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建筑的关联与区别,你知道吗?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建筑都会有自己的特色风格
表现在材料、样式、造型等多方面
甚至和政治宗教都密不可分
日本建筑与中国就有着许多差异之处
但也有些许关联存在
那么日本建筑是怎样的发展史呢?
我们可以从这些重要时代了解到
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2、3世纪的弥生时代和绳文时代,此后随着历史变迁的影响,建筑也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有着各自的特点。早期的建筑以神社、佛教寺院、离宫等建筑为主,在中世纪标志着都市繁荣的城堡出现,再到近代开国、明治维新之后,受西方影响,融合东西方风格。
先民为躲避地上虫兽的侵害和地底的潮湿,将休歇的屋舍建在高出地面、以木或竹支撑的柱架之上,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梁板,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在日本称之高床式住居,也是日本绳纹到弥生甚至一直延续下去的一种建筑模式。
秋田三内丸山遗迹
日本湿热多雨,适合高大林木生长,如桧、杉、榉等,这些树木都是优良的木质建材原料,相比中国,木构建筑的资源更为丰富,不过因为深埋于地下,受潮湿的侵袭,木柱极容易腐朽,日本建筑也就形成了一种“定期更新”的制度,如神社的正殿,一般二十年就要更新重建。
伊势神宫是日本最古老和最神圣的神道神社,位于三重县伊势市的海滨密林里,分内外两宫,内宫称“皇大神宫”,祭祀天照大神,外宫供奉丰受大神,它专门负责保护天照大神的食物,两宫的样式大致相同。
日本建筑史上的飞鸟时代,是自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佛教传入到孝德天皇大化元年(646年)革新为止,大约九十年的时间,此时中国由南北朝进入隋唐时代,大陆的先进文化迅速传入日本。
日本建筑受中国先进的建筑技术影响,木柱不再埋入土中,而是采用在夯实的地面上埋放石础,然后再将木柱立于石础上,这也预示了木柱顶部的梁架结构已近成熟,不过高床式建筑在日本并未就此绝迹。
中国建筑从二里头文化开始,就有了相当大规模的夯土基台,可以说夯土建筑是我们防雨防水并象征建筑物主人威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防止建筑的夯土基台被雨水冲刷而崩塌,中国的建筑物往往有相当大的“出跳”,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房檐翘出去的那一部分,而构建这个出跳的就是中国独有的“斗栱”技术,日语叫做“組物”。
法隆寺被誉为日本最早的木造建筑群之一,乍看很像中国的建筑,几乎完全摆脱了日本原有的建筑模式。
日本飞鸟样式建筑最著名的法隆寺
日本古建筑在我国唐朝后,主要有三大样式,即 “和样”、“唐样”(禅宗样)、“大佛样”(天竺样)。
日本皇室贵族热切崇尚佛教,东大寺,西大寺,大安寺,兴福寺等佛寺陆续建立,建筑样式迅速从飞鸟样式过渡到奈良前期的白凤样式,药师寺东塔是白凤样式的重要遗存。
竣工于730年的药师寺东塔
由白凤样式发展至奈良时代的天平样式,日本建筑已趋于完善,这时的佛寺规模宏大,雍容大度,气势磅礡,是日本传统建筑的古典样式最佳代表,这种明显具有中国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样式,称为“和样”。
754年,鉴真东渡,在平城京创建唐招提寺,此时的日本建筑以盛唐建筑为样板,现存的唐招提寺金堂和东大寺正仓院等建筑即为天平样式。
唐招提寺金堂
平安前期的弘仁时代(781—1183年),天台宗与真言宗在日本大为风行,这些密教的本山寺院,如延历寺和金刚峰寺,为了远离都市的喧嚣,都将寺院建于山岳之中,因地形关系,山岳寺院的布局就无法和奈良都市伽蓝一样讲究严整格局,其因地制宜的自由布局成为特点,另外又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其建筑风格也就由奈良时期古朴雄浑豪迈转向了纤细优雅。
竣工于800年奈良县宇陀市室生寺五重塔
日本的藤原时代(886—1183年)的建筑以一派优美华丽的贵族风格呈现,因此时宗教信仰盛行净土信仰,佛教寺院成为极乐净土在人间的再现。
禅宗在唐朝时从汉传佛教的诸多门派中脱颖而出,到了五代两宋,禅宗几乎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大量入宋的日本僧人,巡礼游历之地大多限于江浙一带,其将禅宗传入日本的同时,也把江南的伽蓝建筑的式样形制带入了日本,同时,禅宗提倡寂静冥想、修心顿悟,日本这个时期的庭院建筑,极力追求隽永精致以符合禅意,这一时期的日本建筑有了新发展,被称为“禅宗样”。
唐朝以后,日本人把来自中国的人与物都冠以“唐”字,如中国人叫唐人,来自中国的船叫唐船,为了区别较早的“和样”,新传入的建筑样式“禅宗样”也称为“唐样”,这种式样的特征是梁柱斗拱等建筑构件由硕大转为纤细。而建筑各部分之比例从单纯简洁变为复杂精致,代表为镰仓建长寺、圆觉寺。
建长寺
日本中世纪与“禅宗样”同样著名的建筑式样另有“天竺样”,同样取法于中国,南宋时从中国福建沿海一带传入日本,“天竺样”用以重建1180年烧毁的奈良东大寺大佛殿,故而又把“天竺样”称作“大佛样”。
东大寺
“ 大佛样”建筑多使用多层的插栱,最著名的代表为东大寺南大门,其内顶无天棚,粗圆柱直通上下,板条以柱为中心十字交叉组成梁枋,檐六出挑插栱,建筑整体体积雄浑庞大,刚直挺拔。
中世纪之后,日本进入桃山时代,这时的日本建筑越来越呈现自身特色,也日趋成熟发达,城市文化日益兴盛,各种新式建筑相继出现,府邸和城楼取代佛寺成为主要建筑活动,城堡在江户时代已演变为地方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各大城市的富有人家也开始兴建不同规模与风格的府邸。
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两种新的建筑形式,城郭和书院。城郭是一种防御性的建筑,是为了在动乱的时代能保护封建君主以及他的军队士兵;而书院则是具备接待大厅和私人读书空间的功能,也反应出封建社会中君主和诸侯之间的关系。
姬路城又被称为“白鹭城”,有着精美雕刻的屋顶、华丽的屏风壁画,以及围绕主天守的三座副城,是桃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京都二条城的“大広间”则是书院的典型范例,代表性的特色包括床之间(壁龛)、书院窗户(可看见精致的花园)等,德川君主和诸侯所使用的区域也分隔的十分清楚。
日本开始引入西方建筑的理念,采用西方建筑技巧、材料和风格。其建筑大多带有明显欧洲建筑外形,代表建筑如东京车站。
1950至1960年代奠定了日本现代建筑风格的基调。建筑师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审视西方建筑和日本建筑的共同之处,是两种风格融合,形成了保有日本传统特色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成一系。
纵观历史,
中日在建筑上还是有很多渊源,
深入研究还有很多细节可雕琢,
分别集合唐代与各自文化、中日最具代表的两大历史建筑
京都二条城(左)与故宫太和殿(右)
如果你也是对建筑文化的喜爱者,
那一定要走进这些建筑,
去发现文化的差异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