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一团本部所在地――《关城宅院故事系》
西头大过道里,迎着过道的那家宅院,便是当年关城河北梆子一团所在地。多年后再次来到这里探访。这所宅院已经快20年无人居住,有些倾斜的砖打斗青砖墙头和大门尚在,只是由于胡同里逐年垫高,让记忆中不算太低的墙头看上去并不高。
说起关城的梆子剧团,看过他们演出的几乎都知道一团以唱功闻名,二团则以武把子著称。之所以一团唱的好,都因为团长张鞠琪的亲自栽培和悉心指导。张鞠琪在天津的省梆子剧院科班出身(天津原是河北省会),主攻老生,曾得到过多名卫派梆子泰斗级大师的指点。但在优秀演员云集的省梆子剧团没有太多的演出机会。回关城后,对河北梆子艺术痴心不改,组建了关城梆子剧团,后分成一团和二团。
张鞠琪家这个院里,在七八十年代是关城村热闹的宅院,每天早饭后,都有学戏的孩子来院里练习唱念做打基本功。因为那时候供电不正常,晚上到处漆黑一片,所以穿戏装彩排大多在下午时段。尤其是春节前,为了正月里固定的演出,几乎每天都彩排,锣鼓琴胡笙伴奏传出老远。张鞠琪对学生要求也是一丝不苟,哪里有一点瑕疵就是要求停下来纠正。严师出高徒,一团也确实培养出了一批唱功优秀的演员,比如杨克香,刘小楼,树芝,张小杰等人。演出的主有《秦香莲》《辕门斩子》《打金枝》《走雪山》《三娘教子》《牧羊圈》等凸显卫派梆子艺术的传统剧目。
每当彩时刻,会有很多人来观看,老人孩子各年龄段的都有。现在我观察了一下这个院子,真想不通当年是20来人是怎样在这不宽敞甚至有些狭小的院里排戏的,此时终于明白为什排戏时要插上大门了,院子空间实在有限,再进来一些看戏的,彩排受影响很大。距张鞠琪家不足两米的胡同对面是我大舅和姥姥家,小时候我也经常随老姨她们到房上看戏,房顶上总是里外站好几排观众。还有一部分人拿着板凳放在胡同里,隔着张鞠琪家墙头往里看。
而今,物是人非,随着张鞠琪和一团另外重要的领头人王长友、刘德顺、后街张高三几位老人去世后,剧团少了主要操心人,青年演员们也一一成家立业,各自忙碌,剧团逐渐解散。关城梆子一团,成为了关城人永久的回忆。
图文:张丑八
特别鸣谢“养心斋主”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