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年轻宰相西征 维也纳告急 如何避免亡天下噩运
诸位看官,提到蜀汉四相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的爱徒姜维文武双全,为何不能成为宰相。
我想这和中国政治的早熟有关,中国很早就实现了政治与军事分离。即使外重内轻如汉唐者,也基本上是将权与相权分离。而一旦将权相权合一,就会出现曹操这样的权臣。刘备弥留之际,将李严与诸葛亮并立为顾命大臣,未尝不是想分担内外之权。然而偏安政权,哪有余力继续分力。所以最终诸葛亮才会军事,政治一揽子全抓。诸葛亮大权独揽,朝廷未必没有闲言碎语。所以诸葛亮之后,相权将权正式分离。
以强汉之余威,尚且如此掣肘宰相掌军,后世出现文恬武嬉的情况更无足论矣。不过中国文官政治制度发达,有其地理决定因素,中国华北,江淮平原本已十分广阔,加之关中,四川两大天府。可谓是占尽天下膏腴之地。而塞北平原,东南丘陵,西部高原。以当时的生产力不足以实现殖民,纵使表面羁縻治之也是徒然。只得等待后世生产力之进步,一步步实现殖民与同化。没有了向外扩张的原动力,最终中国自然过早的出现了文官政治。
而泰西诸国则不然,欧洲地多苦寒,中东多是大漠。导致这些国家不得不对外扩张寻求更大生存空间。而其中最尴尬的国家末过于中东帝国,在西方看来,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中国一样都是绝对专制帝国。然而中东帝国绝对和中国的帝国模式不一样,首先中国的皇帝是有绝对权威的,而中东虽然不像欧洲那样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但是教士也是有权力在非常时期废黜苏丹的。其次中国的军政分离很早,而中东帝国都是外重内轻的扩张帝国。强盛时期是苏丹御驾亲征,中后期是宰相统帅后方。中东的大维齐尔和中国的宰相有根本上的权利。中国即使诸葛亮这样的贤相出征都会被人说闲话,而中东的大维齐尔不随军出征会被人说闲话。
因为国情不同,诸葛亮对爱徒姜维任相想都不敢想。而奥斯曼帝国名相科普鲁律.穆罕默德去世之后。点名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爱子艾哈迈德为相。做到了举贤不避亲。年逾八十的老相推荐幼子做新相。就是由于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必须统兵打仗这一点决定的。前文小子介绍过,老穆相已经西吞罗马尼亚,海军重创威尼斯,北却哥萨克人。为艾哈迈德西征扫清了障碍。
接管相位两年后,大明永历十七年,满清康熙二年,西元1663年。艾哈迈德发动西征,很快大军便跨过了多瑙河,打过了匈牙利。准备向哈布斯堡王朝的老巢维也纳进发。史家记录永历年号,往往记录到永历十六年。昭宗殉国后,台郑政权仍以永历纪年,十七世纪实在是个重要的世纪。小子尝以欧洲三十年战争比明亡清兴。两者都是北胜南败,华夏正统,却为信仰萨满教的东夷窃国。而哈布斯堡王朝护持正统天主教,却为北方新教所败。所不同的,北方新教虽则初使比南方天主教更为极端,后期却逐渐世俗化。北军胜南军多少是进步取代落后。而清代明纯粹是野蛮战胜文明。更何况北军虽胜,终于还是保存哈布斯堡国祚。
欧洲无论南北胜利,终究是基督教文化圈的内斗。纵使北方诸侯真的亡了哈布斯堡王朝不过亡国,而奥斯曼帝国在整个西方文化圈看来都是东夷。被其灭亡那是真的亡天下了。景泰四年,奥斯曼陷拜占庭,基督教文化圈的天已经塌了一半,而维也纳为罗马柱石,若任由其为东夷蹂躏,则西方的天将彻底塌了。三十年战争时期,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保存,一方面是因为欧洲国家内部打仗都只为争霸,很少有下死手的。一方面却是因为有名将瓦伦斯坦。然而一代名将瓦伦斯坦最终为奥皇费迪南二世忌惮,诛杀。而哈布斯堡第二位名将欧根亲王两年后才出生。奥皇利奥波德的母后是西班牙公主,熟悉小子文章的同学都知道。西班牙国王取奥地利公主,和奥皇娶西班牙公主。生下的小孩啥智商不言而喻。
一方面哈布斯堡新败不过十几年的光景,国帑无银,军中无将,主上暗弱。另一方面奥斯曼变法不久,虎狼之师压境。哈布斯堡有累卵之危,欧洲有倒悬之急。究竟这哈布斯堡王朝如何避免亡天下的噩运,且听下回分解。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