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术家谈:习武杂感5则
小心“江湖朋友”
“江湖”一词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其中有云:“泉固,鱼双与予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去,受困于陆地的小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不至于死去。两条鱼于是便缅怀起昔日在江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识的生活。
可见,“江湖”就是“相濡以沫”的感情。江湖可大可小,走出去,山高水长,走回来,朋友情深。“朋友者,以义合也”。韩文公说:“行而宜之之谓义。”可见“朋友”就是肝胆相照的责任。朋友可深可浅,闯出去,安危共仗,拼回来,死生系之。“江湖朋友”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词,所以“朋友”列入了传统的伦理。
朋友叙入五伦见《孟子》一书,书曰:“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朋友列入“伦”内,或许是因为朋友在社交中的位置重要,忝居五伦最末,则可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最缺少制约,且因为朋友之间最易有叛卖行为,所以亚圣干脆就提出了“朋友以信为本”,就是说朋友之间讲坦诚,所处趋低下,所思好幽深,交往重仁爱,行为循规矩,言谈守信用。然而这样的朋友少之又少。多的是“酒肉朋友”,多的是笑里藏刀的“江湖朋友”。所以我的恩师,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起,就教训我小心朋友,尤其是“江湖朋友”。我起初不以为意,几十年的闯荡江湖,经过千磨万击,经受了种种魔难,信然。
堪破世情惊破胆,实是世事寒透心,小心朋友,尤其要小心暗藏杀机的“江湖朋友”,我亦以此教育我的弟子,悲乎?
拳痴生涯
太极拳崇尚练,练劲丹田不存劲,劲达梢节身能壮;练意丹田不存意,紧凑缜密暗劲藏;练气丹田不存气,意真神明道德尚。太极拳又讲究悟,吾心为悟,五口为吾,由是知之,悟者,当以吾心为本,兑塞五口(窍),以物为悟,以天地为悟,以身心为悟。是以太极拳以心返本,神人无我,以求真悟。
练拳思悟,全凭诚心意,此谓之“敬”。敬就是一种痴迷精神,它是对太极拳的一种特殊的爱心。练拳的痴迷之心很重要。性痴则其起疑,是以行拳之心大中至正,艺痴则其拳技必然精良,拳界之落拓而无所成就者,皆自谓其不痴不执着也。所以我的恩师赠我“拳痴生涯”书法一帧,就是希望我一生追随履杖,躬承衣钵,而痴敬太极,要在练中悟,悟中练,屡疑屡悟,大彻大悟,悟出太极拳理拳法之精妙之处,而克臻太极拳大通大明之圣境。
我几十年弄翰墨论剑魂,踵武前人,乐此不疲,而有些许成就,全凭一个痴字。“拳痴生涯”将伴随我的一生。
云水随缘
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沈寿老师说,我俩因太极而相聚,也有三十多年了,相知相谐,从没有分离过,这就是太极缘。并随即书写了“太极缘”书法一帧赠我,一直珍藏至今,弥足珍贵。
缘,亦叫缘分,是无心所遇的妙玄。真的很奇妙。人与人的聚散离合都是缘分,有些人和我们缘分浅,仅仅一面之缘,如浮萍在水上偶然相聚即各自东西;有的人不投缘,虽凑合在一起,但形同陌路;有的人缘分深,可以成为知交、挚友,或成为终身的伴侣。这一切人世间的聚散离合,固然不可缺少人为的力量,但可能左右主宰我们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缘分。这并不是迷信,也不是偏执,更不是愚昧,而是在冥冥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认知的因素促成了一些定数。香港湾仔山上的宝云道上有一块硕大的姻缘石,据说是很灵的,只要你虔诚,就能求得你想要的缘分。我想,缘分是可以求的话,也就不叫做缘分了。所以达观的人,对于人生的聚散离合,多能抱着洒脱的态度,这就叫做云水随缘。
云水随缘,就是放心、放手,不执着一切,“无我相”“无人相”“自他不二”“自由自在”“自然造化”。这就是襟怀,就是意境,就是道,就是禅。
太极拳道之所以崇尚柔弱道德,模拟行云流水,憧憬的、顺随的就是这一份云水情缘。
太极白云心曲
太极修炼者,性喜幽栖,林谷是托,都爱隐人山中云深不知处,做最后的了手工夫。陶弘景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诗中的“云”,即是“云深不知处”的云。“云”代表闲适,闲是一种心情,又是一种境界。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没有名利的牵挂,没有权位的窒碍。悠悠白云在天空飘飘荡荡,古哲看来都漫无目的,所以是闲的代表。白云如烟,风起云涌,其势如江海之波,悠悠然而来,浩浩然而逝,翛然无为,今贤尽视为自然造化。其辽远与壮阔,其安详与气度,蕴含着净化心灵的无比巨大的力量。所以真正的太极拳家,愿把所有浮名,换作低垂白云,身将客星隐,心与白云闲,白云自舒卷,我心与之然。于云情雨意融合之处,于壁山柔水暖接之间,含和抱中,雄藏凌厉,鼓柔泻刚,氤氲阴阳,陶铸精神,渲染意气。以白云濯涤心灵,以太极浩荡胸怀,洗深太极,微奥只可心悟,悠悠心曲,妙处难与君说。
万古是非浑短梦
由于年轻懵懂,曾冒昧问先师傅钟文:“您习武至今最惧怕什么?”谁知他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是是非,杨老师怕是非,我也怕是非,练太极(拳)的人最怕是非缠身。”
这一回答大大出于我的意外,原以为练太极的人,怀虚涵育,根于虚静,远离粗重,专恒于道,行其气功,在天旷日久的修炼中,清心释累,绝虑忘情,少私寡欲,返朴归真,已足以泯灭是非之心;抑浊扬清,消融锐猛,谦逊若虚,朴素纯一,已足以杜绝是非之事,何以还会有是非?所以怎么都难以理解老师的答案。
随着自己创立拳社,成为所谓的“宗师”,成为所谓的“精神领袖”,名声日隆,是非日盛,身心深受其害,才深深地体会到是非的恐怖。
我们身边的一些人,耳能听是非,人家一句话,就暴跳如雷,第二句话就泪流成河;嘴能说是非,当面说人长,背后道人短,猜忌曲解,无中生有,闲极生事,无事生非,两片薄薄的嘴唇,翕张鼓噪,一条无骨的长舌,翻江倒海,把善良的人搞得六神不安,鸡犬不宁;这些人心里却未必知道是非,德高于人,其必谤之;行高于人,其必诽之;才高于人,其必摧之;识高于人,其必毁之。杨公怕是非,傅公也怕是非,信然。
对于是非,尤其对于制造是非的小人,历来办法不多,尤其是君子更是束手无策。多少前辈长叹:“人生长短存公论,今昨是非懒缠绵,江湖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对是非是何等的无奈。
有哲者曾言:“对付小人的办法,最厉害的不是恶言相向,而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不正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粘黏连随,敷盖对吞,不即不离,无过不及精髓的翻版吗?我终于受到启发,找到了渡过“是非之河(祸)”的大舟,这就是太极。万古是非浑短梦,一套太极作大舟。
【作者简介】
王志远,男,汉族,1946年2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毕业于浙江大学,高级工程师,历任海天(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及20几家中外合资公司的副董事长等职。
早年习武,师承王宝燮(保还)、傅钟文、沈寿、赵安洲、徐德成、钱玄微等宗师。他生而颖悟,体格清健,性情怡和,沉静稳重,且又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淡泊,耐得住辛苦,坚持“勤、恒、礼、诚”,几十年如一日,追随诸恩师左右,锲而不舍,殚精竭虑,认真钻研太极拳及内家拳拳术。同时,又十分注重拳学理论的研究,学而不厌,师古而化,博采众长,泛览拳论、拳史、拳谱。凡名家著论,罗致殆尽,详加考评,勘误释疑,以科学的治学精神钻研太极拳及松溪、征南派内家拳,故深得诸恩师厚爱器重,精心亲授真传太极五功——“拳、刀、剑、杆(枪)、推手及散手”,以及张松溪、王征南派内家拳术,成为嫡传杨式太极拳和内家拳的衣钵传人。
为弘扬发展太极拳及内家拳事业,几十年来未敢懈怠。在傅钟文和沈寿老师的倡导下,于1983年创立了宁波永年太极拳社,为该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随之又倡导了香港永年太极拳社和香港(松溪、征南派)内家拳学院。为了纪念先师傅钟文宗师,于2010年6月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傅钟文拳学专业委员会,现任会长,香港永年太极拳社永远名誉会长及番港内家拳学院永远名誉院长等职。
先后被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聘为中学教师太极班导师做“品质圈”顾问,同时被聘为课程发展处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合办的教师太极班主讲导师,及基湾小学太极亲子班导师。期间还被香港“舞林舞蹈学院”聘为太极动律教授,被“钱秀莲舞蹈团”聘为《武极》系列动律顾问。
王志远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辛勤从事太极拳及内家拳教育工作,学生遍及世界各地,名优弟子辈出。
自永年拳社和宁波市武协傅钟文拳学专业委员会及内家拳学院创立以来,荣获世界传统武术节等重大国际、国内、日本及港澳地区的各种比赛金牌400余枚,教授学员数万人,为太极拳和内家拳的事业,为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志远先生敏思勤学,心勤笔健,其发表的论文难计其数。他著作的《杨式太极拳宝典丛书》,是迄今杨式太极拳著作中较为完整、系统、内容丰富的著作之一,系先生诸恩师传世杨家太极拳(系)精奥之再现,及先生本人几十年悉心实践体悟的结晶。丛书之一《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之二《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之三《杨式太极刀》,之四《杨式太极剑诠释》,丛书之五《杨式太极杆(枪)和戟》,丛书之六《太极推手和散手》,丛书之七《太极拳谱枝注诠释》及丛书之八《杨家五代名人传略》都已经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及台湾大展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