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观影---视听基础:色彩
色彩
人生活的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物理属性是进行物象区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人的生命初始阶段,色彩就成了认识世界的最有效途径: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只对物象的色彩有所反应,只有长大后才会渐渐产生对其形状和形体的认识和判断。而对于同一物象或相近物象的区分,色彩便显得尤其重要,如人种的差异直接以肤色来界定,就连季节的划分也是以色彩作为标志更为直接:春天渐青,夏天为绿,秋天枯黄,冬天素白。
唐朝画论名家荆浩有言:“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
色彩是兼跨电影摄影和电影美术领域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造型元素,色彩在画面形象构成和意义表现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波兰影片《红》《白》《蓝》三部曲分别以红,白,蓝为电影主色调
色彩在电影和绘画上都有应用,但两者的应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观念上都有所不同,这与光的结合使用是分不开的。
色彩有其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因色相、色感觉的不同,所产生的精神影响也是不同的。色彩的情感象征作用、主观感受表达媒介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色彩在影片中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因素。它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能渲染气氛,但不被马上察觉。心理学家们认为,大多数人对画面的线条组合往往十分注意,但对色彩却并不留意,看到的只是人物而并非气氛。线条好比名词,而色彩则是形容词。线条和色彩都有涵义,但表达的方式却不一样。
自古以来,凡是视觉艺术家都会利用色彩以达到象征的目的。以色彩做标记或许与文化有关,不同的社会在使用色彩方面却有惊人的雷同之处。总的来说,冷色调(蓝、青、紫)代表安宁、孤独和庄严,还常常会使影像淡化。暖色调(红、黄、橙色)却代表不安、暴力和刺激,又常常使影像突出。
《英雄》蓝紫青色系
电影发展到今天,对自然界色彩的记录、再现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而电影艺术家关注更多的则是色彩作为视觉语言、造型手段、叙事风格在电影中如何加以运用。电影创作者在使用色彩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效应,带给人的心理作用;关注色彩与人们理解力之间的关系;关注色彩与精神共鸣以及它对情感的呼唤。
色彩的心理效应大致有三种属性:
1、写实,它反映了自然社会的属性和自然界的规律——秋天的金黄色,春天的嫩绿色;
2、表意,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标识和大众社会的认同——宗教、法律中的黑色,医疗卫生中的白色、红色,都有特殊的约定俗成的所指;
3、传情,反映了个人感觉和内心体验。色彩对感情的表达是抽象的,反映也是因人而异的。色彩的出现,使摄影师在原来的黑白灰关系上,在原来的光线、影调上,多了一种极具视觉特性的造型元素。
电影中的色彩基调,是一部电影色彩构成的总倾向,是一种色彩或几种相互有关系的色彩所构成的主导色调。它与光线影调基调,美术部分的环境造型、人物造型基调共同构成了电影画面和整个电影最鲜明的视觉体系。也就是说,每个画面的色彩基调都要处理以下几种关系:道具、场景的色彩关系,人物服装造型的色彩关系,光线色温的色彩关系,包括滤色片和后期洗印加工的色彩关系。
《红》红色基调
色彩本身有一种意义,是由色彩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色彩同时又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是由于色彩的视觉生理效应而产生的色彩的感觉、心理的联想和暗示。电影创作者往往会刻意地使用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色彩,结合影片叙事和主题,来传达某种意念或情感的暗示,给观众带来联想和心理影响。
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对色彩的看法相当典型,他说:“对彩色电影必须有所作为,要去掉通常的现实性,代之以瞬间的现实性。”
在他的名片《红色沙漠》中,自然的场景被人工喷上了色彩,以强化人物的心态,进而强化对影片主题的阐释。工业废物、河流污染、沼泽和大片土地被染成红色,以凸现工业社会的丑陋及女主人公平庸而无聊的存在。当影片出现红色时,还代表了情欲。
《红色沙漠》的红墙
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全片的基调以青、蓝的冷暗调子为主,而大红色的灯笼被置于这个背景上,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也奇妙地扭转了大众对红色象征喜庆的常规感受。红色在此处失去了热情、奔放、快乐的含义,而成为大宅院中女人们痛苦和扭曲心态的暗示。
《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灯笼是女人扭曲心态的暗示。
在日本影片《幸福的黄手帕》中,挂满家门外的黄色的黄手帕成为幸福的象征,在叙事和视觉上都是影片的高潮。而出狱回家的男主人公在回家的路上,影片不断地零星地出现黄色,暗示升主人公内心对黄色——幸福的焦灼的渴望心情。那不断出现的黄色,仿佛是一条通往幸福之路。这种色彩的运用既是象征性的,又是情绪化的。
《幸福的黄手帕》黄色象征幸福
而在美国影片《出租车司机》中,不断出现的红色成为热烈、躁动、不安定、血腥和暴力的象征。红色的街灯、信号闪烁的红灯、汽车尾灯、结尾时门口及室内的红灯……影片结尾,男主人公冲入妓院杀了很多人,又打死了看门老头。摄影机用一个主观的大俯角移动拍摄了下列场面:离开室内,一组血溅的痕迹、尸体、手枪,淡出妓院门口,镜头拉开,远离门口,街上的红色警灯闪动……红色像一种警告信号,意味着危险、暴力,在漆黑的城市之夜给人以醒目的刺激。
《出租车司机》
在处理人性黑暗面的主题时,导演常会避免使用明亮的色彩,因为那会出现不协调的欢乐气氛。比如黑帮片《教父》中,黑帮们始终被黑暗的色调笼罩,象征着他们的阴暗罪恶而且并不快乐的生活。
《教父》黑色调
在影片《英雄》中,色彩成为电影结构的一部分,三段体的叙事方式,用色彩加以区分。这是一种完全主观化的色彩使用方式,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严谨的历史故事,而是一个想象性的遥远的武侠世界。第一段浓烈的红色调,第二段清冷的蓝白色调,第三段凝重压抑的黑色,这种色彩的运用在视觉上把三个视点叙述的故事清晰地进行了区分,色彩效果浓烈悦目,同时色彩本身对相应的故事也有气质上的提示。
《英雄》红色调
《英雄》蓝白色调
《英雄》黑色调
在表现主义的带有幻想倾向的影片《剪刀手爱德华》中,小镇的草地、房间,人物的服装都显得异常的明快轻佻,像童话里的村镇,和爱德华居住的古堡的阴霾神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组色调强烈对比之下,却能统一在一个幻想世界的大主题下,因为无论是明快和阴霾,这个电影世界完全排除了平淡现实的污染,是一个彻底的封闭的幻想世界。在彩色电影中,为了象征目的,也会避免采用过多的色彩强烈的镜头,在镜头内部营造出消色的以黑白灰为主的世界。
《剪刀手爱德华》明快轻佻的小镇
《剪刀手爱德华》阴霾神秘的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