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的舌头雄辩家的嘴
(纵横家苏秦)
公元前四五世纪,东西方文明同时挂出一道炫丽彩虹。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与古希腊的雄辩家在各自的舞台上演了荡气回肠的剧目。
《史记》、《汉书》,尤其是马王堆出土的《纵横家帛书》中,以文学笔触记述了纵横家的游说词。如果将这些游说词放在一部相关内容的电视剧里,一定会使当下热播的人物台词失色。
纵横家行天下靠脑子,更靠口才。天下道理大抵相同,能否说服各国国君,最后要看舌头能否翻出花样来。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张仪颜值不高,别人丢了东西,便怀疑他是小偷,挨一顿打自然是免不了。于是他妻子埋怨道,你如不读书游说,哪会受此番屈辱?张仪却说:你先看看我的舌头在不在(“视吾舌尚在否”)。回答说“舌在也”。张仪这才长舒一口气,道“足矣”。
于是,张仪靠这一副舌头,将秦外六国搅得不得安宁。
古希腊雄辩家不仅要好口才,还要大嗓门。他们面对的不是大殿或密室里的国君与大臣,而是面对拥有投票权的数百贵族与平民代表。能说服乱糟糟的听众,不具备雄辩的本事是下不了场的。
纵横家和雄辩家的风光日子过了几个世纪。后来随着强秦坐大和古希腊衰落,到公元前2世纪,这道挂了几个世纪的彩虹逐渐褪色。
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回头看来,历史真还没有再出现过如此群星闪耀的场面,精英人物与知识分子也再未拥有过如此宽阔与聚光的舞台。
究其原因,大概还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
春秋战国,天下大乱,强者扩张,弱者自保,智者觅机,蠢者待毙。诸侯多长于深宫,不谙国际大势。各国都渴望有明白人能解国家国君之惑。于是,纵横家闪亮登场,成为各国座上宾。苏秦张仪作为纵横家代表,先后挂了几国相印,真还得掰指头算算。
古希腊实行统治阶级民主决策,凡大事不辨个昏天黑地绝不罢休。五六十万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记录的演说词竟不下十五六万字。
秦之后,江山一统,以外交见长的纵横家商品遂失去了市场。
古希腊败于古罗马后,民主议事让位于专制, 欧洲黑暗千年,雄辩家哪里还有自己的舞台?
有趣的是,纵横家与雄辩家商品留存到现代,又成为远超过一般商品价值的值钱的精神古董。
缘何?因其所蕴含的思想已深深嵌入世界文明的光谱之中。
(苏秦、张仪)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