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鸟居昭美:9岁前不要随便让孩子学画画,都不知道损毁了什么
大家好,我是千妈。
自从“美育纳入中考”上热搜后,美术方向的艺术启蒙开始火热,最近收到了好几条相关留言,有询问怎么给孩子选美术班的,也有“吐槽”的:
“千妈,去年报的美术班,上了十几节课,感觉孩子没什么进步,拿回家的作品都很好看,让她自己画却说不会...”
看完留言,我就想到了日本教育家、现代儿童早期绘画行为研究第一人鸟居昭美的书:《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鸟居昭美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
9岁后,教授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在这之前学画画,反而会损毁孩子的天资。
▲ 图源:当当
【 这本书集合了日本教育家、画家鸟居昭美在儿童绘画领域五十年的实践经验,在国内也有很大影响力,画家李跃儿和儿童作家金波倾力推荐 】
这个说法可能有争议,但我觉得,不论爸妈们有没有给孩子报班,专业人士的诚恳建议都值得一听,它不见得是绝对正确的指导手册,但一定能带给我们启发!
误区1 教孩子形象画
请看下面这幅图:
▲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你觉得这些充满童真的画,是孩子的作品吗?
答案是:“这些都是成人的画,或者成人教授孩子画出的画”。
孩子刚开始画点什么的时候,大人就会画一些人的脸呀、汽车的形象呀什么的教孩子画,或者孩子一要求,就画出一些物体的形象给孩子看......这样的经历,大概每个妈妈都曾经有过。
尤其是擅长画画的妈妈,可能还会教孩子:宝贝你看,小人可以这么画、花儿是这样画的。
教形象画会有什么后果呢?
大人教孩子画形象,就好比教识字,记住“目”这个字,首先要记住它的发音和样子,以后无论妈妈还是小狗,只要具体到眼睛这个东西,都要写成“目”。
但画画和识字不同,画画不是要记住形象,而是要把自己想法通过形象表达出来,如果我们经常把成人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就不能按自己的感觉和意愿来发挥,其结果就是孩子对绘画的感觉一直无法得到发展。
【 家长指导后,看上去很“像”,实则不自然的四岁儿童画 】
【 画家纠正后,正常的四岁儿童画 】
更严重是对语言想象能力的打击。语言又被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事物就算不在眼前,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去想象它的样子。
一旦教了形象,孩子就不再依赖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了,而是按照大人教授的形象来画画。这样一来,通过语言想象,在脑海中重现影像的能力就无法养成了,而这恰恰是绘画最关键的能力。
误区2 学画画,就送孩子去创意美术班
“创意美术班”是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美术机构,课程会用到很多材料,除了常见的铅笔马克笔、丙烯颜料、超轻粘土,还有羽毛碎布、金箔等等,主题随意活泼,很吸引孩子。
一般家长带孩子试听课后,问孩子喜欢吗,大部分孩子都会开心地回答喜欢!
▲ 图源:网络
孩子喜欢,加上机构宣扬的“提升孩子审美和创造力”先进教育理念,很容易促使家长买单。
但其实大多数创意美术课里隐藏了一个致命问题:标准化。
大家都熟悉简笔画,只要按步骤一步步画,就能完成:
▲ 图源:网络
市面上大多数创意美术课,本质上就是简笔画的升级版,只是多了些工序,加背景、添装饰等。
之前知乎上也有美术兴趣班老师怒揭行业套路,“构图法则”是老师先设计好,分成傻瓜式的1.2.3步骤让学生照做,没有这套关键步骤,是出不来家长看到的效果。
按标准化步骤操作,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大概是这样:
▲图源:网络
【 符合成人审美、作品相似度高、孩子只负责填充细节,是大多数创意美术课的特点 】
标准化的好处是对老师要求低,哪怕非专业人士,通过短期培训也能快速上手,这也是创意美术课遍地开花,线上线下快速商业化的原因。
但标准化对孩子的创意、绘画基础没有太大帮助,因为底色铺设方式、整体画面构想,这些关键思考点,全是由老师完成和操控的。
所以,如果你送孩子去创意美术班的目的只是玩一玩,动动手,顺便解放老母亲,没有问题。但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孩子学画画,培养审美和创造力,就需要三思。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了:
自己指点不妥,9岁前报班意义不大,那孩子画画这件事上,家长可以做什么呢?
好像真的不用做太多呢…我看完鸟居昭美书中9岁前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绘画特点,以及家长应该做什么时,第一感觉是“啊,原来画得像不见得是好事,我们家的印象派才是正常”,第二感觉就是轻松,老母亲的主要任务竟只是提供工具和精神鼓励。[偷笑]
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你看完也会少很多焦虑,我把所有年龄段都整理出来了。觉得内容太多读起来累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自己孩子年龄吻合的部分~
1-2岁
孩子绘画特点:
这时候的绘画,不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是手运动的结果,喜欢“蚯蚓爬”和“连续圆圈”。
【 蚯蚓爬 】
【 漂亮的连续圆圈 】
家长要做的:
① 让孩子多爬行,因为孩子能够出现“涂鸦”行为,首先要能够以肩为轴心,带动手臂上下运动,如果孩子没有充分做爬的动作,身体运动机能没发展起来,肩臂力量也不够。
② 不建议给孩子很多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颜色的马克笔、蜡笔或者铅笔就好,给孩子一些挂历纸大小的纸。
2-3岁
孩子绘画特点:
开始画封闭圆,并把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 这是大象,这是新干线 】
【 妈妈做的布丁和盘子 】
家长要做的:
① 一边和孩子说“圆圈和你一起做游戏呢”,一边画连续圆圈给孩子看,鼓励他/她说出用圆圈画的内容,苹果、妈妈?都没关系,记得肯定孩子的想象。
② 除了粗的马克笔,还要给孩子细的签字笔、圆珠笔,让他感受不同笔触,颜色仍不需太多,纸张有大有小。
3-4岁
孩子绘画特点:
开始出现“头部人像”、“头足人像”,喜欢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 头足人像 】
【 拟人化的蟑螂 】
家长要做的:
① 问问孩子画的是什么,愉快地听孩子讲画,关注所讲画里的故事。
② 不要随便纠正孩子“怎么没有鼻子?”“头发不是这么长的”,这会让孩子的画变得生硬而形式化。
③ 给孩子准备一个绘画本或记录本。
4-5岁
孩子绘画特点:喜欢在一张纸上画出各种形象,像商品目录一样罗列表达。开始用同一画面表达时间流逝,表达更为丰富的内容。
【 罗列表达的画 】
【 渡桥、登上顶峰,其中有时间的变化, 孩子把它们在同一画面表达出来了 】
家长要做的:
① 多询问孩子画里事物之间的关系,“谁?在哪里?在干什么?”这样孩子能画出更丰富的内容。
② 不要让孩子边看实物边画,写生是九岁左右的事。
5-6岁
孩子绘画特点:
开始使用表示地面或水平面的线条—基底线和透视画法,画面内容更加丰富且变得有条理。
【 基底线之上是地面,之下是大海, 大海里鲸鱼在追逐鱼群 】
家长要做的:
① 多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并鼓励他试着用画表达自己喜欢故事的内容。
② 给孩子准备多颜色绘画材料,和油画棒比,蜡质较多、质地较硬的蜡笔更好。
6-7岁
孩子绘画特点:
开始尝试把事物沿着基底线并列画出,并喜欢设计图案纹饰。
【 沿着基底线画小人 】
家长要做的:
① 把有趣的生活经历作为绘画主题鼓励孩子画出来。
② 读绘本给孩子听,讲民间传说的故事给孩子听,时常让孩子把故事画出来。
③ 不要用画得好、画得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多评价画的细节。
7-9岁
孩子绘画特点:
基底线转变为水平线或地平线,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
【 菜市场的人物呈现出了多角度 】
家长要做的:
①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使用任何绘画工具,多给孩子提供不同的工具,甚至是有挑战的版画游戏。
② 不要计较孩子的写实能力,觉得他画得不够细不够像,不妨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肖像卡片。
EASTWEST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说:好像需要家长做的事真不多呢。
是啊...为什么我们总要把孩子设想为需要用力教化的角色呢?
很多时候,太早用力反而不好,不然怎么会有个成语叫揠苗助长。
而且我觉得,美育本就不是为了应试,大多数人也不会走上专业道路,它只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优雅生活者”,能够感受美发现美,所以很多事真的不用操之过急。
现在回想起来,在千寻画画的过程中,我也就三件事做得不错:
第一件是她4岁左右,央求:“妈妈,我不会画,你给我画。”,我没按她的要求画形象,而是和她一起画起了圆圈,一边画一边和她聊天:“快看,好大的太阳公公,他还笑眯眯的呢!”,“一起画,不指点”的原则,让千寻在画画上,一直保持了充沛的自主热情。
第二件是千寻很小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在亲子阅读里加入美育绘本,之前也给大家分享过千寻的美育书单,去年春节去央美毕业的画家朋友家做客,朋友觉得千寻的审美和色彩辨析度很高,我想应该跟她从小的美育阅读有关。
第三件是挖到了一本超级棒的绘画书。这本五味太郎的《我的创意绘本》我真是喜欢得不得了,是孩子自由绘画的好帮手,也是解放老母亲的神器。
【 千寻很喜欢,天气好的周末拿本书和彩铅, 随时随地画起来 】
我觉得,花好几万报班,真还不如买本这样的好书先让孩子自己画起来呢!
好咯,压箱底的宝藏书都分享给了大家,关于孩子画画的话题到这儿也该告一段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