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如何讲故事?举个例子,如何将“友善”体现在社区公共空间中?

和不少学者谈起社区治理理论,感觉10多年以来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从大的层面上讲,如政党政治、行政管理、社会学等等角度看社区治理,的确没有什么大的理论进展。

但是如果再扩大一下视野,从更广泛的跨界、中观的技术层面来看,还是有不少突破的,比如社区营造、参与式治理、社区微更新等等,空间叙事规划也是其中之一。

这两天一直关注一个词,叫空间叙事规划。对于社区而言,这个是很有用的一个理论。

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个词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空间叙事规划,就是让空间能够讲故事。

一个空间如何规划得能够叙事,能够表达我想表达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把这个地方做得非常平庸、非常平淡,成为谁都不想去的消极空间。

当然,这个理论是比较前沿的,很多专家做此方面的研究,一些规划设计专业人士也在摸索在实践案例中体现这个理论。

空间叙事理论是一个跨界的领域,国外一下有人研究,到了10几年之前就达到了理论研究的顶峰,国内像上海交大、同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等都有人在研究,更多人在实践。

这个理论对于社区治理而言很有价值,社区治理要表达的东西、承载的东西太多,但有效的路径又太少。一个理念,一个行动,一个倡导,如果仅仅靠人肉机器运作,成本会高得不高了,你也做,我也做,你也讲,我也讲,一堆人在那里动员,不停的、重复的宣传,这不是现代化的治理。

一个居民如何能够接受社区叙事,接受我们推进的一个理念、一个倡导,比如说文明养犬,这是很具体的事,你怎么让他接受,实际的执行中会有好多问题:

治理不是“字”治,不是灌输,不是我有,我说,你要听,你要按照这个做,不是这么简单的“字”治。

何为“字”治式叙事,很多地方贴出来的标语(标语)特别有意思“市区不准养鸡鸭”、“社区不准种菜”,这就是简单思维,一个标语贴上去就有用吗?

抗疫期间这种大字报到处都是,还挺有意思“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难道治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达至的吗?

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如果核心价值观仅仅是停留在字面,那就不能打动人心,不能成为价值观去影响更多人。

社区共同体意识不是空话,构建社区共同体怎么弄,也不是一句空话。

怎么样把思想、观念、意识和想讲的叙事、故事能够让更多人能够听得到,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叙事就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事。

空间叙事规划认为,对于一个空间而言,不仅仅要有物,还要有场,还要有事:

就是指物理空间,指物质性的东西。物讲求“诠释与呈现”,就是怎么样呈现出我要讲的东西。

呢?讲求“整合与建构”,文化的东西、叙事的内容和空间等要素要有整合与建构。

,就是一定要在这个空间中促成事件、促成交互、促成体验、促成评价、促成更多人参与。

大体上,空间叙事就是要让你有物、场、事三方面思维。

不要空讲理论,理论是很枯燥的,那么,举个例子,如何在社区里面打造“友善”的叙事?“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之一,如何在社区里面体现?

简单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处张贴,有用吗,有,但没大用。

到外贴“与人为善”、“善良是人类最大的美德”等等,贴1万条就是好的叙事吗?当然,也不是!

“友善”要从价值观化成叙事,化成可交互的“事”,化为可影响人的叙事,才能把“友善”价值引导给更多人。

当下,老年友好、儿童友好、文明社区、无障碍社区等评选、创建都是在倡导对特殊群体“友善”的氛围。

这种社区氛围难道仅仅就是一些标语的“字”治吗?肯定不行。

进一步,将“友善”化成指标,一堆指标,硬件怎么着,活动怎么着,配备多少人,举办多少项目,很细化,但这种思路还是传统的思路。

如果利用空间叙事规划理论来推进此项工作?

比如说建一个儿童乐园,这就是一个空间,这就是一个物,建了肯定是解决了儿童有地方玩的问题,对儿童是好的。这是“物”。

怎么样构建这个场?在儿童乐园里面,要有哪些设施、设备,有哪些标语、你哪些提醒语?动线是什么?如何玩?谁来陪他玩?这些多元因素考虑得越全面越好,越整合越能体现出社区的友善。

还要考虑到“事”的层面。在这里做什么样的项目、活动,促进儿童在这里能够更广泛的关系,更频繁的交互,更人性化的体验。

比如,发起“社区童书共享活动”,家里小朋友长大了,不看童书了,可以捐给其他邻居小朋友,因为童书都很贵,看一晚上就看完了,太浪费,放在家里又太占地方,所以,图书共享是共赢的事。

对于小朋友来讲,他能看到更多书,书是邻居送的,上面可能还有大哥哥大姐姐留下的语,这就更加亲切了。这个活动产生的互动和交互就形成了一个场域,这就是好的叙事。

如果这样的故事多了,参与的人多了,除了书之外,资源需要更多交流,这个空间上就可以长出一个儿童市集,这个空间就会有更多的交互,有更有内涵的叙事。

叙事的基础上,就有了更多的故事,比如说其中有很热心的妈妈,在此基础上,联络了热心妈妈组织了一个儿童市集议事会;有个小朋友,不只读书,还成了小小领读员……

这样,儿童乐园的空间上可以有一个展示墙,可以放个荣誉榜,谁捐了多少本图书可以公示,激发大家的荣誉感。谁是儿童里面的最友善的亲善大使等等,这样,一个空间可以从更丰富的叙事角度来展示“友善”,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一个无灵魂的指标。

所以,要通盘来考虑“友善”与空间的关系,既有墙上内容,又有参与儿童乐园、儿童市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友好,一种物的友好,一种内容的友好,一种事的美好,从而形成了场域、氛围和叙事,这样,儿童友好才变得非常具体,友善才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空间叙事就是将那些简单的倡导、要求、口号或者空话,变成一个一个的有内涵的项目,变成一个一个的有叙事感染能力的空间,变成一个一个能吸引人的地方。

空间会讲故事,这个空间就能承载更多的有内涵的、有价值的、开放的、有影响力的叙事,这个空间才能真正成为大家愿意倾注情感的空间,这不就是社区营造的重要意义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