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麦里保护区植物简介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部( 88°30'~ 90°03'E,46°00'~ 44°36'N),建立于1982年,保护区占地170万hm2,东西长100 km,南北宽20 ~ 40 km,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野生动物庇护地之一。目前总面积约13000 km2。该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寒冷(10月至翌年4月),夏季炎热短暂(6-9月),年平均气温为1.99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0.5 ℃,极端最高气温可达50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9 ℃以下,≥10 ℃年积温为2617.1 ℃,无霜期为117天。受西风环流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年降水量为159.1mm,而年潜在蒸发量可达2090mm。

卡山保护区为低山温带干旱、半干旱荒漠棕钙土区,土壤以棕钙土和灰棕漠土为主。保护区内生境类型多样,有戈壁、沙漠、平原、山地和丘陵。山地位于保护区南部,沙漠位于西部,丘陵位于北部,荒漠戈壁位于卡拉麦里山与丘陵间。保护区海拔高度为600—1464 m,整个地形东高西低。

该区动物区系属于古北界蒙新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且种群结构较为复杂多样,据有关调查,共有58科28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保护区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普氏野马(Equusprzewalskii)、蒙古野驴(Equushemionus)、白肩雕(Aquila heliaca)、玉带海雕(Haliaeetusleucoryphus)、胡兀鹫(Gypaetusbarbatus)、大鸨(Otis tarda)、波斑鸨(Chlamydotismacqueeni)、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鹅喉羚(Gazellasubgutturosa)、盘羊(Ovisammon)等荒漠有蹄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卡拉麦里保护区植物简介

学名:盐生肉苁蓉(列当科 肉苁蓉属)

俗名:大芸

拉丁名:Cistanche salsa (C. A. Meyer) Beck

(果实,拍摄时只摘了一颗,未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

学名:扭果花旗杆(十字花科 花旗杆属)

拉丁名:Dontostemon elegans

(生境照片)

(花部照片)

学名:福海棒果芥

拉丁名:Sterigmostemum fuhaiense  H.L.Yang

(生境照片)

(花部照片)

学名:深裂叶黄黄芩 (唇形科 黄芩属)

拉丁名: Scutellaria przewalskii Juz.

学名:粗刺锦鸡儿(豆科 锦鸡儿属)

拉丁名:Caragana crassispina

(2小叶对生,区别于刺叶锦鸡儿)

学名:鹰爪柴 (旋花科 旋花属)

拉丁名:Convolvulus gortschakovii

学名:绿叶木蓼(蓼科 木蓼属)

拉丁名:Atraphaxis laetevirens

(绿叶木蓼的花)

(绿叶木蓼的果实)

学名:一叶黄耆 (豆科 黄耆属)

俗名:长毛荚黄耆

拉丁名: Astragalus monophyllus

学名:矮大黄(蓼科 大黄属)

拉丁名:Rheum nanum

学名:大翅驼蹄瓣 (蒺藜科 驼蹄瓣属)

俗名:大翅霸王

拉丁名:Zygophyllum macropterum

学名:沙穗(唇形科 沙穗属)

拉丁名:Eremostachys moluccelloides

学名:狭果鹤虱 (紫草科 鹤虱属)

拉丁名: Lappula semiglabra

学名:翅鹤虱(紫草科 翅鹤虱属)

拉丁名:Lepechiniella lasiocarpa

学名:西伯利亚离子芥(十字花科 离子芥属)

拉丁名:Chorispora sibirica

学名:黄花软紫草 (紫草科 软紫草属)

拉丁名:Arnebia guttata

(生境照片)

(花部照片)

学名:小甘菊 (菊科 小甘菊属)

拉丁名:Cancrinia discoidea

植物摄影:孟巧,刘丹,李玉婷,王涛涛

编辑:孟巧,刘丹,王涛涛

排版:王涛涛

审核:邱娟,王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