“中秋月”,通篇应围绕“月”来发挥。上片尚可,下片虽有“婵娟”托底,但总体游离。上片“大义圣贤载,德报众心间”,似与“月”无关。2、笔力尚欠。如,“帝祚王侯似水”,可能作者由月之阴晴圆缺联想引发。惜意到笔未到,致此句出现略显突兀。3、个别句前后不够贯通。如,上半句由“神游虚幻仙境”出,下半句由“凡事越经年”接,前后脱节。4、个别句费解。如,“红帜高举半轮圆”,不知何意。是说台湾偏安,未事一统?又与前句“得安然”不谐,且“半轮圆”与“红帜高举”岂为因果?!5、下片转句“秉真爱,工农战,得安然”,稍弱,似托不住。若“旌旗奋,乾坤转,得安然”,可否?

小感慨:次韵名家名篇,出其右者鮮见,貂尾难续,画虎类犬,望各诗友慎之。

本期编辑:雨田

声明:本平台所有文字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凡在本平台刊出的文字作品,著作权归原作者,本平台有使用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