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威征途3900真的可以帮助提速吗?
“ 这是从去年11月底以来,第一次跑出6分配速以内的10公里。”
从元月中旬后,开始户外恢复性跑步以来,一直很谨慎,慢慢跑。从开始时的7分多恢复起,近来一直在6:15到6:30之间,时间则从开始时的半小时,逐步到一小时。
从元月下旬以来,跑过几个10公里。
1月20日,6'55'',心率138,步频178。
2月5日,6'34'',心率138,步频177。
3月4日,6'17'',心率148,步频180。
3月6日,6'16'',心率142,步频184。
3月7日,6'17'',心率140,步频179。
3月9日,5'56'',心率147,步频183。
本月4号那天,是所谓“伤筋动骨100天”的期满日,好奇地穿着笨重的AIR MAX去跑了10公里。
考虑到尽量保护的原因,特殊时期,尽量穿缓震强一些的。昨天试着穿多威3900跑,这是第二次穿这双所谓竞速鞋了。
与平时一样的放松心态,等跑完一小时看统计,竟然10公里跑进了6:00里,这是去年11月底不小心出意外以来,第一次。
莫非真如网上传说的那样,碳板能有助于提速?
不管是还是不是,哪个答案,我都只能猜,还真给不出科学答案。
也许是碳板的缘故,也许是鞋轻的缘故,更重要的,可能是恢复得好的缘故。
之前在公号里晒了一下这双鞋,留意的朋友挺多。我对这个品牌谈不上不熟悉,跑得也还不够多,但根据我数十年穿运动鞋的习惯,还是能感受出一点小小的心得,愿意说说。
01
—
网上的说法令人有点糊涂
首先,这双鞋最大的亮眼之处,是碳板。尽管它不是全掌碳板,而是在足弓处的一小块碳板,但是也形成了厂家极力宣传的一个亮点。在鞋底上,在鞋垫下方,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用户:我是碳板。
特别是鞋垫地下的这句口号----直到海枯石烂,你的碳板还在。更是直截了当,热情奔放。
说起来也难怪,毕竟这是用200多块钱买到的、最便宜的碳板。
请不要忽略这条标语,它不仅仅具有宣传的意义,另一个意义,就是标语的区域,就是碳板的所在。
网上对这双鞋,有这样的说法:
1、有人说,这是一双比赛鞋,不大适合训练。
我对此十分晕菜。不适合比赛穿,是说此鞋不耐磨,平时训练量大,容易消耗吗?这好像显然不可能:
首先,此鞋很便宜,完全不至于要省着用。
其次,厂家自己明确标榜1500公里的寿命,那很耐用啊,更没必要省着用。
要知道,我之前退役的一双Saucony ride,在佳明捆绑的里程精确记录中,录得925公里的跑程,我已经觉得是“吓人”等级的了(必须用黑体字把它标出来,以示郑重其事)。此刻它正在洗后等待入伍日常休闲鞋的行列,立此存照。从这双鞋经过900多公里服役后的鞋底现状,朋友们应该相信我跑姿还是比较及格的吧。认同的同学请鼓个掌。^_^
顺便说一句,鞋的磨损与体重有关外,与跑姿、落地轻重等因素有着绝对的关系。我自己基本上听不到自己的落地声。有时候听到身边有同好跑过去,脚拍得地面啪啪响,我就感到腿疼。
2、有的朋友说,此鞋难以驾驭,需要较强的小腿和踝部力量,否则,小白穿起来,小腿会疼。
虽然我自己没有在跑完后感觉哪里疼,但是遥想当年穿Free跑半马时小腿的疼法,我对此说法,表示同感。
但是这种反馈,应该是所有“小腿力量不强的人”遭遇“竞速鞋”,这两个因素结合时,都会有的。并非此鞋特有的个案。
也就是说,小腿力量不强的人,穿竞速型鞋,普遍都该疼。
也许第一条说“适合比赛、不适合训练”是来自这点。比赛嘛,本来就不是小白的事,参与者通常都有一些跑步经验,能驾驭。
不过,我觉得“小腿疼”这个问题应该客观地看:
如果腿部力量差的人,穿竞速鞋会导致小腿发疼是真的,只要设计上没有问题,那说明练到了小腿肌肉了,应该是有助于强化小腿力量,鉴于此,平时训练就更应该穿它了,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嘛!
02
—
试穿体会(跑中感受)
1、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健身跑者,并非资深跑者,且现在处在伤后恢复的后期,并非正常时期。用6分内配速跑完10公里,并没有小腿疼的感觉,伤处也没有额外的不适感。
这是我认为“能比赛的鞋,肯定也能用于训练”这个观点的支撑。
2、不管是否有助于提高成绩,也不知道几个月来首次重回6分配是不是与之有关,但此鞋本身定位为竞速鞋,这点不假。前后掌落差小,较轻的重量,以及与之妥协的包裹、缓震性能的减弱,都在说明它就是为竞速设计的。
自重240克,算是很轻的了。
我手头有双著名的Saucony Kinvara(菁华)竞速鞋,比它轻20克,几乎持平。
3、由于前后掌落差小,所以速度并不快时,前掌落地和后跟落地,跑起来感觉差不多,而落差大的鞋,我在绝大部分场合是前掌跑姿,穿它反而跑足跟落地也很自然……大概是因为速度控制得慢的缘故吧。跑快时,我会不由自主地采用前掌跑。
4、有的朋友提到碳板的存在,会影响脚的“滚动感”,我完全没有感觉,反而觉得过去基本上前掌跑,穿它时,基本用足跟跑,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说到底,我觉得碳板的存在,可能更多地在于它的稳定型----提高足弓支撑的刚度,以及发生侧向移动时的稳定,至于说是不是弹得能影响到速度,我觉得可能作用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如果对速度有影响,倒可能更多地来自其较轻的重量。
03
—
对产品本身的感受
1、鞋的确偏大,太大!虽然店家友情提示“鞋码偏大,请选小一码”,我按照提示,谨慎地选择比平时自己穿的基准值,减了半码。实际穿后发现,还是小得不够,起码应该减1码。现在我加垫了一双垫子,还是有一点大。
我过去从来不网购鞋,近期有过两次网购跑鞋经历,结果都买大了。
鉴于此,我才感慨,以后买鞋一定要到实体店里,反复用脚去感受。由此感慨,写了这篇小文。
第二天马上实践,到实体店去试验Nike Quest3。
2、后跟包裹性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跟鞋大了有关。而且多了一双鞋垫,不可避免地使得内层高了,鞋相对浅了,包裹性不足的感受就更明显了。但是,我相信这不是主要因素,过去在穿Free系列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不跟脚,不适合跑步。Free不跟脚,显然就是因为鞋的后跟包裹部位太薄了的缘故。这双鞋薄薄的后跟包裹部位,就是比慢跑鞋的包裹性会弱一些。但为了迁就重量,这是不得已的妥协。可以理解。
3、做工不错,无论是线头,溢胶等问题,跟大牌没有什么差距。
4、为了应对鞋大的问题,我加了一双鞋垫(脚感也更加缓震一些),重量有所增加,变成了280克。但比一般公认比较重的ASICS nimbus缓震慢跑鞋的360克相比,已经轻多啦。
04
—
总结
1、对于绝大部分人健康运动人士来说,比赛能穿,则训练也能穿。如果极致追求成绩的人,那也不会纠结这个层级的鞋了,严重牛B的,则要定制了。
2、作为一双很低价格的竞速型跑鞋,这双鞋在跑动中的感受,还是很称职的。无论它的长处,还是短处,都是竞速鞋该有的特征。我们不能要求轻量和很好的(缓震、支撑)性能并存,任何厂家都在这两者之间搞平衡。
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适用的。如果按照一般500块钱的鞋,跑700公里算成本,这鞋跑到350公里就够本了。直觉上,350公里内,应该是能健康坚持的------这是美好的预计,但愿我直觉没错。
3、上述350公里这个里程,我很有信心。但厂家所称的1500公里,不清楚究竟指中底还是大底而言。要是大底很耐磨,中底很容易塌陷,那也没有实用价值,但能退伍加入日常休闲鞋的行列。反之,如果大底不耐磨,中底出色,其实也很快就会把中底磨穿,同样不实用。这点要靠时间来验证。
坦率说,我就是对这个1500公里充满了好奇,才来的。
4、脚感偏硬,这是我喜欢的。这点也可能导致长期穿“踩屎感”强的跑者,对它不习惯的原因。我个人向来偏好脚感硬一点的鞋,所以,对于前述“小腿疼”的问题,完全没有感受。但能想象到,腿力弱的人,或者长期习惯穿软鞋的人,可能真会感到小腿疼。
============================================
作者:老威修斯_宋伟江,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