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玩清:静观时间的痕迹——《东莞摄影二十家》之尹凎江
按:2022年东莞影协成立40周年。影协从40年的摄影人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0位摄影家,届时将会出版一本《东莞摄影20家》。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评论这20位摄影家的摄影。这是第一篇。
一、寻找时间的痕迹
2010年,对尹凎江摄影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分野时间。之前的他用135相机进行微距摄影实践,之后的他走向大画幅(8x10)的专题探索。虽然之前他在微距摄影实践中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个人认为,他后期的专题摄影探索所创作的系列影像,更具代表性,更能看出他的摄影造诣。可以这样认为,2010年前是尹凎江摄影的成长期,2010年后他的摄影才走向相对稳定和成熟,他对摄影才形成自已的理解。
翻看他2010年后的专题——《岁月-记忆》(拍老船残骸)、《祠堂景观》、《大沥祠堂》(已出版专著》、《门神》、《老龙头》和《老莞城记忆》,我们不难发现,尹凎江在专题的选择上对时间痕迹情有独钟。
他的《岁月-记忆》拍的是老船残骸,那是对时间的长期形塑而形成的悲凉而寂寥的礼赞。他的《祠堂景观》拍的是祠堂,祠堂凝住的是一部家族史——从创祖到绵延后代的历史。祠堂文化是时间沉积而成的,祠堂是祖先崇拜的场所,更是中国儒教传承落实的最底层的族群殿堂,以至于说中国祠堂是中国族群宗教圣地也不为过。他的《门神》拍的是功能性的中国人大门的门神,而这种功能性当然离不开时间的长期累积所赋予。他的《老龙头》拍的是有赛龙舟习俗的各村的龙舟的龙头,龙头是各村崇拜的图腾,身上的意义是长时间凝住的。他的《老莞城记忆》拍的是老莞城的景观,景观经由时间将过去与现在的制造业名城拉开了距离,经由时间把景观里的物件铸造成古董一般,这就是莞城过去的记忆。它在提醒每一个东莞人——这是过去的东莞,东莞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每个摄影人的取材往往都带有某种偏爱。十多年间尹凎江拍摄的专题都离不开时间沉积,对时间痕迹的关注或许就是他的偏爱。他冷静地凝视周围的事物,当能从事物中发现时间痕迹之时,或许就是他一个专题开始之时。摄影长于空间的再现,而短于时间的表达。这是摄影的软肋。但岁月留痕,时间总会在一切事物上留下痕迹,这也给摄影人开了利用空间去隐喻时间的方便之门。
《祠堂景观》
二、时间沉积的意义
尹凎江为何如此迷恋时间的痕迹?我猜或许是因时间能灌注事物以意义。我记起柯特兹的《忧郁的郁金香》:当年在法国摄影已取得成功的柯特兹,移居美国后他的摄影却得不到美国人的认可。在这种处境之下,他注意到家里的郁金香从灿烂到垂头丧气的过程——这是一种时间痕迹的凝视,他赋予了郁金香如同自已处境的意义,拍下了《忧郁的郁金香》。当然,柯特兹的凝视更多是个人的凝视,他灌注的意义更多是个人性的。尹凎江的凝视虽然也有个人的成份,但更多包含的是集体的凝视,因而他赋予的意义带有更大范围的集体意义。尹凎江的凝视可以说是代表是代言——他代表集体去观看,他为集体代言。这可能是尹凎江的每个专题都能较为顺畅被理解被接受的一个关键原因。
祠堂、门神、老龙头等都属集体凝视的对象,因而灌注的意义都带有集体性。这些事物在时间之流中慢慢地成为意义的集结物,随着时光流逝,意义愈来愈丰富固定,最后,这些事物就变成了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一件信物、一件象征物,甚至是一件符号物。当集体意义集结在一件事物身上时,这件事物就会嬗变为象征物。
《老龙头》
尹凎江的摄影表面上看,是迷恋于时间的痕迹;深层上看,他痴迷的是由时间而集结的意义。尹凎江摄影寻找的正是这种意义集结的浓缩物、象征符号物。看似简单的记录,实则是企图将影像从文献向象征伸展,从集体意识深入到集体无意识之中。因此,解读尹凎江这些专题影像,若从象征层面入手,或许更能探到尹凎江这些专题的意蕴。
文化(习俗)是在时间中沉淀而成的。文化也常常有它的沉淀物、集结物。当文化与沉淀物、集结物关联在一起时,这些沉淀物、集结物便成为象征物、符号物。尹凎江摄影寻找关注的正是这种象征物、符号物。当然,他有理由相信符号能赋予影像更为丰富且更为深层的意义。虽然这仅仅是他个人对摄影的理解而展开的探索,抛开探索而来的影像给人的效果能否如他预期不谈,单从他对摄影的这种探索精神无论如何也应该受到肯定和激励。
无论如何,做为纯粹记录的影像的意义要扩展到拍摄的事物之外,无疑象征是一条常用的路径。尹凎江对象征物的记录,意图应该是如此。
《老龙头》
三、从容的静观
装三脚架,装相机,装镜头,调水平,调垂直,构图、对焦,测光,装片夾,曝光,记录。这是大画幅摄影的流程。不知是大画幅选择了尹凎江,还是尹凎江选择了大画幅。大画幅摄影流程阶段性分得很清楚,这无不对大画幅摄影题材有某种规避。而尹凎江选择的题材无不在这种规避之中。尹凎江长期的人事工作训练养成的也恰好是这程序规范——细致、严谨、条理和冷静。总之,大画幅适合尹凎江,尹凎江也适合大画幅,这无不疑是一种珠联璧合。
静观是尹凎江摄影的特点。冷静地观看,在观看中寻找时间沉积的意义,在冷静的程序操作中进行摄影。这种静观为其影像着上了色彩,我们只有通过静观凝视,才可能从中体会到影像中象征层面的意义,这当然也是影像那份静默、寂寥形成的原因。
《祠堂景观》
影像这份静默、静寂有着日本的侘寂之美。禅文化的灌注造就了日本人对时间沉积而成的侘寂之美的欣赏特长。对侘寂之美的欣赏是以静观为基础的。静观可以发现万物中时间的痕迹和意义,静观可以使人宁静而安心。侘寂是时间沉积之美,更是禅之美。禅是修身法门,而侘寂应该是禅修结果的外化。
同样,对于尹凎江来说,大画幅(8x10)是他修身的法门。摄影中的尹凎江的确象个禅者。而修为的结果无不体现在他的影像中。
《门神》(部分)
关于尹凎江: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尹淦江,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年6月,民族:汉族,籍贯:东莞寮步,出生地:东莞寮步,文化程度:在职研究生毕业,从事的工作行业:教育。
摄影简历
2002至2004年,在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系统学习摄影技术。早年专注于微距摄影,对昆虫及动物眼睛等进行微距拍摄,通过花草虫蚁与大自然进行沟通和对话,多幅作品发表于《大众摄影》、《中国摄影》等杂志。近年潜心钻研传统黑白胶片的冲洗和放大技法,用大画幅相机对东莞及周边地区的祠堂、门神进行有计划的研究和拍摄。通过直接摄影,纯手工放大、制作、装裱,严格按照博物馆收藏级标准制作的黑白影像,还原我国祠堂、门神这一特有文化遗产的神韵,再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与魅力。如今拍摄范围已延伸至东南亚及美国等海外华人聚居地区。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发表
2004年《春讯》、《微距》入选广东省第二十届摄影艺术展
2005年《微距摄影的利器》发表于《中国摄影》第4期
2006年《eyes to eyes》入选广东省第二十一届摄影艺术展
2007年《微距摄影中的闪光补光》发表于《中国摄影》第7期
2008年《生命的眼睛》发表于《大众摄影》第11期
2009年《眼对眼》发表于《中国摄影》第5期
2011年《岁月.记忆》发表于《中国摄影》第7期
2012年《祠堂景观》发表于《中国摄影》第8期
2012年《拜访亚当斯画廊》发表于《大众摄影》第12期
2013年《门神》发表于《中国摄影家》第4期
尹淦江
个人展览
2013年12月《门神》个展在东莞市长安图书馆展出,36幅
2014年11月《门神》个展在东莞市玉兰大剧院展出,21幅
2015年8月《门神》系列参加大理国际摄影节,20幅
2016年9月《门神》系列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20幅
2015年1-6月参加ISEE摄影大师工作坊“大沥。创新”项目
个人专著:
2018年11月出版个人专著《大沥祠堂》,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
个人对摄影的感悟
摄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用摄影表达我的情感,表达我的内心世界,表达我对事物的看法。
崇拜的名家名作
法国的Eugene Atget(尤金.阿杰特),美国的AnselAdams(安塞尔.亚当斯),Edward Weston(爱德华.韦斯顿),中国的冯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