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附片、熟附片、黄附片、白附片、黑附片,制附片。
〔来 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以栽培品种的子根加工后供药用。
〔成 分〕附子含生物碱:乌头碱约0.01%、次乌头碱0.01%、中乌头碱0.006%等。乌头碱毒性很强,加热后可以水解为次乌头碱及中乌头碱。加热时间愈长分解愈多,后两种乌头碱毒性很低,次乌头碱的毒性只为乌头碱的1 /50,而中乌头碱(即乌头原碱)的毒性只为乌头碱的1 /2000。经炮制及加热后乌头碱含量降低,毒性随之降低。非生物碱成分如类脂成分,含量最多的为附子脂酸即△8,11二十碳双烯酸和由附子脂酸组成的附子磷脂酸钙,以及β-谷甾醇和少量的β-谷甾醇的脂肪酸脂。此外,尚含多量的淀粉。
附子含有强心成分,日本学者认为这种成分为非生物碱成分,我国学者认为也非强心甙类。这种物质含量甚微而作用强大而稳定,并不因加热而受破坏,毒性极低,安全范围大, 1毫克即有强心作用,加大剂量强心作用不显著增强,为理想的强心物质。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温中回阳:附子有良好的温中回阳及救脱作用。 《医学启源》: “《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用药法象》: “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珍珠囊》: “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2.散寒除湿:附子又有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作用。《神农本草经》: “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热踒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 《名医别录》: “脚痛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本草纲目》: “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
二、近代研究
1.强心作用:附子煎液有兴奋迷走神经中枢作用,从而有强心作用。在阳虚厥脱(即休克和心功能不全)时, 口服附子煎液有强心及改善周围循环作用,从而可以救治心血管功能不全。历代临床皆用附子挽救厥脱,单用有效。实验证明附子冷浸液对离体蟾蜍心脏的作用可因室温不同而不同,在18℃的室温下乌头碱作用占优势,先出现振幅加大,频率增加,后则产生传导阻滞及心搏停止;在12℃的室温下则强心成分占优势,从而出现持续的强心作用。实验结果部分说明热证(阳证)服用附子容易中毒,而寒证(阳虚)服用附子不易中毒的道理,并说明服用附子后不能入浴、入暖室及饮酒等的经验是很重要的〔1~5〕。
2.对内分泌的影响:熟附片煎剂对垂体肾上腺系统有兴奋作用。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出,减少末稍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的数量〔6~8〕。临床用治某些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的患者(如阿狄森氏病),附子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此外,附子煎液能提高大白鼠及小鸡的抗寒能力,缓和体温下降,减低因寒冷所致的死亡率〔2〕。
3.消炎止痛作用:熟附片的煎液,经腹腔注射及口服对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消炎退肿作用〔6、7〕。乌头碱的水解产物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
4.对血压血管的影响:熟附片对麻醉犬及猫有降压作用,并能使下肢血管及冠状动脉扩张〔8〕。
此外,所含乌头碱的作用可参考乌头。
〔性 味〕辛,温。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 效〕温中回阳,散寒止痛。
〔主 治〕阳虚厥脱,四肢厥冷,畏寒,自汗,脾虚久泻,久痢,脘腹冷痛,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肾虚阳痿,阴寒凝滞,疮疽不散或溃不斂口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临床应用〕附片主要用治诸种阳虚之证,也常用治风湿痹痛,用之得当则疗效显著。
1.阳衰厥脱:附子可用治诸阳衰竭,特别用治心阳虚脱,类似于循环衰竭及周围循环不良。证见四肢厥逆,畏寒, 自汗,或汗出如油,精神不振,脉沉迟或微细欲绝等。常配伍干姜、肉桂、人参等。方例《四逆汤》、 《参附汤》、 《参附龙牡救逆汤》,其他如《回阳急救汤》及《白通汤》等也皆为厥脱之方。注意:用附子回阳必须配伍干姜,历代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2.脏腑虚寒:指脾、胃及肾之阳气虚弱所表现的一系列证候,如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畏寒,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等,类似于消化系统许多慢性炎症,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等。常配伍肉桂、干姜、白术、甘草等温中健脾药,方例《附子理中汤》。若胃寒呕逆者可配伍半夏、粳米、生姜。方例《附子粳米汤》。脘腹疼痛不止,可配伍郁金、陈皮等,方例《硃砂一粒丸》、《玄附汤》。休息痢、赤白痢可用《附子丸》。
又常用于脾肾阳虚之水肿,小便不利,脉沉,类似于慢性肾炎、营养不良、肝硬化腹水及心性水肿等,常配伍茯苓、泽泻、白术、五加皮、白术、干姜等温中健脾利水药。方例《肾气丸》、 《真武汤》、《实脾饮》。肝硬化腹水用《温补逐水丸》。
3.肾阳虚弱:肾阳虚弱,肾精亏损,肾气虚弱等,表现精神不振,气短乏力或喘促,阳萎,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脉沉细弱等,类似于阿狄森氏病、神经官能症、支气管哮喘等。常配伍熟地、枣皮、杜仲、菟丝子、鹿茸、牛膝、五味子等温肾壮阳、补精血之品,方例《右归丸》。上盛下虚之喘咳痰壅,腹冷痛等,常配伍葫芦巴、破故纸、小茴香、沉香、阳起石、黑锡、肉桂等。方例《黑锡丹》、 《沉附散》。
4.风寒湿痹: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表现的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遇寒加剧,畏寒,肢冷,脉沉等证。常配伍防风、桂枝、茯苓、当归、牛膝、木瓜、五加皮.羌活、独活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药。方例《附子汤》、《桂枝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此外,常用来治疗头痛。一般风寒头痛,偏正头痛可配生姜、良姜。方例《必效散》。气虚头痛可用《蝎附散》,也可用《附子散》。
5.阴疽不歛:阴疽指慢性炎症,如冷脓肿、慢性骨髓炎及瘘管形成,包括某些慢性肿块,如乳房小叶增生症、慢性淋巴结炎等。或见漫肿不消,或溃后不歛口等,常配伍黄芪、党参、当归、熟地、川芎、白芥子、鹿角霜等煎服。
〔用 量〕 6~15克,大量可用30克,丸散酌减。
〔用 法〕内服一律经炮制后用,外用可用生者。用量大者宜久煎。上盛下虚者宜冷服。
〔禁 忌〕阴虚及热证忌用,传导阻滞者不宜用。不与瓜蒌、贝母、白芨、白蔹配伍。
〔附 方〕
1.四逆汤(《伤寒论》):制附片、干姜、甘草。
2.参附汤(《世医得效方》):人参、附子。
3.参附龙牡救逆汤(《世医得救方》):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甘草。
4.回阳急救汤(《伤寒六书》):附片、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半夏、五味子、甘草、麝香。
5.白通汤(《伤寒论》):附片、干姜、葱白。
6.附子理中汤(《阎氏小儿论方》):附片、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7.附子粳米汤(《金匮要略》):制附片、粳米、半夏、甘草、大枣。
8.朱砂一粒丹(《宣明论方》):附子、郁金、橘皮、朱砂。
9.玄附汤(《济生方》):附子、延胡索、木香、生姜。
10.附子丸(《圣济总录》):附子、鸡子(即鸡蛋)。
11.肾气丸(《金匮要略》):附片、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12.真武汤(《伤寒论》):附片、白芍、茯苓、干姜、白术。
13.实脾饮(《济生方》):附片、干姜、白术、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草果仁、大腹皮、生姜、大枣、甘草。
14.温补逐水丸(《上海中医药杂志》12 : 18, 1957 ):附片、肉桂、党参、白术、黑白丑、阿胶、茯苓、甘遂、大枣。
15.右归丸(《景岳全书》):制附片、肉桂、熟地黄、枸杞子、杜仲、山药、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当归。
16.黑锡丹(《和剂局方》):制附片、金铃子、胡芦巴、木香、肉豆蔻、破故纸、沉香、小茴香、阳起石、肉桂、黑锡、硫黄。
17.沉附汤(《朱氏集验医方》):附片、生姜汁、沉香。
18.附子汤(《伤寒论》):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
19.桂枝附子汤(《金匮要略》):桂枝、附片、生姜、甘草,大枣。
20.甘草附子汤(《伤寒论》):甘草、附片、白术、桂枝。
21.必效散(《三因方》):制附片、生姜汁、高良姜。
22.蝎附散(《澹寮方》):附子、全蝎、钟乳石。
23.附子散(《传家秘室方》):附子、石膏等分,入麝香,冰片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