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骨肿瘤分析因素与诊断思路,速速收藏起来!

骨肿瘤分析因素与诊断思路

骨肿瘤分析思路:首先根据骨质破坏方式(骨质破坏)、修复方式(骨膜反应及骨小梁改变)、有无软组织肿块来判断骨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中间侵袭性、恶性);然后根据肿瘤基质矿化的有无及特点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起源(骨、软骨、纤维源性);最后再结合临床特点提出可能性诊断或进一步诊断方法。
1.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是骨肿瘤最重要的基本影像表现,表现为骨内低密度区,破坏方式由肿瘤本身性质所决定。溶骨性骨质破坏方式分型:Ⅰa型:地图样骨质破坏伴硬化边,见于良性肿瘤;Ⅰb型:地图样骨质破坏,无硬化但边界清楚,见于偏良性肿瘤;Ⅰc型:地图样骨质破坏,边界不清,见于侵袭性肿瘤;Ⅱ型:虫蚀样骨质破坏,骨松质或骨皮质内多发和不同体积的小圆孔;Ⅲ型:浸润性骨质破坏,骨松质或骨皮质内长椭圆形或弥漫性密度减低区,边界不清。
2.骨膜反应
骨膜反应提示病理状态的存在,可见连续性和间断性两种类型。
①连续性:致密扶壁状,如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致密纵行状,如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致密波浪状,很少见于肿瘤;单层状,如嗜酸性肉芽肿。
②间断性:如骨肉瘤(日光放射状)、尤因肉瘤(多层状、竖发状)、软骨肉瘤、转移瘤、嗜酸性肉芽肿(多层状)。
3.骨小梁特点
肿瘤内外残存的骨小梁,可反映病变重塑或推移骨小梁,以及肿瘤内的新骨形成,这些特点可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部分肿瘤骨小梁形成方式: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粗糙、较厚;骨巨细胞瘤:纤细、精致;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粗糙、较厚;非骨化性纤维瘤:分叶状;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细、水平延伸;血管瘤:条纹、轮福状。
4.肿瘤基质的矿化
特定的骨肿瘤会形成钙化或骨化的基质, 如软骨源性肿瘤常含钙化,骨源性肿瘤常存在骨化。根据这些基质矿化(钙化或骨化)的不同类型,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起源,从而进一步缩小诊断范围。 
①骨样基质矿化:呈实性、云雾状、象牙样,见于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骨岛,恶性肿瘤如骨肉瘤、成骨性转移瘤、淋巴瘤。
②软骨样基质矿化:点状、绒毛状、弧形,见于以性肿瘤如内生软骨瘤、骨软骨瘤,中间型肿瘤如成软骨细胞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恶性肿瘤如软骨肉瘤。
5.部位
尽管绝大多数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可以累及全身所有骨骼,但是每一种病变自身的特征决定其发生仍然有一定的倾向性,认识这些发病部位的倾向性对于正确诊断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对于长管状骨,骨内孤立病灶的发生位置对于正确诊断非常重要,主要从病灶在横截面上的位置和骨长轴方向的位置两方面考虑。
①全身骨骼肿瘤分布特点: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转移瘤、骨髓瘤
肱骨:所有肿瘤,以单纯性骨囊肿最多见
颌骨:造釉细胞瘤、牙源性肿瘤
肋骨:转移瘤、内生软骨瘤、软骨肉瘤、尤因肉瘤
脊柱:转移瘤、骨髓瘤、成骨细胞瘤、脊索瘤、血管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样骨瘤
骨盆:骨肉瘤、软骨肉瘤、单纯性骨囊肿、淋巴瘤、尤因肉瘤、嗜酸性肉芽肿
桡骨:骨巨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手:内生软骨瘤
股骨:单纯性骨囊肿、纤维结构不良、内生软骨瘤、尤因肉瘤、嗜酸性肉芽肿
胫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纤维结构不良、造釉细胞瘤、骨样骨瘤
跟骨:单纯性骨囊肿、尤因肉瘤、成骨细胞瘤、成软骨细胞瘤
②长骨分布特点:横向分布特征,如中心型、偏心型、皮质型、骨旁型;纵向分布特征,如骨骺、干骺端、骨干。
6.不同年龄段骨肿瘤分布特点
①<20岁:
a.良性:骨样骨瘤、内生软骨瘤、纤维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纤维结构不良、骨性纤维结构不良、单纯性骨囊肿。
b.中间型:成骨细胞瘤、成软骨细胞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
c.恶性:骨肉瘤(普通型、骨膜型、毛细血管扩张型)、转移瘤、淋巴瘤、白血病、成神经细胞瘤、横纹肌肉瘤。
②20 -40岁
a.良性:骨样骨瘤、内生软骨瘤、纤维结构不良。
b.中间型:成骨细胞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骨巨细胞瘤。
c.恶性:骨肉瘤(骨旁型)、造釉细胞瘤

③>40岁

a.良性:纤维结构不良。

b.恶性:骨肉瘤(继发性)、软骨肉瘤、淋巴瘤、骨髓瘤、转移瘤。

来源:新乡医学影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