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年轻时得了哪种罕见病?他因何能比对手长寿?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逢际会,奉辞遐方。将扫芜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司马懿京剧戏曲人物造型

这是三国时权臣司马懿留下的唯一诗篇,气魄雄伟,最后一句“告成归老,待罪舞阳”不易解。时(238年)司马懿因征辽东有功,受魏明帝曹叡赐,回乡(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办乡饮酒礼,正在风光无限时,何言“待罪”?因为曹叡不信任司马懿。

早在青龙四年(236年),魏国都城 邺城 地震,大儒高堂隆便进言:“地震者,臣下强盛,地故震动。”曹叡立刻想到司马懿,忙问名臣陈矫,司马懿算不算“社稷之臣”,陈矫回答说:“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238年,高堂隆去世,临终前再进言:“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

此前曹植曾上书:“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意为齐国本是吕家封地,后被田家篡夺,晋是姬姓国,却被赵魏等外姓分裂。一定要警惕。)

种种嫌疑,均指向司马懿。

舞阳(今属河南省漯河市)是司马懿的封地,他这么写,意思是彻底放权,回封地养老。没想到,曹叡只活了34岁(生年有争议),司马懿却活了72岁。如果不是惊人的长寿,或无后来高平陵政变、开霸府、政归司马氏等事。司马懿年轻时身体不佳,晚年东征西讨,却越活越茁壮。

司马不是儒家大族

司马懿,字仲达,是 司马防 的第二个儿子。《三国志》中无传(司马懿后被追封为“大晋高祖宣皇帝”,已在“三国”之外),仅在各篇散录了“司马宣王”(仍视为魏国臣子)部分事迹。《晋书》始单独立传,称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认为,司马易曹,是儒家大族战胜了寒族曹家。学者仇鹿鸣则在《乡里秩序中的地方大族》(本文多处引用该文内容,不再一一列出)中提出异议:司马只是地方豪族,非儒家大族。

汉代儒家大族,多是专治一经,世代相传,而司马家托名赵将司马卬(曾被项羽封为殷王,后降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楚军所杀)为祖,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以军事才能被重用,到司马防时,由武入文,但专注史学,而非经学。

司马防为人刻板,“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所以司马懿年轻时更亲近黄老之术。

司马防曾荐20岁的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洛阳分四部,北部尉负责城北及北郊治安),曹操因此崛起。42年后,已成魏王的曹操请司马防到邺城叙旧,席间开玩笑说:“今天你推举我,还是让我当尉官吗?”司马防说:“当年推举时,你确实只配当尉官。”二人大笑。

有传闻称,当年有人推荐曹操任洛阳令,司马防不同意,称曹操出身差,只能当部尉。此说或讹,提拔曹操时,司马防自己正任洛阳令。

他的老师字孔明

司马防有八个儿子,表字中都有“达”字,号“八达”。长子司马朗深得曹操信任,随夏侯惇、臧霸征吴,因瘟疫而死,终年47岁。

司马朗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皆有政绩。曹操初期多军屯,将士兵的家属、妻子扣在邺城,粮食全部上缴。名臣枣祗建议“分田制”,土地公有,允许士兵携家眷垦殖,年底分成。经司马朗推动,遂成定制,大大提高了效率。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征辟司马懿为官,司马懿却“辞以风痹,不能起居”。曹操不信,让人连夜去刺探,司马懿果然卧床不起。

据《晋书》载,一天司马懿家正晒书(古代房屋潮湿,纸张易发霉,需常曝晒),突遇暴雨,司马懿忙跳下床去收书,被婢女看到。怕走漏消息,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便杀了婢女,此后只好亲自下厨做饭。

对于“风痹”,古人说法颇多,明代名医张景岳说:“风痹一症,即今人所谓痛风也。”痛风无法根治,发作时非常疼痛,平息时与常人无异。

司马懿曾拜在胡昭门下,胡昭字孔明,是当时著名的隐士。袁绍、曹操都曾请他出山,但他“养志不仕”。

几年后,曹操再度征召司马懿,并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害怕,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出任丞相府的文学掾,此时已29岁。

为何12年未得重用

在曹操的丞相府,司马懿干了12年,始终未得重用,原因有四:

首先,司马懿有“狼顾相”,即头转身不转,狼在看后面时即如此。曹操听说后,故意在司马懿背后喊他,司马懿果然只转头,没转身体。相法称“狼顾”者“性狠,常怀杀人害物之心”。曹操与方士往来颇多,懂相术,从此提防司马懿。

其次,司马懿出身地方豪族,缺上层关系。司马懿的名声来自同乡杨俊的风评,司马懿十六七岁时,杨俊第一次见到他,便称“此非常之人也”。杨俊平生官职不大,后因交好曹植,被曹丕所杀。在中枢层面,崔琰很赏识司马懿,称他“聪哲明允,刚断英跱”,崔琰是大儒郑玄的弟子,又是曹操的谋士,但曹操不太信任崔琰。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有人诬告崔琰讽喻朝政,曹操下令处死崔琰。

其三,与颍川集团走得太近。曹操出身阉党,靠亲戚、同乡起家,官渡之战前后得颍川士族认可, 荀彧 、郭嘉、陈群、荀攸、钟繇等纷至。颍川集团以荀彧为首,效忠汉室,曹操显露野心后,双方出现裂痕。征辟司马懿,本是曹洪最早主张,但司马懿嫌曹洪没文化,转投荀彧。曹操逼荀彧自杀后,司马懿成了颍川集团的中坚。

其四,三河子弟,向来受猜疑。司马懿是河内郡人,河内战略地位重要,汉代有宗室不典三河的惯例,东汉刘秀起家,即因抢占了河内郡。东汉以洛阳为都,河内郡成为羽翼,地位进一步上升。且河内郡商业发达,所谓“西贾上党,北贾赵、中山”,易成势力,因此见嫉。

靠上曹丕这棵大树

曹操曾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没想到,曹丕为与曹植争位,早就暗中联络司马懿,将其列为“四友”(另三人是陈群、 吴质 、朱铄)之一。

曹丕登基后,41岁的司马懿受重用,43岁时被封为乡侯。可奇怪的是,在争权过程中,吴质屡献妙计,司马懿几无表现。曹丕擅诗文,作品中也很少提到司马懿。也许,《晋书》夸大了二人的关系。虽然司马懿有了军权,可掌5000兵,却从未独当一面,无法发挥军事才能。

曹丕去世时,留下四位顾命大臣,司马懿排在最后(另三人是曹真、陈群、曹休)。

曹叡继位仅2年,曹休病逝(终年50岁左右),又过3年,曹真亦病逝。名将凋零,司马懿意外掌兵,擒孟达、拒诸葛亮、平辽东,接连建功。平辽东后,曹叡为司马懿办乡饮酒礼,表面看是衣锦还乡,司马懿却“叹息,怅然有感”。当年为获曹操信任,司马家已举族搬到邺城,甘心为质。曹叡让司马懿回温县,目的是暂时不让征辽东的军队回洛阳。

好在曹叡突然患病,任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为顾命大臣,司马懿被排斥在外。没想到,曹肇等人趁曹叡昏迷时,与其才人(皇帝之妾)调情,曹叡大怒。在重臣刘放、 孙资 建议下,一日三改诏,最终任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8岁的曹芳。

刘放是汉室宗亲,孙资党附荀彧,他们都不是汝颍人,却属颍川集团。

说话向来不算数

司马懿上位后,遭曹爽排挤。曹爽重用何晏、夏侯玄等“正始(曹芳时的年号,240年至249年4月)名士”,他们多是建安名士的子弟,提出激进改制方案:扩大吏部职能,改州郡县三级为二级,严禁奢侈。

正始改制大量裁员,侵害了颍川集团的利益,他们转而支持70岁的司马懿。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铲除了曹爽和“正始名士集团”。后人对此次冒险多有不解,清代叶适说:“曹氏造基之业,虽无两汉本根之固,然自操至此已六十年,民志久定……懿号有智,而披猖妄作,然竟以胜。”

曹爽落败,因司马懿承诺:“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司马懿出身豪族,曹爽对他的承诺自然不疑,但司马懿向来不守信用。征辽东时,他下令将7000降卒全部杀死。司马懿晚年宠爱柏夫人,一次得病,元配张春华来探视,他说:“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张春华愤而绝食,她的儿子们也跟着绝食,司马懿只好道歉,转头却对柏夫人说:“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司马懿出尔反尔,连南北朝时匈奴后裔石勒都鄙夷道:“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在嘉靖本《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去世前对两个儿子说:“人皆以吾有异志,吾何敢焉。吾死之后,汝二人善事主人,勿生他意,负我清名。”实在肉麻,所以毛宗岗改成:“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

长寿或是靠军医

在史料中,有不少司马懿患病的记录,可他却比对手长寿。

在古代,痛风属罕见病。1948年,全国仅有2例痛风病例报道,如今我国发病率已达1%至3%,超2000万患者。痛风与生活习惯相关,如熬夜多、缺乏锻炼、摄入高蛋白食物多。在古代,贵族易患此病。关羽、卢照邻、白居易、刘禹锡等可能都是痛风患者。

1/4痛风患者可能出现肾病变,5至10年后,或发展为尿毒症,慢性痛风患者可能减寿10至20年。但通过戒酒、避免劳累、少剧烈运动、饮食清淡等,可避免病情恶化。

司马懿年轻时便得了痛风,所以他很少参加宴饮,注意休息,不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且努力保持性格平和,较少大怒、忧虑。这让司马懿因祸得福,反而长寿。

司马懿晚年掌军,古代军队医学水平较高。医字的繁体和疾字,都从“矢”(即箭),可见与军旅活动息息相关。至少在春秋末期,已设战地医院,据《墨子》载:“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养,予医给药,赐酒日二升,肉二斤,令吏数行闾视病。”意思是要将重伤士兵安置在室内调养,补充营养,由专门的官吏负责。

汉代《神农本草经》已标明治疗痛风的药物,如龙胆、独活、秦艽、牛膝、干地黄等。在《伤寒杂病论》中,出现了成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些药物有副作用,但经军医调配,司马懿的病情显然得到了较好控制。

(原标题:早年身体差 活到七十二

司马懿得了什么病?)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蔡辉

流程编辑 u00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