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森林里的父爱致敬

作者:王丹

  王丹 文/图

  俗语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父母共同呵护,小生命才能茁壮成长,森林里的小鸟儿也不例外。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森林里大山雀“爸妈”的“育儿史”。

  大山雀虽名字中带一个大字,但体型其实并不大,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麻雀差不多。春末初夏是大山雀繁殖的季节,成双成对的大山雀们开始筑巢,准备新家,迎接小宝宝的到来。

  由于大山雀是次级洞巢鸟,也就是说它们不能像喜鹊、啄木鸟一样自己筑巢盖房子,只能找天然树洞或者别的会筑巢鸟遗弃的旧洞巢来作房子。

  我所在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让这些次级洞巢鸟“安心过好日子”,专心做好消灭害虫的工作,就在大山雀经常活动的周围安装了一些人工巢箱。同时,在巢箱上安装拍摄设备,掌握大山雀的“日常起居”,为科研提供素材。

  今年4月中旬,一对坠入爱河的大山雀“松松”和“姗姗”,一路雀跃一路歌,开始选“新房”,准备结婚生子,却发现附近高层大树上几个背风、向阳的树洞已被别的鸟选走,其他洞口要么有点大,要么隐蔽性太差,都不合适。

  连续几天“松松”和“姗姗”都没有选好合适的家,它们只得降低“标准”,开始关注低层洞巢。它们飞上飞下、飞进又飞出,经过一番打探,终于选好了它们的“新家”。

  选好“新家”以后,它们又进进出出观察了两天,第三天才开始营巢,装修房子。同时,还时不时还对别的小动物们发出警示,示意这所房子现在“名花有主”了。

  对于大山雀来说这所房子十分敞亮宽大,“松松”和“姗姗”打算利用苔藓、羽毛、兽毛、草茎、草根等全屋定制出一个柔软的垫子。与人类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雄鸟“松松”主要负责从外面“搬运材料”的“体力活”,而雌鸟“姗姗”则负责内部“装饰”的“细致活”,用苔藓做底层,细小的草根、草茎、羽毛和兽毛做中上层。历经5天时间,一个皿状、精致的“爱巢”就做好了。

  营巢期间不管是“松松”还是“姗姗”,都不在巢内过夜,直到软绵绵的巢彻底建好,它们才开始频繁交配。6天后“姗姗”产下了第一枚卵,随后一天产1枚,一共产了8枚,卵为白色,并带有红褐色斑,且大头的钝端细斑较密集。

  “松松”因为“孩子”的出生格外高兴,忙里忙外,承担起父亲的责任,与“姗姗”一起轮班孵卵、育雏,满满的“父爱”。整个孵卵期约15天,主要由“姗姗”负责,而“松松”则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捕食工作,让“姗姗”可以安心孵卵,松毛虫、天牛幼虫等多种林业害虫都是它们的食物。“姗姗”偶尔也会自己出去捕食,但离开巢时它都会用营巢的材料覆盖在卵的上面。大山雀每天所吃的害虫重量几乎等同于它的体重。

  雏鸟孵出后,“姗姗”就和“松松”一起为小鸟们捕食,经过约半个月的喂养,幼鸟就可以出巢,开始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自己啄食,几天后就可以离开父母,独立地生活了。

  “松松”和“姗姗”则继续过起它们的“二人世界”,在密林中欢呼雀跃地飞翔,为下一次“生儿育女”准备着。

  我向所有父亲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