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兴:端午踏青香炉山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温国兴:端午踏青香炉山
端午踏青香炉山
温国兴
江西九江的庐山有座香炉峰,因为诗仙李白写了两首《望庐山瀑布》而名扬千古。徐霞客悭吝笔墨,只用了“香炉一峰,直山头圆阜耳。从楼侧西下壑,涧流铿然泻出峡石,即瀑布下流也”一行文字写香炉山。我几次去庐山,当地导游都带领我们去香炉峰,为游客背诵李白那首千古绝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没有李白的灵性,所以没有看到“日照香炉”生出的“紫烟”;也没有李白的浪漫主义气质,虽然看到“飞流直下”的瀑布,却认为根本没有“三千尺”,顶多百尺有余。正是由于李白的灵性和浪漫主义气质,才使得香炉峰名播海内外。其实去过庐山的人都会感觉到,庐山的另外几处景点,比如三叠泉和秀峰,无论从气势还是秀美上都要比香炉峰要强。看来,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名气比实质还要重要。
庐山的香炉峰距离我们数千公里,去一趟着实不容易。而就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哈尔滨市的宾县境内,也有一座香炉山,就其形制和游览体验来说,真的不比庐山的香炉峰差,只是由于我们宣传不够,没有像李白那样的名人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才使得哈尔滨市宾县的香炉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就连我们本地人都很少知晓。
就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在家里孩子的怂恿下,第一次踏青离开了市区,驱车一百公里,游览了本地的香炉山。
当我们来到位于宾县平坊镇的香炉山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震撼了。路边排满了汽车,几处停车场车位已经满员。估计足有上千台私家车,还有许多大客车,上万名游客蜂拥而至。香炉山的山门谓之“龙门”,上方正中为“香炉山森林公园”七个遒劲大字,两旁四根汉白玉立柱上镌刻着盘龙,气势磅礴,跃跃欲出。
进入景区,我们乘车到5D玻璃彩虹桥。我们走上架设在两座山峰之间的玻璃桥,桥身微微晃动,下面是深谷,让人感到惊骇。走到桥中央时,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玻璃桥面出现裂纹。闻听此声,眼见此景,紧张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待定睛观看,原来这是人为设计的,就是要让人们感到惊恐。人们惊魂甫定,不由得赞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我们顺利地走过玻璃桥,走下桥,回头看桥,有6层楼高。这是一个给人惊奇的景点。
我们走上山,这里是空中森林。走了一段,我们乘坐两段丛林魔梯,游客背朝上山方向,传动皮带将游客拉上山。到终点后,一翻身站起来,就完成了乘梯。我们向前走,前面是一线天,两块巨石之间,仅仅能走过一人。这段路崎岖不平,上面就是卧佛顶,我们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感到心态平和。
我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云霄飞索”,在两座山峰之间,有八条钢索相连,游人坐在吊篮上,靠重力从这座山峰向对面山峰飞驰。下面是很深的山谷,让人感到目眩。身体重的能“飞”到终点,前面有棉垫子缓冲,平稳着地。身体轻的则“飞”不到终点,工作人员用钩子把吊篮拽过去。这又是一段令人惊奇的行程。
我们继续向前走,路过了“胡(狐)仙洞”、“黄仙洞”、“蟒仙洞”,我再次体验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古话的由来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来到东北第一滑道,穿上坐垫,戴上手套,在两段滑道滑行下山,也是比较刺激的。游人可以用两脚摩擦滑道的帮,这样就能减速。
出了滑道,我们步行下山。由于来的时候是乘车上山的,越过了入口处的“福村”,村口的牌坊有一幅对联很有趣,上联是:“卤水点豆腐小葱拌豆腐一块两块三四块”,下联是:“石磨黄豆浆银花豆腐脑一碗两碗三四碗”,横批是:“福村豆腐万里香”。这里还有仿造的天坛,财神殿,突出了香炉山敬天敬神敬地的人文风情。
一天的游览虽然很累,但我们的心情非常好。游览香炉山让我们感到内容丰富,我们走过了有惊无险的玻璃桥,我们享受到丛林魔梯的惬意,我们感受到“云霄飞索”的刺激,我们也体验到超长滑道的趣味。当然,爬山依然是主旋律,由于期间穿插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感到单调,减缓了疲劳,让我们的爬山有更好的体验。难怪有那么多游客登临香炉山。既然香炉山如此迷人,如此诱人,就应该大力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如果有哪位高人赋诗一首,把香炉山的美妙之处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有可能成就香炉山如同江西九江的庐山香炉峰那样有名了。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