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中医医案研究
1、出血性中风(瘀热阻窍证) 宋某,女,65岁,教师。
病史:患高血压病25年。今日上午用力后突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肢麻,随后跌倒。
初诊:1994年6月2日。患高血压病25年,今日上午用力后突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肢麻,随后跌倒,2小时后送医院救治。
体格检查:体温36.8℃,呼吸20次/分,脉搏82次/分,血压180/80mmHg,神志不清,面色潮红,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右侧肢体瘫痪,痛觉存在。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黄燥,脉弦滑数。CT示脑出血,出血量3ml。
诊断:出血性中风。
辨治经过: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根据发病时情况及临床特点等,证属瘀热阻窍。治予凉血通瘀,开窍醒脑。按临床研究方案,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并用凉血通瘀口服液(大黄、水牛角、栀子、赤芍、生地黄、冰片等)。每次50ml,每日2次,连用3日。神志转清,面色潮红,语言清楚,疲劳乏力,右侧肢体瘫痪,手指、足趾能动,但不能行走,纳谷不香,能进少量流质,昨日大便2次,脉弦滑,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苔薄黄少津,治守原意,继用凉血通瘀口服液,1次50ml,每日2次,前后共治疗14日。复查CT示血肿已吸收。右侧肢体瘫痪改善,能在床上活动,但不能行走。胃纳明显好转,能进食半流质,大便日行2次,再服凉血通瘀口服液,14日,1次50ml,每日2次。血压130/76mmHg,面部尚潮红,语言清楚,能进食软饭,大便日行1~2次;右侧肢体瘫痪明显改善,上肢已能活动,下肢稍能动弹,但均无力,不能行走。于1994年6月30日出院,继服中药汤剂调治。
按语:本案有高血压病史数十年,根据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属于出血性中风瘀热阻窍证。针对瘀热阻窍、络损血溢的基本病机,故采用具有凉血化瘀、通腑泻热功效的凉血通瘀口服液。方中大黄苦寒,清热泻火,凉血化瘀,通腑泻热;水牛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两药相合互补,更能加强凉血化瘀作用。生地黄甘寒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以治瘀热相搏所致之伤阴耗血。佐栀子、赤芍,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赤芍苦寒,凉血活血,和营泻热。冰片为使,芳香走窜,开窍醒神,引药上行。诸药配伍具有凉血化瘀、通腑泻热之功。融凉血、散瘀、清热、通腑、通络、开窍诸法于一炉,故患者服后迅速起效。
2、出血性中风(风痰入络证)
赵某,男,50岁。
病史:宿有头痛头晕多年,检查确诊高血压病。
初诊:2006年10月3日。发病6日,初觉头昏,旋即右侧手足瘫痪,麻痹不用,言语不利,口角向左侧微歪,吐黏腻痰。苔白,脉小弦。血压176/90mmHg。证属风痰入络,治拟祛风化痰,通络。
药用:制白附子6g,法半夏10g,制天南星10g,茯苓10g,僵蚕10g,地龙10g,天麻10g,豨莶草15g,桑枝15g,怀牛膝10g,桑寄生12g,当归须10g。每日1剂,7剂。 二诊:2006年10月10日。服药1周后,手足知觉与运动功能逐渐好转,经10个月治疗,恢复如常,血压150/90mmHg。
按语:本案为肝风夹痰,中于经络,故选真方白丸子、牵正散加减。前方有理气豁痰之功,后方有止痉缓急之效。方中制白附子、法半夏、制天南星祛风化痰,茯苓健脾化湿,天麻、豨莶草、桑枝祛风和络,当归、桑寄生养血和络,僵蚕、地龙搜风化痰通络。由于辨证准确,迅速取效。
3、混合型中风(风痰瘀热证)
胡某,男,66岁。
病史:高血压多年,1994年6月中风,1995年3月曾突发癫痫,1996年4月查CT见左侧多发性脑梗塞、右侧脑出血。
初诊:1999年10月23日。症见行路站立不稳,难以自主,右手活动欠灵,有时足肿,大便干结,近来血压较稳定。苔黄薄腻,舌质暗,脉细滑。病属类中风,风痰瘀阻,肠腑燥热。
药用:熟大黄5g,生大黄5g(后下),桃仁10g,水蛭3g,地龙10g,鬼箭羽12g,制天南星10g,炙僵蚕10g,豨莶草15g,川石斛12g,生地黄15g,怀牛膝10g,桑寄生15g,川续断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9年11月7日,服14剂复诊,大便通畅,但小便有时失控,上方加煨益智仁10g,路路通10g。每日1剂,30剂。
三诊:1999年11月22日,1个月后再诊,又诉大便三四日一行,且小便不畅,右手时有抖动。原方改生大黄10g,加炒枳实10g,调理3个月后,大便隔日1次,但苔黄厚腻,质暗红,脉细滑。
拟方:生大黄12g(后下),桃仁12g,炙水蛭5g,广地龙10g,炙僵蚕10g,制天南星10g,鬼箭羽15g,石斛15g,豨莶草15g,泽兰15g,泽泻15g,怀牛膝12g,赤芍12g,红花6g。加减进退近一年,病情平稳。 2001年2月就诊时,CT复查示梗塞灶明显缩小,未见出血灶。右下肢仍乏力,但不麻,头不昏,大便又秘。苔黄腻,质暗红,脉小弦滑。风痰瘀阻,肠腑燥热。
处方:生大黄15g(后下),芒硝6g(分冲),桃仁10g,水蛭5g,广地龙10g,豨莶草15g,红花10g,石斛12g,怀牛膝12g,炙僵蚕10g,陈胆南星10g,天麻10g。服4剂后,大便通畅,一般情况良好,查血脂偏高,上方又加生山楂15g,泽兰15g,泽泻15g,决明子15g,白薇15g,炮山甲6g(先煎)。加减服用半年余后,肢体活动明显改善,诸症均见好转,间断服药,调理善后。
按语:纵观本例诊疗经过,瘀、热、风、痰明显,尤其肠腑燥热较为突出,故用药从生熟大黄改用生大黄,用量从5g增加到15g,下其瘀热,才使热清瘀消,病情稳定。方中配芒硝、桃仁寓桃核承气之意,合水蛭、红花、鬼箭羽加大活血力度,又用白薇、泽兰、炮山甲进一步活血通络,清热凉血。由于络热血瘀,易致血脉不畅,故用天仙藤、鸡血藤,因形体稍胖,常见黄腻苔,故用炙僵蚕、胆南星、白附子化痰祛风。疗效堪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