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三合与放松|提高拳架的准确性,要多练准确的拳,而不是多练拳

身虽动 心贵静
气须敛 神宜舒
心为令 气为旗
神为主帅 身为驱使
刻刻留意 方有所得

太极拳的习练是修心与练身,是修炼心身合一之术。“先在心,后在身”;“身虽动,心贵静”。只有心身合一方能调节周身内外,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预期效果。
在习练太极拳时身体的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内外三合。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太极拳走架,外三合比较容易观察并调整,外三合就好像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而太极拳周身相合即左手与右足合,左肘与右膝合,右边皆如此,手与身相合,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主要是靠我们习练者的意念来实现。
但内三合意气神很难掌控,却又是太极拳的本质核心。所谓的内三合就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筋与骨相合,气与力相合;心与意相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肾与骨合,心意合一,周身内外一齐合住,心意一开,内外俱开,同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
太极拳是心意相合,以心领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整体健康运动。心如何想,意思就如何随;内气如何引,劲力就如何走;全身筋骨、四肢百骸或顺或逆、或上或下、或走弧线、或走圆圈,螺旋缠绕,动作或动或静、或开或合、或刚或柔、或阴或阳地舞动;其身型稳如泰山,不偏不倚,外形规矩,拳架就此形成。因此,内外三合和拳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以太极拳的放松为例,首先应是心的放松,意随其心指挥全身放松:松肩沉肘,圆裆开胯,眼平视正前,头虚虚向上,五趾贴地,呼气下沉丹田,慢慢进入松沉、松活、松展、松静的状态。
而在放松的过程中,胯的放松尤为重要。只有胯放松了,虚实重心才能轻灵转换,上下才能相随;胯放松,丹田才能转动,练拳才能以腰为主宰;胯放松,才能周身一家发整体劲;胯放松,阴阳才能对称,劲力才能八面支撑,拳架才能中正。
功夫都是在正确的功架里出来的,正确的功架是一切功夫的基础。每个关节都属于正确的角度,好比建筑物必须符合力学原理来达到稳固。人体外形和内在的配合也可以达到一种力学的稳固结构,这时人体就可以变成力的传导体,作用在身上的力可以通过身体的这种结构将力传导到脚上,从脚上获得的反作用力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反作用于对方身上。
准确的定式动作可以让经络在空间的走向非常有利于体内内气的流动,特别有利于内气下沉到足,产生“根”劲。避免在努力向松去做的过程中,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呈现出“烂”的状态。所谓“松而不懈”才不会练成一堆烂泥,“紧而不僵”才能形成整(合)劲的条件。整(合)劲形成的条件还需要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节节贯穿,一气呵成的效果才行。而欲做到这种地步,就要在用意不用力和周身不挂力上下一番功夫。
精明的学者,以质量为起点,重正确不重数量,重要点不重速成。而反复对着镜子纠正动作是个不错的习练方法,不断的提高拳架的准确性,要多练准确的拳,而不是多练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