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到烟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Loving Vincent》,一封写给文森特·威廉·梵·高的情书,在他离开我们一百二十七年以后,虽然来的有点迟,不过总算还是来了。
第一次对这部电影有了直观的兴趣,是从下面这段话开始的。
125位艺术家依靠梵高本人和弟弟之间往来的800封书信为基础,以120幅传世至今的梵高原作为模板,耗费六年共同创作了65000幅油画,然后采用现代的影像技术,以每秒钟12幅油画的频次,“画”出了这么一部刷新动画定义的作品。
毫无疑问,这段话引起了自己的极大兴趣。
如果对于梵高的作品有所了解,会知道这位不世出的Genius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大异于常人。假如说他在荷兰时期的作品还是典型的弗兰德斯画风,那么在他周游各地,并最终旅居法国之后,整个创作风格便逐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对光线明暗的把握,对于画面颜色的掌控,以及那种后人无法解释,只好用“只有精神病才能进行如此这般创作”来作为借口的天才级想象力,配合手中的画笔,向所有人展现出了一个真实而又魔幻,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世界。
如果这么一个“颜色大师”的作品,用二十一世纪的电影技术,重现在大屏幕上,用来讲述他生命旅程的最后岁月,真的是有一种冥冥中自有上天注定的宿命感。不是3D,不是绿幕,就是扎扎实实的画出来,然后演出来,最后放出来,在这个世上已百年,片中才一日的当下,应该算是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最大的敬意了吧。
影片本身的剧情并不复杂。和传统的人物传记片略有不同,而是采用第三者的视角,聚焦梵高自杀死亡这一直到今天依然谜一般的事件为主线,虽然永远都不会有揭晓谜底的时刻了。借用一封已经没有办法送出去的信件,逐一采访画家生前接触的每一个人,从医生,旅馆前台,颜料供应商,到路边偶遇的甲乙丙丁。导演的目的也许并不是为了揭晓谁是真正的凶手,而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这位划时代的天才画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九十五分钟的电影节奏紧凑,情节流畅,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以及最大的卖点---那些看上去一直在屏幕上缓缓流淌,随着情节推进时而明亮时而黯淡,变幻莫测的好颜色,使得整个观影过程成为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即使在影片结束,灯光亮起的时候,似乎依然是沉浸其中,久久不能清醒。
看完电影,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下面的这句话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大家都知道,作为今天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梵高生前仅仅卖出了一幅画,所以可以说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的。对比今天梵高作品拍卖出的天价,是不是会有一种特别不一样的讽刺味道?
正好搜集到了一些资料,还是用数字说话,比较有说服力。
TOP1.《加歇医生》(Portrait ofDr. Gachet ,1890) ,8250万美元;
TOP2.《没胡须的自画像》(Portrait del’artiste sansbarbe,1889 ),7150万美元;
TOP3.《耳朵缠着绷带的肖像》(Self-portraitwith bandaged ear,1889),7150万美元;
TOP4.《雏菊与罂粟花》(Still Life,Vase with Daisies andPoppies,1890),6176.5万美元;
TOP5.《约瑟夫·鲁林肖像》(Portraitof Joseph Roulin),5800万美元;
TOP6.《麦田与柏树》(A Wheatfieldwith Cypresses,1889),5700万美元;
TOP7.《鸢尾花》(Irises,1889),5390万美元;
TOP8.《麦前的农妇》(Peasant WomanAgainst a Background of Wheat,1890),4750万美元;
TOP9.《花瓶与15朵向日葵》(VasewithFifteen Sunflowers,1888),3970万美元;
TOP10.《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这幅作品从来没有进入拍卖市场,不过如果真的到了哪一天,应该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吧;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却是这样的,梵高?就是那个割了自己耳朵送给妓女的怪咖!而当自己第一次在巴黎的奥赛美术馆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记得当时整个人都呆掉了,专门设计的灯光照射角度使得整幅画面上都布满了那种富有质感的颜色,闪闪发亮的小颗粒好像刻意的堆积在一起,但是那种流畅的线条又使得整幅画面被笼罩上一种柔和的轻纱。原来梵高的作品是这个样子的,那么自己以前实在是错的太厉害了!
影片中透过千里迢迢送信的小哥之口,道出了画家生前最后一段日子的窘迫和困顿,以及那种无人可以理解,无人可以依靠,无人可以信任的孤独,大概这种孤独会一直浸透骨髓,寒彻入心吧?不过如果回顾他的作品,那种灿烂的,明亮的,耀眼的,如同被天使触碰过的画面又会让人觉得大家应该是生活在不一样的星球。
有人说他是神经兮兮的精神病,有人觉得他是个胆小怕事的懦夫,有人说他是个不劳而获的可怜虫,就算有那么几个人觉得这个来自北方的破落画家挺有趣,人也不错,也是站在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上施舍善良和同情而已。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是怎样一种伟大的变革,更不要说,有人能够真正明白或者试图去明白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而且直到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梵高?
又或者试图努力去看懂梵高?
作为一个尝试过很多职业但基本都做不下去的“怪人”,终于在自己27岁的时候明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做一件事,画画,不停的画画。
从真正拿起画笔,选择绘画作为终身职业开始,到37岁离开人家,短短十年之内,他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还有150张名声不响但是和他油画作品水平不相上下的水彩画,其中尤其是以他的自画像和向日葵两大主题最为世人所熟知。现在的我们其实并不能够完全知道这十年中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使得自己如同飞蛾扑火般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而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了画笔之上。
也许梵高是幸福的。
因为他可以拼尽全力的去做自己最爱的事情,哪怕为此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至于世人懂他与否,也许在他看来,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