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记忆 乌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2016-10-18
农场记忆
当昨天已变成历史之后,今天的人们绝不应该将其忘记,因为,我们都是从历史走来。
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村民生活主要来源一直靠种植大田和肉羊养殖。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变的是土地的春绿秋黄,改变了的是耕种土地的农具以及农人的生活。如今,荒芜几十年的盐碱地正在进行彻底的改造,轰鸣声过后的小麦地里已完成收割,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弯曲的村道上亮起了路灯,没了农业税还能享受粮补,村民不再靠儿女养老……今天的万亩滩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村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没有什么变化能像今天这么快,老一辈人禁不住常常要与过去对比。
过去什么样?
万亩滩村的“农场记忆”展览馆就这样闯入了人们视野。它将曾经的历史片段保留了下来,也勾起了人们对曾经的回忆。
叩响记忆之门
“农场记忆”展览馆外观十分简朴,是由上世纪60年代农场的粮仓——石头砌成的窑洞改造而成,一个个一看就知道经历过几十年岁月的褪漆木门轻掩着。一个砖砌而成的平台上一块仿佛刚挖出还带着泥土的大石头上写着鲜红的“农场记忆”四个大字成为展览馆的LOGO。
“农场记忆”展览馆由综合陈列室、农具陈列室、员工宿舍、农副产品展示室等7个展室组成,踏着木条铺成的小道,一个门一个门走进走出,“农场记忆”的“历史笔记”就这样被打开了。
万亩滩村党支部书记甘秀金带着记带来到第一间综合陈列室。
综合陈列室里,陈列着毛主席像章、语录,万亩滩农场里曾经使用的饭票、账本以及木质播种机等展品。万亩滩村村民李荣华正在里面参观。看到记者到来,他热情地做起了义务讲解员。
“看到这些老物件,我们这些曾经在农场里工作过的人感到特别亲切。农场是1958年建成的,我1963年参加工作。那时在农场工作男工每天能挣8毛钱、女工挣6毛钱。每天吃大食堂,这印着3元钱字样的饭票在当时算是最大面额的饭票了,一张能用好几天。”说着李荣华仿佛陷入了回忆。
“这战斗烟,是农场职工劳累时最爱抽的烟。现在这个牌子的烟没有了。这木质播种机,老祖宗时就是这个样式,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用上铁质的播种机,现在的播种机又先进得不得了了。”李荣华回忆着历史,也感叹着今天的快速发展。
说到如今农业上的进步,李荣华激动地说:“那时农场最苦最累的活儿就是挖排碱沟。就算是当时的我们,个个都是壮小伙,一天累得筋疲力竭也挖不了多长。而现在,钩机一轰鸣轻巧地就干完了。以前100个壮劳力挖一个小时顶不上现在一台钩机挖一个小时,你们说差距大不大?”
“那时干什么都凭人力去完成。就拿产量来说,那时农场一年下来农作物的产量也就是10万公斤左右,而现在,年产量都在100万公斤以上,是过去的10倍。”甘秀金说。
一边听甘秀金和李荣华“讲过去的故事”,记者一边跟着他们来到“普通农家”。
走进门,一围大炕首先映入眼帘,炕上一个木质的矮炕桌上一把老旧的茶壶和几个茶杯仿佛刚接待过来访的客人,几床叠放整齐的大花被褥布面已显老旧;连炕的大灶上有一口大锅,似乎在回忆昨天做出农家简单的饭菜是在何时;地上的大柜漆着大红、大绿的图画,一台缝纫机和柜上放着的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是当时的“奢侈品”。
“那时缝纫机在农家已是高档货了,电视机更是上世纪80年代后才见,也不是一般农家能拥有的。村里一家有,周围几户人家都会聚在这家看电视。电视是黑白的,而且信号也不好,看着挺累也欢喜。现在缝纫机已经不多见了,村民生活好了,衣服都是买现成的,还没等破了旧了就淘汰了。电视更是普及到了每家每户,而且从普通彩电升级到了液晶电视,频道更是多得看不过来。从以前和现在家里摆设上的对比,我们就能看到现在村民的生活提了多少档。”甘秀金说。
来到农具陈列室,一个大大的木家伙引起记者的注意。只见这个大家伙方方正正像个大箱子,箱子前方有一些空格,侧面后方有个木质摇把。
“这是扇车,给米脱糠的。”一边说李荣华一边演示如何操作。
“以前农场工人不光有咱们本村的,还有来自河北、山东、河南等14个省市的农民和一些知青。那些外乡农民大多举家搬迁到这里,就在这里定居。两辈人为建设万亩滩村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后辈栽下了大树。”甘秀金说。
畅言今日之美
说着万亩滩农场的历史,走着走着,村民黄启现推着一个小车走来。车上是一台绿色小巧的机器。
“这就是现代版的扇机。”李荣华说。
听说记者刚从“农场记忆”参观出来,黄启现立即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我家就是从山东来的。父母带我来时我还小。但1967年,十几岁的我就跟父母一起成为农场工人了。来到农场首先我们全家能吃饱了,那时就觉得日子已经特别好了。没想到到了我们老时,现代化来了,日子过得更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好。就拿这扇机来说,以前是木头做的,脱粒的活儿只有年轻人才能干得动。现在,有电动扇机,我这60岁的老人只要插好电,一开开关,张手看着就能完成脱粒,就是玉米粒也能脱。那时父母60多岁时,因为长期干农活儿,背也弯了、腿也罗圈了,腿上、手上的骨节也变了形。现在,现代化程度高,重体力活儿少了,老人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特别是我们现在都能享受到‘退休金’,养老有了保障,岁数大能享清福了。”
民居在变、家居摆设在变、农具在变、生活在变……流年似水!日子在寒来暑往中走过,万亩滩农场的陈年旧故事仍在讲述。听着过去的故事,人们会更珍惜今天的生活,也会努力向明天更美的生活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