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非遗】梅江迎会
梅江迎会
兰溪市横溪是梅江迎会的发源地。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原七都所在地(今横溪、长陵一带),洪水泛滥,民众在青山岩上建庙祈求神道恩佑,兴迎会、演戏以求平安。明初,为庆朱元璋定天下,“迎会”繁盛;明正统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民国期间,俗称“花会”,
横溪每房一花会,“五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解放后,一度中断。1998年、1999年、2004年梅江“迎会”参加兰溪市大型文艺踩街活动。
迎会又称台阁,包括于街村在内的各村。《兰溪市志》(1988年版)这样记载:“台阁特制小台,上扎铁架,选七八岁儿童,装扮成传统戏剧的一个场面,系于铁架上,四人扛抬行走。”
迎会台阁制作:会桌为1平方米大小,高1米,4条腿,边沿扎2根扛杆。扛杆长出会桌约1米,扛杆两头扎上木棍各l根,由4人或8人扛抬。铁架根据人物造型需要而定,由铁匠焊合,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铁架上包上红布及装饰布,演员在空中都用铁箍箍住,臀部有铁座确保安全。演员做一动作造型即可,会桌上各位演员根据扮演不同角色身份而穿着不同的服装,其他参与者都统一服装, 一般来说以黄底红边为多。
梅江迎会一般在农历十月十三举行,先从各村出发,聚集至青山岩殿、胡公殿等处。迎会踩街队伍序列:
1.镇、村干部领队;
2.龙虎旗l0面左右,大旗2—3人迎,小旗1人;
3.彩旗20面左右,分红、绿、蓝、黄4种,一般由小孩、妇女分两行迎;
4.铳、大小锣、大小鼓、大小钹;
5.迎会台阁按故事发生年代前后顺序排列;
6.保卫人员穿插在整个队伍之中。
起初时,迎会内容比较单一,只有韦驮造型,明清以后,内容逐渐增多。近年来各村人物造型有:《渭水访贤》(2人)、《龙虎山》(3人)、《借伞》(3人)、《白娘子下山》(3人)《金山寺》(2人)《观音送子》(3人)、《宋濂授太子》(2人)、《悟空借扇》(2人)、《岳飞大战金兀术》(2人)、《孔明》(2人)、《双阳公主》(2人)《梨花别师》(2人)、《三请梨花》(3人)《哪吒学艺》(3人)、《白娘子与小青》(2人)、《增寿图》(2人)等。
1998年3月,梅江迎会8桌,参加兰溪市古商城会。1999年9月,迎会14桌,参加兰溪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文艺踩街。2()04年9月,迎会5桌,参加第五届中国兰花节文艺踩街。
2009年农历十月十三,“兰溪市梅溪首届迎会文化节”在青山岩隆重举办,共迎25桌。横溪、宋宅、上祝宅、溪口周等村的民间舞蹈队登台与踩街表演,观众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