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600亿固然可喜,但更可喜的是观众和市场趋于理性
2018年电影票房破600亿,这一成绩可喜可贺,在外国大片群星闪耀的同时,国产电影也出现了《我不是药神》、《无问西东》、《红海行动》、《暴裂无声》等精品之作,无论是对观众而言,还是对市场来说,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盲目和盲从,而是更趋于理性,也更合理。
笔者曾经参加过不少的电影的首映式或是提前观影,相对来说有些发言权。头几年的情况是这样的,粉丝力量的强大,不光是在首映式上排山倒海的欢呼声、笑声和掌声,更是在影片上映后买票支持,所以说电影的成功与否,选对演员很重要。过去的2018年,这种情况已经逐渐式微,无论是流量明星,还是当红演员,固然都是电影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观众的眼光明显提升了不少,当下更看重的,还是影片自身的品质。
逝去的2018年告诉我们以往,过去那种依靠流量明星或是当红演员带动票房的路数已然行不通了,观众已经对影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片的质量不行,请谁来演都是杯水车薪,唯有立足于影片本身,从故事上下功夫,从情节上出新意,从结构上费心思,综合起来才是王道。说起来,不光是观众醒悟了,投资人、导演、编剧、片方都明白这个道理,明星效应只是锦上添花,影片的口碑和质量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除此之外,院线的排片只能决定影片上映后第一天的票房走向,从第二天开始,就看影片的口碑和观众的评价了。很多电影起先并不被看好,直到上映后,口碑持续发酵,各种评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观众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关注,票房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快把我哥带走》、《悲伤逆流成河》、《无名之辈》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而屡试不爽的外国大片,也不在一呼百应。尽管“复联4”、“海王”、“毒液”等依旧大卖特卖,但对于《无敌破坏王2》、《网络迷踪》、《摘星奇缘》等影片来说,似乎都有些水土不服。百试百灵的好莱坞大法,也有吃不准的时候,令外国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中国的观众到底喜欢神秘?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
作为我们的近邻,印度影片依旧强势,现实氛围浓郁的作品不胜枚举,《老爸102岁》、《嗝嗝老师》、《印度合伙人》等影片,口碑都不错,都是质量上乘的精品。但比较可惜的是,票房相对分散,没有出现类似《摔跤吧!爸爸》那样的爆款,可能是因为印度影片引进的比较多,相对进入到一个瓶颈期,2019年没准会出现新的爆款。
2018年已经成为过去时,2019年国产电影会以一种怎样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之作出现,票房会突破700亿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