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吴茱萸汤治疗妊娠吐涎一则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6年6月16日。谢某某,37岁。因“停经74天,涎多1月余”就诊。

患者现停经74天,近1月来干呕,口淡,口水甚多,不能自禁,质清,带血丝,胃纳一般,喝冷水后胃脘不适,无阴道出血,偶有腹痛,既往体健,生育史:1-0-1-1,1次顺产,1次无痛人流。2016年6月16日B超:宫内早孕,胎儿存活,约11-周。舌稍淡,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妊娠痰涎(脾虚)  西医诊断:早孕

治法:温阳健脾

方药:吴茱萸汤(吴茱萸3g  生姜3g  大枣6枚  党参10g)加半夏10g,益智仁10g,丁香1g,5剂。

二诊:2016年6月21日。口水减少约三分之一。

方药:中药守上方(吴茱萸加至6g,生姜加至5g),4剂。

三诊:2016年6月25日。口水增多已经控制。

方药:中药守上方7剂。

按语:涎液,俗称口水,是唾液中质地较为清稀者。脾的经脉连舌本散舌下,涎为津液上溢于口而化生,人体涎液由脾所管,故脾在液为涎;脾能运化水湿,若脾虚不固,则口角流涎。患者素体脾虚,胃纳一般,饮冷不适,喜热恶寒;孕后干呕、口淡涎多,古人云:“脾热口甘,肾虚口咸”,口淡多为脾虚湿阻,而舌淡苔白,多为寒湿也。综合四诊,病在脾胃,当健脾温阳,助脾阳温煦,则胃能化水谷;脾气升清,则胃能降浊气。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记载:“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寒气上攻,胃寒不受,则呕,此即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证,当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吴茱萸散寒降逆,生姜暖胃止呕,参、枣补益气血。马老师首诊用吴茱萸、生姜为1:1,此药对相互配伍,生姜助吴萸温中散寒,亦能制吴萸之毒性,孕妇脾虚,用药益慎,故用3g,加半夏燥湿祛痰,益智仁温脾摄涎,少佐丁香,善治胃寒呃逆,量少质轻,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复诊涎液减少,加生姜,倍吴萸,温阳逐寒,下三阴之逆气,攻补兼施,去病而安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