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肢抖颤案 戴丽三医案
刘××,男,六十岁。患右侧手足颤抖不止,历时二年多,曾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症见:右手颤抖不已,右手不能取物,亦不能持物。畏寒身重,面色黯暗不泽,精神不振,甚感忧愁。舌苔滑腻,脉象三、五不整。索阅所服中药处方,多系养血祛风,清热涤痰之类。此症时日已久,若再迟延,则有“偏枯”之虞。查其病根在于脾肾阳虚,风痰郁阻。因肾阳即命火,命火不足,火不生土,则脾阳不振,水湿难运,湿痰停滞,阻碍肺胃气机之宣达。因脾主四肢,肺主一身之气,脾肺之机能受抑,木气鼓之,故手足颤抖也。因其标乃风痰,其本在脾肾,故滋阴养血,平肝熄风,非其所宜。根据以上分析,先以壮火扶阳、健脾燥湿、祛风豁痰之剂。用术附汤和郑钦安姜附茯半汤加味。处方:
黑附片60克 漂白术30克 生姜30克(取汁分次兑入)
茯苓15克 法半夏9克 炙南星15克 明天麻9克
白芥子6克 甘草6克
上方附子配白术,名术附汤,专治肾阳虚衰、脾阳不运、湿浊停聚之证。生姜、附子、茯苓、半夏即姜附茯半汤,郑钦安谓为“回阳降逆、行水化痰之方”。生姜宣散壅滞之寒;茯苓、半夏燥湿健脾,降逆化痰;加南星祛风湿,化顽痰,天麻镇静息风,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暖中,甘草调和诸药。嘱服二剂。
二诊:药后精神较好。为求根治,宜予温肾扶阳、调和营卫、祛风散寒燥湿之剂。因此症不仅肾阳大虚,脾湿不运,而且肺胃气机郁滞,易致营卫失调,风寒湿邪阻遏经络不通。若舍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之剂,则治病之药不易到达病所。乃用自拟方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加南星。处方:
黑附片60克 桂枝9克 炒杭芍9克 法半夏9克 茯苓15克
川芎6克 防风9克 独活6克 桑寄生15克 台乌9克
炙南星9克 甘草6克 烧生姜3片 大枣3枚
方解见本书“风寒湿痹”案。
三诊:服二剂,自觉颤抖有所减轻,患者颇感欣慰,要求续为根治。腻苔已退,此乃寒湿虽化而未净。由于经络疏通,脉由三五不整转为弦大,是脾肾之阳未复也。乃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处方:
黑附片60克 潞党参15克 漂白术15克 干姜15克
法半夏9克 茯苓15克 炙南星9克 明天麻15克
代赭石15克 紫石英15克 赤石脂15克 甘草6克
上方附子温壮脾肾之阳,理中汤大振中州,执中央以运四旁,此乃理中之旨也,加夏、苓燥湿健脾,降逆化痰,南星祛风痰;天麻、代赭石、紫石英、赤石脂镇肝息风,降逆除湿。
四诊:患者连服三剂,颤抖大减,右手已可取物,精神舒畅,情绪饱满,脉象由弦大而变柔和,舌苔薄腻。此阳气尚虚,寒湿未尽。用《伤寒论》附子汤与桂枝汤合方。处方:
黑附片60克 潞党参15克 漂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炒杭芍9克 桂枝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3枚
此方主旨,在于温扶元阳,补脾化湿,调和营卫,通畅经络。连服三剂,症状消失而收全功。
[按]:颤抖即颤振,此病方书记载甚少,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谓:“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王氏分型,有阴血不足,有气虚,有心虚,有挟痰者。临床所见,尚有湿热所致者,此多见于嗜酒之人,亦有阳虚所致者,本例即是。根据病史及以往所服方药,结合现时表现,断为脾肾阳虚,风痰郁阻。采用壮火扶阳、健脾燥湿、祛风化痰之法,竞获全愈。其关键性用药在第三诊,方中所用代赭石、紫石英、赤石脂等味,为养肝、祛痰、降逆之要药,由本及标,故见效迅速。但初诊、次诊方,是为第三诊创造条件,奠定治疗基础的。若不经过这两个步骤,开始即用第三诊处方,则不易有此功效。故临床治病,应当注意分清标本缓急,做到胸中有数。否则,欲连而不达,事倍而功半,良好的动机,未必会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