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这是一个让人非常心酸的问题,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会很纠结。

我本人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我们弟兄姐妹6人,我是最少的,有2个哥哥3个姐姐,其中大姐和三姐嫁到了外地,二姐嫁在自己村,父母在我还未成家立业的时候相继去世,我成了一个无父无母但有哥有姐的“孤儿”。父母都去世的时候,我已经年满18岁,有了自理能力,哥姐虽然给予了极大的照顾,但是,没有了父母的庇护,仍感觉到了无助,于是我离家外出创业。

当时,哥姐都生活在农村,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在我离家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只能口头说一些安慰勉励的话。那时候,一句暖心的话,也可以增添我无穷的力量,我去过南方,后来返回家乡,通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小有成功,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车、房都有,成为了我们村白手起家的典型。

日子好过了,但有一个心结始终无法解开,那就是回老家去哪里?

当年离家外出创业的时候,父母留了一幢破旧的房子,因为创业需要资金,多年前把房子卖掉了,这样,我就成了一个无房、无地但有户口的人。我的家乡情怀非常严重,说白了就是非常“恋家”,要不我也不会当年在南方发展的很好,却突然返回了家乡,返乡我也没有在村里居住,但每间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回村里去哥哥姐姐家里一坐。

说个实话,您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绝对体会不到这样的心情,也绝对不会真实的回答出这样的问题。

回老家是因为有着家乡的情结,而回老家去哪里?则是我想当矛盾的一点。俗话说“有爹娘的地方就有家”,我发自内心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我去哥哥姐姐家里,首先有一种投靠的心理。有父母回家是心安理得,感觉非常随意,而去哥哥姐姐家里,却是一种去做客的心理,一言一行小心翼翼,生怕哪一个地方做的不好,被人嫌弃,虽然哥哥姐姐十分欢迎我去他们家里。其次是有一种必须感恩的心理。这种心理源于嫂子和姐夫,自己的亲哥亲姐无所谓,但是在嫂子和姐夫面前就不能随便,回去的礼物首先是送给嫂子和姐夫的,因为要感谢他们的热情款待,从心理上,首先要感恩的是他们。三是有一种必须回报的心理。回老家了,有哥哥姐姐招待,内心感觉对他们有恩,所以一定要找机会来回报,因此要主动询问他们有无困难,如果有困难,要自报奋勇的去帮助解决,无论在金钱上、物质上,所有的大事小情都要尽心尽力去办,自己觉得如果不能办成,就是对不起哥哥姐姐。6年前,我姐夫因脑血栓瘫痪在床,金钱资助不必多说,为了他住院治病,我把自己的生意扔下不管,跑前跑后,不知道耽误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当时的唯一想法就是,好好侍候姐夫,是给我一个回报感恩的机会,必须做好。

有很多人因为父母不在了,弟兄姐妹之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该飞的飞了,该走的走了,一母同胞行同路人,感情、亲情全都没有了,这样的结局你回家去哥哥姐姐家里,不会有半点快乐,回去一趟搞不好会因为某件事闹的不愉快,生一肚子气,这样的兄弟姐妹已经名存实亡,不如不回家的好。

所幸我跟哥哥姐姐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因此,我回家还是可以去哥哥姐姐家里,同哥哥喝点小酒,和嫂子开个玩笑,兄弟姐妹之间团结无间、其乐融融。

通过我本人的真实故事,我感觉,父母没有了,回老家完全可以去兄弟姐妹家里,但是有三个前提。

一是要敬重尊重兄弟姐妹家中的每一位成员。如果你是弟弟妹妹,那就要把哥哥姐姐当成父母,长子如父、长嫂比母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是哥哥姐姐,那就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带好头做好表率,设身处地的为弟弟妹妹弟媳妹夫着想,赢得他们的尊重。

二是要有博大的胸怀,不能和兄弟姐妹斤斤计较。无论遇到什么事,不能以吃亏占便宜为标准,多点付出,少点索取,千万不要忘记你们是血脉相连的人,兄弟合心,其利断金,只有不计较,才能团结无间,抱成一团,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三是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向。兄弟姐妹的配偶是这个大家庭的重要一分子,要把尊重他们放在第一位。兄弟姐妹之间不能因为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相处态度,穷与富是对外人看的,做为一母同胞要平等相待,决不能歧视其中的任何一位。

农村有句老话叫“两好噶一好”,意思是只有两个人都好才是真正的好,兄弟姐妹之间更是如此,只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体贴、互相帮助,团结和睦一家人,不分远近格外亲,那即便父母都不在了,您回老家完全可以去兄弟姐妹家中,因为,您已经融入为了兄弟姐妹家中的一名成员。

我是天润土元帅,欢迎大家对我的回答进行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