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靳莹莹:创业型大学崛起的空间要求
所谓新生事物,关键指向于“新”、“生”二字之上。所谓“新”,强调的是未曾出现过的事物,所谓“生”,强调的是从原有事物中挣脱抑或演化而来以此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任何新生力量的壮大都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方面不仅要找准机会、抓住发展的机遇从而证明发展的潜能;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摆脱原有束缚自己的场域,以此不断成长壮大。创业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同样如此。一方面,创业型大学需要抓住发展的机遇以此证明作为一项新的大学发展范式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创业型大学又要不断地与原来所在的高等教育系统场域进行分离,直至壮大为独特的、固定的大学形态。对创业型大学来说,无论是要证明作为一项新范式的优越性,还是大学对原有高等教育系统场域的疏离,都涉及到空间的视角。当创业型大学证明自身作为一项新的大学发展范式的优越性时,创业型大学所仰仗的成就需要依托其所在的空间形成的生态系统的支持。当创业型大学在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由身处高等教育系统边缘逐渐走向中心直至发展为一种新常态时,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便是被看作了一个空间和场域。因此,本文从空间的视角对创业型大学的崛起过程进行剖析。
一、创业型大学需要“创新知识便捷流动”的地理空间
大学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组织建立在具体的地理位置之上。长久以来,大学以教学、科研为主要任务,虽然大学在建校之时也会对学校的地理位置进行选址,但一般地理位置与大学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出于大学所在地区的利益,比如说为了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各地区政府争相邀请大学入驻。而在今天,知识社会加强了对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彰显、对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压缩的需求,这意味着大学需要依赖地理位置所提供的资源。普通大学与今天的创业型大学对地理位置要求上差别之所以如此大,关键在于“对于教学和研究而言,知识的流动主要以出版物为载体,地理位置相对次要。但对于创新创业而言,知识的流动主要依赖于社会网络,即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这样一来,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1]优越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企业、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持续互动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不竭动力。与之相比较而言,劣势地理位置中无论是宏观意义上所考虑的经济、文化与政治氛围还是微观意义上的企业、政府与大学的互动都还未达到构建一个完善的良性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要求。
二、创业型大学需要“学术资本良性博弈”的场域空间
借用皮埃尔·布迪厄在分析群体或个体实践机制时用到的“场域”和“惯习”概念,创业型大学在崛起的过程中同样受到“场域”与“惯习”的影响。“正如布尔迪厄分析场域作为一个充满了旨在维护或者改变场域中的力量格局的斗争场所一样,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因为其拥有的学术资本与分配学术资本的差异,表现为一个围绕着学术资本而进行的斗争的场所。”[2]正是因为如此,创业型大学的崛起注定是个艰难的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型大学由高等教育系统的边缘走向系统中心是必须的并且是一定的。
总之,从空间的视角对创业型大学的崛起进行分析,一方面令我们了解需要为创业型大学提供哪些支持,另一方面鼓励我们在创业型大学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不必灰心。
[1]王建华. 创新创业的挑战与大学发展范式的变革[J],大学教育科学,2020(03):57-63.
[2]温正胞. 大学创业与创业型大学的兴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