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买期房和二手房的经验教训

昨天2021年6月18日我继续简单介绍了我2021年6月16日下午近两点到三点之间在石景山八角派出所,我作为新业主和房屋所有权人,申请强制迁出我购石景山房后残留在我房子地址下的一个他人(七十岁左右的前卖方,是个老太太)的空挂户口到派出所的公共户的过程,以及北京市公共户政策的基本内容。1976年出生的我这些年的深刻感受是不是每个老人都值得尊敬。我劝告各位购房者一定要注意,吸取我的经验教训。

今天是2021年6月19日。

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我在北京购买期房和二手房的经验教训,我之前已经写文章介绍过了,我今天还是再写写吧。

我1976年3月21日出生,是个有北京户口的普通北京市民,离异单身无孩,像我这种情况,在北京只有一个购房名额。工作上,我是个挣课时费的普通德语教师,兼编辑翻译和写作者,在北京收入一般。

我读书很多年,我2006年从德国回北京,2007年参加工作,这十几年以来,我一共就买过两套房:一套昌平房,买时是期房,从房产开发商处直接购买,住了十年,已卖出。然后买了下图所示的这个石景山房,是个二手房,就是不是新盖的房子,不是从开发商处购买,而是从前卖方处购买,通过房屋交易服务中介机构链家达成交易。

(吕律2020年11月18日签购房合同(购房款202万元人民币),2021年2月19日过户拿到房本, 2021年2月26日收房交割,2021年2月27日搬离昌平入住这套石景山区新购房子)

在北京,像我这样的小老百姓买房太不容易了。

我买期房时提心吊胆。

我当年2008年买的昌平沙河北街家园六区的房是个期房,买时还没盖好,我2010年底收房入住,购房五年后2013年才拿到房本,我2020年11月14日已经出售昌平房,2021年1月25日过户, 2021年2月27日搬出,2月28日交房做了最后交割。

经验教训是:买期房一定要了解开发商的资质和交房日期,买期房最糟糕的结果就是遇到迟迟盖不好房的烂尾房。好在我没遇到,当时2010年顺利收房入住了。但是因为我很晚(2013年)才拿到房屋产权证(简称:房本),之后,我和其他和我一样遭遇的业主,平生第一次去了法院,起诉开发商迟交房本多年,要求开发商支付迟交房本的违约金,所幸在法院的调停下,当时我们一大批业主都收到了开发商赔付给我们的房屋产权证迟交的违约金。

我买二手房也是提心吊胆。

我买这个石景山房又碰上个滞留的空挂户口的事,我2020年11月18日购房,2021年2月19日过户拿到房本,2021年2月26日收房做最后交割,2021年2月27日入住,之后我忙了一个多月自己局部装修装饰整理,然后歇了歇,不过最近,我发现我买的这个一楼老破小房子比较潮湿,我打算再大扫除一遍,防止有些地方有发霉的可能。

经验教训是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一定要让卖方留一部分户口保证金,等卖方户口迁出后,买方再支付最后一部分房款,即对方的户口保证(迁走)金。链家中介当时就没有留前卖方的户口保证金,我支付了全部购房款后,而七十岁左右的前卖方的空挂户口在房屋交易完成后还滞留在我房子的地址下。所幸北京市今年6月初实施了公共户政策,我2021年6月16日去石景山八角派出所户籍科申请强制迁出我购石景山房后残留在我房子地址下的前卖方的空挂户口到派出所的公共户上,整个流程走完据派出所民警说还需要两三个月。期待早日解决我的烦恼!

总之,北京城,居不易,像我这样的小老百姓生活真是不容易,还是需要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制定出更好的惠民制度和政策来保障民生事情,居住是民生大事,需要更多政策保障和制约。

我应该不会再买房了,我买的这个石景山八角一带的房子就是当作养老房买的,人口密度低,绿化好一些,不过老龄化程度严重,老年人相对较多,所以有些适老设施和服务。我比较关注的就是社区食堂之类的服务设施,等我父母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到北京我家中暂住,可以用上。

我1976年出生,还有六年预计到2027年就退休(我到2027年才会交满15年社保),我一直很关注我国的养老问题,也关注世界各国的养老制度和政策,如果能多学习些总是好的。

我昨天听了一个老年病预防国际在线腾讯会议讲座,多学习些,让我年已古稀的父母多改变些饮食习惯,我自己也要好好减肥,锻炼身体,争取继续奋斗几十年:著作等身,教育专家,专家智库,我努力奋斗中

我购物基本全部网购,昨天我第一次使用了盒马生鲜app,快,但是贵,我估计我以后不会经常使用,我用的较多的还是京东,拼多多,多点等网购站点,每日生鲜app我以前在昌平时用过,后来不用了。多点app我搬到石景山后还继续使用。这都是题外话。意思是,将来即使我老了,我也是个与时俱进的时刻都在学习的人。像我这样的人即使以后老了,还是会忧国忧民,继续奋斗,做对国家社会有用有益的人。终身学习是我前进的动力

我1976年出生,年纪不小了,专业是德国文学,语言学和汉学,是个浸渍在德语和英语环境中几十年的“老”德语教师,兼翻译编辑和写作者了,但是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各学科我都很关注,尤其关注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我是在为我的用德语和/或英语普及通识知识做努力,我也是为我的几本独著专著做资料和思维扩展准备,我每年都会听各领域的很多讲座,算是自我培训吧。

今天不写什么了,就说说我这回国后十多年仅有的两次买房经历的一些经验教训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