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 越干净,越高贵 _地方要闻_
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干净”就会转化、提升为“清雅”。
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格魅力。
干净不仅仅是气质,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这何尝不是一种岁月的赏赐?
干净,是做人的底线,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01
外表干净,是尊重
《菜根谭》中说: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
外表,是人的第一张名片。 虽然不必浓妆艳抹、珠光宝气,但一定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宋庆龄是一位广受尊敬的女性,人们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 会见客人时,她总是一袭素雅的旗袍,挽着传统的中国式发髻,没有过多的脂粉和珠宝,却显得格外美丽大方。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写道:
“她身穿色调柔和剪裁合身的旗袍,打扮得很是整洁,乌黑发亮的头发往后梳,在脑后挽成一个髻,秀美的脸庞宛如浮雕像。”
宋庆龄虽然注重仪表,却绝不铺张浪费。 没有眉笔,她就用烧过的火柴棍画眉,让自己的面容更有神采;
体形变了,她就将旧旗袍的两边剪开,接上同色的布条,熨烫平整,使人难以看出破绽。 无法掌控命运中的旦夕祸福,至少整洁的仪容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保持一份干净与得体,是对自己的温柔与爱惜,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02
圈子干净,是境界
有人说,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
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简简单单,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经历纷繁复杂的世事越多,越让人想回归到简单之中。 钱钟书才华横溢,拥有无数的仰慕者和追随者。
面对滚滚而来的粉丝,他却关上了自家的大门:
我平生就不喜欢结交广泛,现在年纪大了,更没有闲气力来做人情了。
当年有位女士读了《围城》后拍案叫绝,一定要来见钱钟书一面,钱钟书却机智地回复道: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的决定,初看不近人情,细想才发现大师的智慧。 他的一生,只与对妻女家人和几个挚友敞开心扉,余下的精力全部用在埋首书斋,钻研学问。 当那些乐于交际的空头文学家们被人们遗忘时,钱钟书留下的著作却依然在熠熠生辉。 真的不必把那么多人请进生命。 别只顾着迎合别人,唯独忘了修炼自己。
03
做人干净,是底线
人世间,要想安身立命,就必须坚守做人的底线:
干干净净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东汉时期,有一人名叫杨震,奉旨出任一方太守,途径一县城,当地县令是他曾经提拔过的一位官员。 一天晚上,官员身带十斤黄金前来拜见,并献给他来感谢昔日的提拔之恩。 杨震坚决不收。官员说:“天黑并无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这就是后世所传“杨震四知”的故事。 为人处事,我们要深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不该要的东西,不干不该干的事。
没有底的东西不能装东西,不能装东西则是无用的东西。 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俯仰无愧于天地。
04
内心干净,是福气
大道至简,繁在人心。 人大部分的烦恼往往是因为想太多,自己给心灵套上了一层层枷锁,盘根错节,将自己困住,寸步难移。 一个小伙子与一位老人喝茶时,想起在路上的见闻:一头牛的鼻子被穿了绳子拴在树边,这头牛想去近处的草地上吃草,却怎么也吃不着,急得围着树不停地转圈子。 小伙子想得专注,便自言自语地问出声来:“为何团团转?” 老人不紧不慢地回了句:“皆因绳未断。” 这句话让小伙子惊讶不已,老人并不知道他今日所见、心中所想,怎么能一语中的呢? 老人哈哈大笑:“其实都是一样的,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一理通百事啊。你问的是,牛因为被绳子拴住而无法解脱,我答的是,人的心因为被烦恼缠绕而不得自在。” 小伙子这才意识到自己也跟牛一样被“拴”住了,看起来他在品茶,实际上内心却被无限的思绪所占据,不得空闲。
生活中,有太多的顾虑和担忧,成为了捆绑住我们的那根绳子。我们越焦虑,想得越多,就会被缠绕得越紧。 牛没办法自己解开绳子,人却可以。 解开的秘诀便是:凡事不要想太多,让内心简单点、单纯点。
唯有让自己不被过多的烦恼捆绑,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欣赏其他美景。 怀着一颗简单干净的心,任人来人往,我心依旧真诚。 守得一方澄澈天地,任凭世事纷扰,我自悠悠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