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组织内乱的根源

【材料】《资治通鉴》第四卷 周纪四
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译文】起初,赵主父定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他娶了美女吴娃,十分宠爱,曾经几年不出宫上朝。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去太子赵章,立赵何为太子。吴娃死后,赵主父对赵何的偏爱也逐渐减退,又可怜起原来的太子,想立两个王。他总是犹豫不决,所以引起了内乱。
【解析】一、内乱的结局
内乱的结局赵主父被官兵围住,在宫中得不到食物,只好捕捉幼鸟作为食物,最后饿死在沙丘行宫之中。锐利明智的赵武灵王不懂权谋,不学习权谋,不揣摩各方面的利益,最后不得善终惨死于自己儿子手中。
二、内乱的起因
赵主父先是立赵章为太子,赵章成为太子之后势必有大部分的人站队于自己,又因为自己有合法的名义赵章可以迅速形成自己的基本盘,这些人唯赵章是听。
这个时候朝堂一片和气,赵章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基本盘,即使有些基本盘对于赵主父的政策早就不满意了,但赵章的合法地位来自于赵主父,所以基本盘又对赵主父毕恭毕敬,毕竟有一天赵主父早晚要把所有的权力交付给赵章。这是正常的接班程序,安定又祥和。
但是赵主父又因为喜欢吴娃,又立了赵何,这就让这种平衡被打破。这让先前支持赵主父的人非常尴尬,这些人早已经站队赵章,就很难再去改换门庭。所以形成了两股势力。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 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 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
赵主父让赵惠文王朝见群臣,自己在旁边窥察,只见当哥哥的赵章反而俯首称臣,无精打采地听高高在上的弟弟赵何训示,心中有些不忍,于是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郡称王,但这个计划还没有最后决定就搁置起来。
此时赵主父有了两王分立的想法,两王分立的意思就是双方都是合法的继承人。既然各方面都有机会夺取权力,这让矛盾双方迅速激化起来。
赵主父的犹豫不决害了儿子,也害了自己。若自己只给予一个人合法的地方,宣布另外一派为非法,另外一派就会处于舆论的下方。但是赵主父不懂权谋,错过了最佳时刻,导致了这场灾难。
三、内乱的根源
既然双方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就会产生自己的军事力量,这为内乱的产生提供的条件。一方成功上位为了维持自己地位的安稳,势必要清理失败者的基本盘。这让双方都没了退路,就像在玩一场利益和代价相同的豪赌,一旦失败一无所有,这个赌注就是谁可以上位为王,双方都是这个赌局的赌客,赌客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为筹码。
两派都拥有合法的名义,都能得到赵主父的认可,就产生了一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局面。既然谁都无法说服谁,这个时候在双方均等的机会下,谁都不愿意低头。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枪杆子、智慧、运气来较量一下,让历史来做出选择。
 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
赵章败退的时候,逃到赵主父那里,赵主父开门接纳了他。公子赵成、李兑于是带兵包围了赵主父的行宫。
此时赌客们都知道失败了就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都近似疯狂在赌桌上面关注赌桌上面每一张牌。那么在智力、暴力、运气都相同的条件下,谁想赢,就看哪一方更愿意突破下限。都在全力的让自己处于赌局的上风。
四、内乱的避免
赵主父失败的错在太过用个人情感来判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太感性,感性经常来形容小姑娘,小姑娘有什么特点,不稳定,今天出来约会来晚了就在心里面认为不爱她了。所以说感性是不稳定的,这就造成了赵主父性格的不稳定,赵主父把自己的不稳定用在选择继承人上面,就产生了双方势力的不稳定。
赵主父在意识到了双方势力的对抗之后,若赵主父狠心一些,用权谋的角度去分析,果断的宣布另一方为非法,这个事情就出现了转机。好比曹操一旦选择曹丕为接班人就果断的扫除曹植的基本盘。维护了组织的稳定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