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吸血鬼,喀尔巴阡山和德列涅斯特河

直到出发前登上飞机的那一刻,看着人们拥挤着在机舱内忙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出名字的香水味道,混合着还没有完全散去的消毒水,出发的感觉才变得无比真实。算一算,差不多十个小时到莫斯科,然后再过五六个小时,估计约莫着半夜时分就要到此行的第一站,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了。

可是我的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对于去哪里还是仅仅停留在国家的概念上,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还有一个非常长名字的国家,或者叫它地区更合适一点,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虽然这么个弹丸之地,直到现在承认它存在的也不过是些与它境遇相同的难兄难弟,俗称前苏联四大飞地,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以及阿塞拜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哥儿几个情投意合,抱团取暖吧。

言归正传,使劲儿揉一揉因为连续出差加班变得有点昏昏沉沉的脑袋瓜子,一不小心用的力气太大,以至于太阳穴居然隐隐作痛,不过还是没有从里面多榨出多一点内容,关于目的地,关于线路计划,以及关于这次旅行的一切,就算我把头发薅光了,还是一片空白。作为一个基本上不做攻略不出门的攻略党来说,这次出门大概算得上是屈指可数的神奇体验了。

虽然努力想要把自己完全放空,不过没想到习惯的力量如此强大。不知道从何时何地,还是有那么一些来自于很久以前的东西一点点苏醒过来,就像慢慢吸饱了水的黄豆,翻个身伸个懒腰,摇头晃脑,看样子它是要发芽了呢。

差不多半年前确认下来的旅行,每次在鸡零狗碎或是忙得四脚朝天的日常中不经意的想到它,总是伴随着一个或者几个或者熟悉或者陌生的名词一起出现,出现的次数多了,慢慢的就可以串联起来,算是拼成了一副属于自己的地图。现在左右闲来无事,不如把它拿出来再回味一番吧。

关于罗马尼亚

相比之下,罗马尼亚算是四个国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了。

齐奥赛斯库,乔治乌·德治,科马内奇,哈吉……一连串熟悉的人名中有一个最为响当当的名字德古拉伯爵,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响当当的身份,吸血鬼的原型。其实人家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就是以施虐刺刑而名闻天下的罗马尼亚公国大公刺王弗拉德(Vlad Tepes 1456-1462在位),他领导麾下勇士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侵略军连番大战,威名赫赫,至于后来如何演变为面目狰狞的吸血鬼,那就不得而知了。

提起罗马尼亚,不得不提一座大山和一条大河,大山就是喀尔巴阡山,作为东南欧地区最重要的山脉,把罗马尼亚的国土分割成了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比萨拉比亚等几个大区,而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有着欧洲河流之王美誉的多瑙河在从德国发源之后,一路浩浩荡荡几千公里,终于在罗马尼亚境内注入了黑海,同时养育了罗马尼亚最重要的粮仓---多瑙河三角洲平原。

如此肥沃的一块儿土地,自然在历史上引来了各方实力的觊觎,这种争夺最早可以溯源到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就是在此处对抗来自蛮族的入侵,所以罗马尼亚的本意就是“罗马人的土地”。如果仔细去看地图就会发现,罗马尼亚的位置非常奇怪,在周围基本都是斯拉夫人的邻国环伺下,偏偏在此处多了一块儿拉丁特质明显的土地。

这样一种奇妙的历史血缘关系使得罗马尼亚每每处在大国的夹缝中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辗转腾挪,方能觅得一线生机。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试图保持中立,但是强弱悬殊的实力对比使得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挑边站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进攻苏联最凶猛的轴心国军队中有他们,战争末期率先攻入匈牙利的同盟国军队中也有他们,小国的命运多舛,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尼亚国内的第二大少数民族罗姆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吉普赛人,这里是欧洲吉普赛人分布最为集中的国家,所以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政治地位一度成为了罗马尼亚融入欧盟大家庭谈判环节中为众人所关注的重要组成环节。

关于保加利亚

玫瑰节!必须是玫瑰节!如果说每次旅行都有一个触发灵感的兴奋点,那么这次无疑是享誉世界的保加利亚玫瑰了,也正是为了参加玫瑰节,才选择了现在的出发日期。

接下来才是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那个在柏林纵火案审判中慷慨陈词,名声大噪,后来成为战后第一任保加利亚领导人的保加利亚共产党人,约瑟夫·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和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小伙伴。

除此之外,保加利亚还有什么?色雷斯人的后裔?两次巴尔干战争的始作俑者,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代表?还是著名的莫斯利安酸奶,不是有一种用来发酵酸奶的细菌就叫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嘛?和印度人一样的点头不算摇头算特有风俗?西里尔字母的发源地?

还有斯托奇科夫和他率领的那只无比凶悍的足球队,以及九四年的美国世界杯。

每次奥运会,他们好像都能拿很多金牌,尤其是摔跤,拳击还有举重,最后一项常常和中国队竞争,所以记忆很深。

最后,没记错的话,保加利亚应该是华约组织中最忠心耿耿或者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一个了,尤其是和波兰,捷克,匈牙利比起来,更不要说南斯拉夫的那些硬骨头了。

关于摩尔多瓦

大概是四个目的地中对我而言,此时此刻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了,甚至还不如它旁边一直吵着闹着要独立的那个小兄弟印象深刻,当然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后来会在摩尔多瓦发生那么多颇有戏剧性的故事。能够留下痕迹的无非是俄罗斯人和罗马尼亚人针对比萨拉比亚的反复争夺拉锯,最后产生了这样一个国家,再者就是摩尔多瓦如果不是欧洲最穷的国家,那就是倒数第二穷的国家。穷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去不知道该怎么归为哪一类垃圾网站的百度搜索摩尔多瓦,弹出来的页面大多是“10万欧元助你成为欧洲人!”“摩尔多瓦移民,最后一趟末班车!”之类的猥琐信息。

至于为什么要去摩尔多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卡,本着走过路过不容错过的精神,尤其想到将来也不会特意来一趟这里,既然到了门口,总不好错过吧?反正也就是多开四百公里的路嘛,一脚油的事儿呢。

关于德左

如果不是因为在小伙伴那里看到那些花花绿绿,奇形怪状的塑料硬币,大概我对这个常常被人们缩写为德左的国家的唯一印象就是一个俄罗斯人: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列别德。

一名前苏联军官,阿富汗战争中的战斗英雄,不过人生第一个高光时刻是在1991年“8-19”事件中机智的站在了支持叶利钦的阵营中,率领俄罗斯空降兵反戈一击,之后平步青云,担任第14集团军司令,驻扎的区域就是今天的的德左地区,在那个苏联解体后遍地狼烟,风起云涌的动乱时期,他因为旗帜鲜明,态度强硬的捍卫当地俄罗斯族裔利益而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政治资本,从而从军界一举跨入政界,称为一度要和普京角逐总统宝座的后起之秀,这是他人生的第二个高光时刻。当然,他没有成功,两次竞选失败后,在一次疑点颇多的直升飞机空难中殒命。

于他而言,德涅斯特河左岸就是他的发祥之地。

然后,对于这片土地就再也没有任印象了。

就这么多吧,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胡乱的堆砌在一起,构成了出发前的全部印象,就这么带着陌生,带着空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准备出发了。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大异平常地出门?原因似乎有很多吧

因为同行的小伙伴很给力啊;

因为之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啊;

因为最近比较懒,就是不想做啊;

其实真正的理由只有一条,人生那么长,总是做一模一样的事情,那未免也太无聊了吧。

因为我原本就是一个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人啊。

摸一摸放在外套内袋的护照,钱包还有手机,一个一个都很乖,安安稳稳的躺在那里。于是整个人也就随之放松下来,安心的逐渐睡去,醒来的时候应该就可以开始新的旅途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