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要三次悟自己

♬点上方绿标听一禅第1524次和你说晚安

《道德经》中有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这一生,要悟透三次,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杨绛曾说: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对于这句话,演员于和伟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刚刚落幕的白玉兰颁奖典礼中,于和伟凭借《觉醒年代》陈独秀一角荣获最佳男演员。

他将仲甫先生的睿智和热血展现得淋漓尽致,眼神、台词、面部表情皆是戏,教科书般的演技,让观众过目不忘。

编剧史航曾评价他:

“枭雄小人,于和伟一人可以包办。”

《大宅门》中视财如命的白占安;《军师联盟》中生性多疑的曹操,他都演绎得有血有肉,一举一动十分到位。

这一切,都归功于他年少时期的沉淀与藏拙。

于和伟大学时期就已经开始拍戏,片酬最高的时候1500元一集,在那个年代这是很高的收入。

可好景不长,走出校园后他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剧组,恰逢学院分配,便去了话剧团谋生。

这一待,就是7年。

他没有自诩光彩熠熠,而是忘记此前所有作品,收敛锋芒,潜心钻研演技,哪怕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他也会拼尽全力去揣摩,让它大放异彩。

终于,于和伟在《历史的天空》里崭露头角,那一年,他32岁。

之后,他的演技之路犹如开了挂,但只有他知道,这一切是潜心积累后的爆发。

上天的垂青不会无缘无故,它看到哪些人把羽翼收敛起来闷头努力,就会给予他们发光的资格。

前阵子闭关半年的“国民弟弟”易烊千玺引起热议,而究其闭关原因,是为了专心拍摄电影《长津湖》。

为了更好的塑造角色,被誉为“圈内顶流”的他,放弃了曝光自己的机会,选择潜心打磨演技。

正因如此,他在20岁的年纪,就获得了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新演员奖。

导演陈可辛也曾评价他:

“易烊千玺是一位特别有灵气的演员,对世界的理解超出了他本身的年龄,我其实不太喜欢用年轻演员,我觉得演员不到30岁不太能演戏,但他是一个例外。”

有人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但这世上往往一山更比一山高。

真正的智者,是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努力,把自己的能力做到风生水起。

老话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年少时,唯有懂得收敛锋芒,学会低头做事,才能经得住岁月的洗礼,掌握住人生的主动权。

听过这样一句话: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人到中年,身边充斥着各种诱惑,事业上羡慕别人薪资很高,生活中羡慕别人婚姻幸福。

可当你越是追逐诱惑,就会被欲望缠绕得越紧,唯有守好初心,才能拨云见雾、望见曙光。

不由想起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经历。

作为央视名嘴,他不缺关注和资源,找他合作的节目接连不断。

要知道,录综艺、做节目与主持人相比,既轻松又赚钱。

他却表示:

“我也可以一个月挣2000万,去当个评委啥的,虽然我当时心动了,心想着用不了多久,我就是一个真正的富人了,但我不会这样做。

因为对我来说,钱,不是唯一衡量生活的标准。”

他认为自己现在所做的事,就是自己年轻时立志去做的事。

52岁的他一直奋斗在新闻事业上,即使疫情期间,也坚守在一线连轴转。

据统计,他录了将近70期《新闻1+1》,为大家带来最新疫情消息。

因为脑海里始终紧绷着这根弦,所以在去年春晚急需一份抗疫情景报告时,他只花了一个小时便赶制了出来,内容大气感人,获得一致好评。

而这份称赞唯他值得,这是对他坚守岗位的肯定,也是他守护初心的最强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泯然于众人,但有些人却悄悄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

究其原因,无外乎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说得好: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到中年,莫过如此,诱惑再多,也要固守本心,砥砺前行。

中年之行如逆旅,潮起潮落,顺逆交加。

但越是如此,越要心态平和,认清方向,守住人生。

不管得失,都不忘初心;无论顺逆,都心怀希望;这才是中年时该有的气魄和胆识。

格力企业掌门人董明珠女士曾在一档节目中谈起自己的退休计划,引起广泛关注。

她表示自己拼搏一生,早已到了该放手的年龄,虽然她将半辈子的身心都融入到了企业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自己不能离开。

她说,如果今天有人接替,我明天就可以退休。

网友们纷纷感慨:

“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智慧的人生啊。”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有急有缓,有紧有松,有张有弛。

如果年轻是奋斗打拼的激情岁月,那么年老就是回味收获的安宁时光。

年轻时候要专注地忙,冲锋陷阵、追逐一马当先;年老之后就要悠然地闲,放慢脚步,坐看云起潮落。

回首过往,尝过苦辣,方知平淡就好;染过疾病,方知健康就好;迈过崎岖,才知平安就好。

曾国藩说过:

“世上最好的活法,是细水长流。”

人生是一条大河,起于细微,奔涌于大海,在前半生的流淌中,难免会裹上沙,带上泥。

所以历经风雨之后,我们更需要慢慢流,浅浅淌,沉淀一切杂质,去除过多的冗余,恢复清如镜面的自我。

缓下来,细水长流,才是阅尽千帆之后对生命的正解。

网上流传这样一则故事:

女娲刚开始造人的时候,是用双手,把泥巴一块块捏出形,捏出一个就是一个人。

后来,她索性直接扯起一根藤条,蘸泥水甩,落在地上一个泥点子,就成了一个人。

伏羲追问她原因,女娲回答:

“做人太累了,所以他们从出生的时候,就要习惯苦。”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人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每一步有每一步该做的事,每一步有每一步该背负的责任。

各有各的艰辛,也各有各的忙碌。

漫长人生路,人字好写,却难做;人字好念,却难懂。

青葱年少不知世事艰辛,人到中年尝遍柴米油盐,耄耋之年感慨流水不争先。

人生很难一直是碧海无浪,平安顺遂。

但,越是艰难处,就越是修心时。

人这一生,三万余天,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领悟不同的人生真谛。

一撇起,一捺落,笔画间锋芒不露,恰似人在少年时,宜舍不能有,脚踏实地。

上顶天,下落地,结构上不偏不倚,如同人到中年时,须舍不当有,立正己路。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提笔时沉静厚重,好比人到老年时,当舍不必有,享受生活。

回首往事,若能不悲过往,不惧未来,不愧此生,便不枉这一世。

愿我们都能活出一个顶天立地,张弛有度的人生。

-End-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有书不雨亦潇潇。文章来源:有书(ID:youshucc),一起读好书赏美文,有书相伴终身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