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元科:【清明祭英烈】(清明小议 )
温馨提示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閔”,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閔氏家族文化”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闵氏宗亲交流。共同传播閔氏文化!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寒食是清明节的一部分,关于寒食,有一段关于晋文公(名重耳)与介子推的传说,大致是说在重耳受难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在重耳做上君主后对曾和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但差人去请介子推时却数次被拒,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已带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有人建议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逼介子推出来,但最终介子推烧死在山中,在他尸体旁的树洞里找到一片衣襟上题血诗一首: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这则故事中我最有感触的是诗中“强似伴君作谏臣”与“忆我之时常自省”两句,我们祭奠先人,除了寄托哀思,更重要的应该是自省,他人用生命换来的启示、经验、教训,我们若不加以思索、引申,使自己警醒,那是对于逝去先人们的最大不敬。
祭奠——是为了不会忘却。人类在地球上得以繁荣至今,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人类懂得传承,从原始人在石窟上的刻画,到文字的出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两样都是直接贡献于文化的传承(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只观个人的一生,太渺小短暂,但好在我们懂得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千百年来,沧海桑田中也有不变的规律,铭记历史,就是要去挖掘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从古至今,中国人祭祖的习俗一直延续,祭祖先、祭亲人、祭英烈。很多人祭祖好“求”,求财、求学业、求事业、求平安……“求”在我看来,应该是“寻求”而不是“请求”,要利用先人们积攒的智慧,从祖辈们的经验中去寻求方法。
中华民族繁荣过,也衰落过。在那段饱受欺凌与压迫的岁月,正是因为有一群人们善于从历史的失败中总结教训,进而选取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前进道路,并在这条路上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无比巨大的牺牲,才使中华儿女今天有机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央电视台最近有一档节目叫“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去了解那段历史。我们应该铭记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压迫的历史,更应铭记那些有血性、有担当的英烈们无畏牺牲的精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但我们总能在读这段历史时感觉到热血涌动、心潮澎湃,这大概就是每个人都藏于心中的家国情怀。
没有人是独自活着,从创造了现在幸福生活的先辈们,到直接给予你生命的父母,再到一生中与你息息相关的人们,人应该懂得报本反始。鲁迅先生曾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越是在和平、繁荣、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是要向英烈们致敬、铭记历史、开拓奋斗!我们须时刻提醒自己——家国何以得立?当知先人之恩而倍加自强!
团结世界闵氏宗亲 凝聚中华闵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