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什么最重要?
你靠什么走到最后?
亲爱的孩子们:
我们先来一起分享一个故事:
初唐的长安,名士林立。照耀千年的诗坛华彩,由此启幕。
四个年轻人声名赫赫,走上历史舞台。
“炯(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四杰”
四个人那么年轻,那么才华横溢,那么天赋卓越,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赞四人:才高八斗,必成大器。
朝野之上,无不称誉。
但颇有识人之能,久为朝廷选才的礼部侍郎裴行俭见过四人之后却说: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少沈静,可至令长,余得令终幸矣”
历史有巧合,也有注定,在所有人对裴行俭的德才论断进行不屑和嘲讽时:
王勃“为僚吏共嫉,雄略顿于穷途,高材屈于卑势”,二十七岁落水惊悸而死;
卢照邻一生潦倒,服丹药中毒,疾病缠身,最后投河自杀;
骆宾王参与反叛武则天失败,亡命天涯,不知所终;
杨炯死在盈川县令任上。
我们不去讨论这些少年天才在文学领域的突破和贡献,就个人的际遇和人生的前景而言。裴行俭的那句话,今天依旧振聋发聩:
士之致远,当先器识,而后文艺。
器识是德,文艺是才。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
知识和才华就像入门证,他能决定我们走多高。但品德和素养才是通行证,他能决定我们走多远。
有德无才,是庸人,可保平安。有才无德是坏人,必遭大祸。
有才有德才是圣人。圣人亦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而德在何处?夫子亦教:道不远人。
道不远人,德不远人,德即在我们的生活之下。
2019年高考,全国一语文卷作文题以一篇“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高考,觉得高考越来越贴近生活,自生活中命题。
其实,高中“立德树人”的要求,本身就在生活之中。
相信每一个班主任都给学生讲过做值日的意义。有人往心里去了,必然写时游刃有余,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必定考场捉襟见肘。
这不是班主任的功劳,是个人德行修炼的结果。
德不远人,我善待生活,生活自然把歌声回报给我。
放之教育现场的汪洋大海,其实,很多道理也都是四方皆准并被不断印证的。
那些内务整洁有序的人;
那些跑操不设法逃避的人;
那些自习课不伺机说话的人;
那些不在老师上课前一分钟满嘴零食的人;
那些不卧聊到深夜扰得的宿舍里鸡犬不宁的人。
那些在无关学习的地方,同样追求极致的人;
那些在无人监督的场所,同样慎独自砺的人;
那些积极面对,挑战苦难的人;
那些“风雨中学会奔跑”的人;
那些“嘈杂中坚守宁静”的人。
他们的成绩和前途,平台和发展,个人和生活,没有一样不是出类拔萃的。
而那些“讨吃鬼”(作者注:张家口方言,在某些方面不着调的人)在一方面的讨吃,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是生活的“潜规则”,无用会决定有用,有心会造就无心,德与才互为表里,一直互参互现。
因为:叠被子,整理内务不重要,但规范有序,条理清晰的生活很重要;
跑不跑操不重要,但健康的体魄和不逃避的态度很重要;
自习课说不话说不重要,但能否具备专注在一件事上的品质很重要;
吃不吃零食不重要,但能不能不贪口舌之乐,律己舍欲很重要;
卧不卧聊不重要,能不能分清事情的主次,在集体生活中为他人着想很重要。
规矩对于有些人是枷锁对于有些人是领悟。
那些自律的人,不是他们愿意接受枷锁,而是他们能获取规矩之上的领悟,明白规矩对于他们的意义,明白什么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这样的人是有德的人,更是聪明的人。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面对跑操,很多人都会理解为不得不参加的体育活动,故能逃就逃。
聪明的人却能看到其中对于自己强健体魄的意义,故欣然参加。
真正的情商和智商是一致的,真正聪明的人,更知道人品和素养的重要。
而修炼人品和素养,又在生活的时时处处,方方面面。
花花绿绿的成绩单很重要,那是你三年后上火车,去大学,获新知的门票。
能争一分就多争一分,一分可能会让你在平台上走得更高;
点点滴滴的生活课更重要,那是你今后为人处世,行走世间,仗剑天涯的通行证。
能多修炼一分就多修炼一分,一分一定会让你在精神上走的更远。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清华大学校歌》如是说。
爱你们的老任
2019年9月17日
理想 情怀 温度
一个教育者的心路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