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海作品选‖享誉电影乐坛的客籍作曲家张棣昌

享誉电影乐坛的客籍作曲家

——追忆张棣昌先生

文/杨宏海

1982年张棣昌(二排中)在家乡梅州和亲友合影

张棣昌(1918-1990),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广东梅县人。他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省分会主席。作品有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 、《八路军留守兵团歌》等。曾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赵一曼》、《党的女儿》、《丰收》、《甲午风云》等影片作曲。

  北京,一九八八年的八月,天高云淡,第五届全国“文代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因中央宣传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八十名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代表,我意外而又荣幸地获得了这一机会。

  十一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与艺术界代表一千多人济济一堂,共赴盛会。广东代表团有三十多位不同界别的文学艺术家,其中有几位是梅州人。如广东代表团团长、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作家杜埃先生,广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陈国凯先生等,他们都是我早已认识并常有联系的同乡前辈,而久闻其名却初次见面的是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张棣昌先生。

  说起张棣昌先生,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想起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此片1959年上演后,其电影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不胫而走,很快风靡全国。不光山西人广泛认同,也深受全国听众喜欢。至今一提到山西,人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首歌。然而大家都未想到,这首流传甚广的充满山西浓浓“醋”味的歌曲的作者,竟是一位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人!

  记得当天下午,在出席第五届全国文代会“开幕式”之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到人民大会堂会见全体代表并举行合影留念。在会见之前有一个空档时间,供参会代表休息与交流。经广东代表团杜埃团长介绍,我与张棣昌先生认识了。这位一米八几的作曲家,身材魁梧,慈眉善目,说话稍稍带有客家口音。面对我这位全团最年轻的梅县小老乡,棣昌先生和蔼中带有亲切,似乎在言谈中透出淡淡的乡愁。

他出生于梅县张家围敦本堂的客家祖屋,幼年便随父母侨居印尼,不久又返回梅县老家,就读于梅县县立小学,自幼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后辗转广州、上海、南京。1938年在就读南京国立体育专科学校之后,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并考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承冼星海等音乐家。鲁艺是革命艺术家的摇篮,很多优秀音乐家如李焕之、王莘、李劫夫等都是出自鲁艺。1948年东北解放后他成为东北电影厂音乐创作作曲组组长,从此与电影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话匣子一打开,棣昌先生侃侃而谈。他告诉我,他曾为三十多部电影配曲,包括《神秘的旅伴》中的《缅桂花开十里香》《红孩子》中的《中国儿童团团歌》《党的女儿》中的《兴国山歌》等,也还为《战火中的青春》《甲午风云》《金光大道》等电影作曲,但最著名的就是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1959年全国文艺战线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为了创作这部电影的配曲,张棣昌于1958年到山西娘子关沿线采风。山西本来就是民歌的海洋,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张棣昌一头扑在山西大地上,采风问俗,大量借鉴当地的民歌素材,终于写出这首可让他骄傲一辈子的《人说山西好风光》。

  歌曲写出后,请谁来唱还费了不少功夫。开始几位歌唱家试唱后,大家都觉得“不够味”,用词作者乔羽的说法是“少点醋”。最后由张棣昌建议让郭兰英来试试。郭兰英也是来自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又是地地道道的山西平遥人,果然不负众望,把此歌唱得土色土香,让听众都拍案叫绝。说起这段往事,棣昌先生笑逐颜开,甚为欣慰。

  谈到电影歌曲创作,棣昌先生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好的作曲家一定要深入生活去搜集素材,让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氛围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他强调作曲家要注重用音乐旋律体现歌词的内涵、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更好地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服务。在交谈中,我们也涉及到梅县与兴围的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棣昌先生对家乡怀有一片热诚,他表示,若有合适的客家题材电影,他也希望可以参与创作电影歌曲。

  可惜天不遂人愿。参加完“文代会”回到深圳两年之后,我竟得到张棣昌先生因病逝世的消息!他过了72岁生日后就匆匆离开了人世,还没来得及践行他为家乡、为客家创作电影歌曲的心愿,真是他个人也是客家莫大的遗憾!

2008年9月,我应邀回梅州出席一个会议,期间闻说梅江区重视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修葺,便专程前往参观考察。陪同我参观的梅江区委宣传部长巫繁星如数家珍地为我介绍一个名为“攀桂坊”的片区,里面有众多的名人故居,每个故居门口都装订有精致的宣传板,向游客诉说该故居辉煌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当走到张棣昌故居“敦本堂”门前,里面飘出悦耳而又熟悉的歌声:“樱桃好食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

  这也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的另一首插曲。这首歌曲曲调清新自然,旋律优美圆润,把民歌风味与时代精神融汇得恰到好处,令人过耳不忘。这是我情有独钟的一首歌曲,我喜欢它甚过于《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十多年过去了,它在我的心海里竟留下如此难忘的印象,只要一听到旋律便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可见其艺术生命力之久远!

“敦本堂”故居的主人张财源先生热情地接待我们。走进故居,我们看到张棣昌先生的遗照和他的创作名录,以及“敦本堂”的沿革,各方面资料都有保存,可见家族对张棣昌先生的尊重与缅怀。

  张财源先生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棣昌先生先后回家乡三次,期间还邀集著名作曲家吕骥先生与广东卫视和珠影厂的同仁结伴回来。每次回来都与当地政府和文联领导交流,并与宗亲们团聚。其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宗亲的友善,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站在张棣昌先生的遗像前,耳边回响着《樱桃好吃树难栽》等的优美旋律,我又想起一九八八年北京第五届“文代会”与先生的相遇与交流,其音容笑貌恍若眼前。棣昌先生走了,但您的作品却永远留下来,您是客家人的骄傲!您创作的优美的旋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杨宏海
作者简介:客家文化名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等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