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王帅杰:大学生的“文化资本再生产”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资本再生产(提高认识;长期坚持;提升境界)
摘 要:大学生需要关注自身的文化资本状况。从现实困境来看,“为综测而活”造就了文化资本匮乏型“优秀的绵羊”。所以大学生必须积极投身“文化资本再生产”,以促进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从实施策略来看,首先需要提高认识,认清文化资本决定于经济和阶层处境,大学生必须积极主动、提高效率、创新行为,才能弱化家庭处境带来的前期影响。其次需要长期坚持,通过构建并养成积极“习性”,实现自身长久全面的成效积累。最后需要提升境界,通过克服“蚕茧效应”来避免现实妥协,实现人生理想的自我超越。(231字)
一、“为综测而活”造就文化资本匮乏型“优秀的绵羊”
通常认为,高中的教育往往是单向化的,一切以成绩为导向,在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同学都难以适应或者适应不当,更别提去真正在大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通过大学教育,在未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逐渐沉沦为德雷谢维奇所说的“优秀的绵羊”,在现实角度,比如一些同学“为综测而活”,善于完成一些固定的目标却不善于提出创新问题,这是当下高等教育给大学生带来了潜在作用之一。
二、积极投身“文化资本再生产”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是解释“高大衔接”最直接的理想角度之一。该理论的观点诸如:教育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社会上层成员实现自身地位再生产的中间机制,也是社会底层成员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主要渠道。[1]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例子诸如:文化活动参与、文化课程参与、客观化文化资本与家庭文化氛围四类文化资本对不同学科都会产生影响,包括自己曾经看到高考试题在编制的过程中也在尽量试图降低文化资本对于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以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因此说高考是人生最后一场最公平的考试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三、改变经济和阶层不利处境需要主动高效创新行为
文化资本背后映射的实际上是经济背景差别和社会阶级差异。家庭经济因素的显性影响即便有所降低,但隐性影响可能正在加剧,从中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过程的连贯性、选择性、入学资源渠道的广度与深度无一不在经受经济约束的作用力。研究发现低收入群体的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在下降,学业能力映射下的经济资本差异也从侧面反映了家庭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厚度,充盈的家庭经济资源对于推动学业能力的提高仍是重要的基础保障。[2]
四、构建并养成积极“习性”利于长久全面的成效积累
回到布迪厄的视角,他特别提出的一个名词“习性”来讨论实践逻辑上的文化资本再生产,按照布迪厄的论述,所谓“习性”是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习性是“一些有结构的结构,倾向于作为促结构化的结构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作为实践活动和表象的生成和组织原则起作用,而由其生成和组织的实践活动和表象活动能够客观地适应自身的意图,而不用设定有意识的目的和特地掌握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须的程序。”[3]在经过文化资本的作用下,一些习性被社会所认同且赋予了积极含义,在空间维度拥有了发挥作用的余地,在时间维度拥有了延续性,在宏观层面成为了社会结构与制度再生产的基础,在微观层面对每一个个体都息息相关。
五、克服“蚕茧效应”避免现实妥协终显人生理想境界
理论往往不会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在大学最初的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老师多次向我们提到本专业(教育学)永远不必担心吃饭的问题,是为了将我们从原来固有的经济资本不平衡的现状中抽离开,从而讨论理想的教育问题。一方面,生活中“蚕茧效应”无处不在,另一方面,社会的一切结构与逻辑都不是如自然科学那般严谨而不可松动的。“偏听则暗”不是老生常谈,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兼容性的心理可能会有借鉴意义,如果我们一直面向未来,那我们就必然处于文化资本升值的路上。[4]
[1]谢永祥.阶层再生产的文化资本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21(03):5-11.
[2]刘自团,谭敏,李丽洁.不同家庭经济背景子女的高等教育选择差异变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1,14(02):98-113.
[3]谢立中.布迪厄实践理论再审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02):146-158.
[4]岳启祯,生奇志.信息茧房效应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嬗变与自我培育策略[J].科技传播,2021,13(0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