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暴富,又叒叕大涨价,但虫害疯狂来袭,怎么养TA才赚大钱?
文/图 江苏好润生物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志国
河蟹养殖池塘每年3-5月份是虫害(主要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反复出现的集中阶段,特别是今年虫害出现更早,苏南、皖南等养殖区年前虫害就已经很明显了。虫害的反复出现不但影响水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偏高;水体总硬度降低等),还会导致肥水困难、水白、水浑等不良现象发生,而且消耗池塘溶氧,影响水草生长,更会对河蟹蜕壳成功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我们面对虫害问题,除了选择科学方式处理外,其背后的诱发原因更要引起关注并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池塘管理环节的调整优化,以达到有效预防虫害的目的。
一、淤泥厚,晒塘不彻底
久不清淤的老塘口,加之清塘后晒塘不彻底,时间偏短的,随着底温的不断提升,底泥里面的休眠虫卵也会逐步萌发,导致虫害的过早出现。底泥里面的有机碎屑为虫害爆发提供了充足营养。
二、选肥不当
在肥水过程中,肥料的选择不当也是导致虫害爆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溶解性差的农家肥(鸡粪、猪粪等)、菜饼等的大量使用更是如此,大量不溶有机物质沉积池底,为虫害滋生提供了温床及营养源。另外,肥水过程中红糖的使用也要慎重,因为其对虫害的发生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倒藻等原因所致的菌藻失衡,水体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
天气变化应激、水体老化或者消杀过后,水体藻类、菌类大量死亡,菌藻平衡被打破,水体有机物含量相对提高,也为虫害爆发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早春阶段,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大,倒藻、返底现象频发虫害爆发更明显。同时如果水体藻相单一,特别是以小型单胞藻类为主的,更会作为主要饵料被浮游生物摄食,这也是虫害爆发的水体水色逐步变淡、发白、浑浊的根本原因。
四、饵料消化吸收率不高,残饵、粪便过多
饵料质量不佳,消化吸收利用率低,导致底部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过多也是诱发虫害的一方面原因,特别是在河蟹放苗初期,个体小,消化能力弱的情况下,饵料不佳或者不易消化(如:冰鲜鱼)更会加剧底部残饵、粪便的蓄积,从而诱发虫害。
当然本文所探讨的“虫”是水体浮游生物中比较常见的种类,特别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正常水体也是广泛存在的,更是苗期重要的饵料生物,但是在养殖过程中量太多了就会对水化指标、水色、水草、水体透明度、养殖动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形成“虫害”,正如本文所述,虫害爆发的诱因很多,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因素,才能从根源上入手,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去进行有效防控,才能有效避免简单杀虫对河蟹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
附:虫害的预防方案及处理方案
1、虫害的预防方案
①定期清淤,控制淤泥厚度;
②清塘后晒塘要彻底,时间不低于1-2个月,依靠冬季低温、阳光充分氧化底泥;
③科学选肥——优选全溶、全价生物肥。易生虫的塘口,注重矿物肥、碳肥的补充;
④重视稳水、抗应激——天气变化前后,及时补肥、补藻(底栖硅藻)、补菌,修复水体的生态平衡,稳定水环境;
⑤选择蛋白优质、诱食性强、易消化吸收的饵料,同时加强内服保健(内服虾青素、乳酸菌等诱食、助消化产品),提升饵料利用率,减少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蓄积;
⑥养殖过程中注重底质改良及水质调节,减少水体及底部有机物。
2、虫害爆发后的处理方案
①虫较多但是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色尚可的,不建议盲目杀虫,主要以补肥(主要是碳肥、矿物肥)、补藻(底栖硅藻)维持水体肥度、水色为主;
②虫多且水色发白、浑浊的,可采用灯光诱捕或者中草药制剂杀灭部分虫体,切勿盲目使用刺激性过大的传统化学杀虫剂,尤其是在放苗早期,以免刺激过大形成药害甚至影响河蟹蜕壳成功率。
水产前沿视频号
另种方式看前沿的水产资讯
码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