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终极三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这几年自己也经常会想,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也许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吧,而衣食住行当中,食则排在了第一位。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好,平时只能吃上粗粮,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馒头和饺子;也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刚出锅、带着热气、香喷喷的猪肉。所以总是盼着过年。平时,则只有过节时,才会有四邻八乡的亲戚到家里看望爷爷,带些村里买不到的糕点和水果,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才有可能跟着解决一下肚子里的馋虫。早年,姑姑嫁到了邻村,家里的条件要好些。一直记得,姑姑不会骑自行车,每次回家看望爷爷,都是走路,胳膊下挎一个红布包袱,包袱里面是荆条编成、漆着红漆的食盒。冬天,食盒里一般会摆一些蛋糕、桃酥、江米条,也有时会是红糖馅儿的糖包;夏天,则多会摆上几个甜瓜、新鲜熟透的杏儿。这些是平常见都见不到的,更不用说吃了。不过,父亲当时对我们几个要求很严,决不允许自己到爷爷屋里去要东西吃。姑姑来了,过去见个面打声招呼就赶紧离开,当然也不会忘了偷偷地瞥上一眼那诱人的红色食盒。现在天天能吃到蛋糕、面包、水果,那时真是不敢想像的。
吃的问题,直到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之后才基本解决。
父亲经历过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亲眼见过村里饿死人的事,对于吃饭的问题更是特别重视。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年防碱(灾),夜夜防贼。所以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后,有了种什么庄稼的自主权,第一年就拿出来一亩多地,种的谷子,收了四百多斤,直接存放在一个水泥做的堂柜里,说是谷子只要不脱皮就不会生虫子,水泥堂柜则防水防潮,放上十年八年,也不用担心变质。一旦哪年有什么天灾、地里收成不好,就可以碾成小米来应急。不过,那四百多斤谷子放了很多年,一直也没派上用场,虫子确实没生,但谷子的味道却是变得很差,后来只能卖给了做饲料的小贩。
这一年多,猪肉价格飞涨,很多人吐槽,说猪肉都买不起了,大概也不是真地买不起,吃得少了确实有可能。但在那个年代,一般的农村家庭,是真地吃不上猪肉。吃不上猪肉,就想出了很多法子。冬天,大雪过后,会在院子里扫出一块空地,支起筛子扣几只麻雀,做饭时,埋在灶堂的柴禾灰里,吃完饭,麻雀也煨熟了,去掉其外面焦黑的毛皮,掰开、再去掉肚子里的脏东西,肉还是很香的。那时,麻雀还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夏天,下了第一场透雨,会有水牛牛从地底钻出来,爬得很慢,很容易抓到,抓一把,回家用油一炒,非常地香。秋天,地里的蚂蚱长大了,也可用油炒或放灶堂里烤,也是美味,现在的说法,那都是高蛋白。
读中学时,农村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平时能够天天吃到馒头了。但住校生活还是比较苦的,学校的伙食也很差,平时会从家里带些咸菜、炒大酱到学校吃。那时,每个周末回家,吃母亲包的饺子是最幸福的事。以至于后来高考报志愿,报的专业都有食品专业,居然还考上了。毕业后又进了食品企业工作,到现在入行也已经二十多年。
现在,吃饭的问题是解决了,也不再像小时候,总盼着过年了。因为有小时候的经历,反而对于吃的方面非常随意,没什么特别想吃的,也没什么特别不想吃的。在公司食堂吃饭,一直会尽量把打的饭完全吃掉,尽管很多人都评价食堂的饭菜很难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上一代不应该总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下一代。但有时还是会禁不住给讲一讲自己的经历,说的好听些,是想让下一代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其实,下一代人会有下一代人的追求,也只有如此,社会才能进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