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一切为我所用,一切非我所有”
寺庙大多建在山上,与尘世保持一定的距离,又在拜山者脚力可及的地方,方便帮助世人排忧解难。
杭州的寺庙大多也在山上。上个月去爬了北高峰,拜了天下第一财神庙后,下到半山,不沿路返右,往右转,买了45元门票就可进入灵隐景区内。
进了景区,右手边位于高处的是韬光寺,庙不大,风景好。有一处视野极开阔的平台,现在是供游人喝茶吃素面的地方,很是惬意。
左手边往下走一点,就是钱塘第一福地永福寺。寺庙依山而建,规模颇大,仅山门就有三重。过了开放的山门,起处是观音宝殿、客堂等;再高一点有茶园、大雄宝殿、梵籁讲堂,最高处是三圣殿、藏经阁和心越禅师的墨宝展。
我沿着坡道慢慢地拾级而上,只见路边的苗圃里插着写有不同佛语的立牌,充满禅意,荡涤心肺。
“一切放下,万般自在”。
“求福莫过于斋戒布施,求慧莫过于广学多闻。求寿莫过于不杀放生,求安莫过于省禁是非”。
“世间万物,一切为我所用,一切非我所有”。
要属这句最得我心。
此语化自于北宋苏轼的《赤壁赋》,是他被贬黄州时所作: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世上很多东西,我们不要过分地去得到它,占有它。我们之所得是有定数的,不要去强求。95岁的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讲赋》中这样阐释。
记得林清轩曾写过他有一位“爱玉成痴”的朋友,为了收藏玉,卖了房子,车子也没了,工作也丢了。最后家徒四壁,只好把最心爱的玉中等级较差的依次便宜卖出去,搞得自己心疼不已。
林清轩开导他,“故宫博物院的好玉何止千万块,看起就知道曾有爱玉的人花下无数的心血,可是他死的时候不能带走一块玉,我们对于玉,能够欣赏就算拥有了,何必一定要抱在手里呢?”
他的朋友后来彻底觉悟,仍然喜欢玉,偶尔会拿随身的几块玉感慨下,却不再被玉所困。
人生在世,要不执着于收藏,要不执着于金钱,或是情爱、权利。我们的就像蜗牛的外壳,给了我们安全感,也将我们困在一方小天地中,化地为牢,人生变得越来越局限。
物品也好,钱也罢,即使拥有许多东西,不去好好享用,反而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有女朋友对我诉说,每次她花钱的时候都会有种隐隐的负疚感,即使自己的工资早就足以支撑她买的东西。
更要命的是,这种负疚感又不知不觉地传递给了下一代。每次儿子买好一点的玩具或是零食时,她下意识地会说一句,“这些东西不便宜哟”,结果儿子花钱也变得更“小气”。
花钱买自己支撑得起的东西,原本是一种快乐,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负担。
赚钱就是为了花钱,只有这钱花的有意义,又是自己负担得起,不如好好享受买到自己心爱之物,或是吃到美食的愉悦之情。
世界还有许多不用花钱买,就能享受到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快乐,比如,江上吹过来徐徐清风时的惬意;眺望升在那高山上明亮的月光时的感动;休憩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琴音时的心境澄明,都是造物主赐于我们的没有穷尽的宝藏。
“清风明月是多么美好,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我们为什么还追求那渺小的、物质上的,或者说是名利禄位的得失呢?”
在心灵上拥有,不在物欲上拥有,就能少一些束缚和负担,多一些自在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