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水浒传》:射死晁盖的那支箭真的可疑吗?

作者:玉山

一、晁盖死得可疑

《水浒传》里晁盖之死写的含糊,难怪很多读者起疑。
第五十九回,晁盖攻打曾头市,夜里中了埋伏,“撞见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疮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第二天夜至三更,晁盖就死了。
晁盖究竟死于何人之手?这里没有明确交代。很多读者认为这里面有文章,疑点就在那支箭上: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不一定就是史文恭射的。毒箭伤人,却还要刻上名字,怎么说都有点古怪。
杀害晁天王的如果另有其人,那么会是谁呢?

二、是不是他俩干的

主要有这几种猜测:
一是宋江。
一山难容二虎,宋江有杀人动机。宋江上山以后,处处想方设法架空晁盖,每有战事总用“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阻挡晁盖下山,从而把功劳全部揽入自己囊中;这次攻打曾头市,晁盖发了火,说“不是我要夺你功劳”,两人已经几近翻脸,到了该动手的时候了。
宋江也有靠谱的人可用。晁盖身边毕竟有人,正面击杀难度很大,埋伏狙击是个好办法,两军阵前也是好机会。黑暗之中,要定点射杀,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熟识晁盖,能准确辨认;二是要箭法好,百发百中。宋江口袋里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小李广花荣。
至于箭上有史文恭名字,纯属障眼法。
二是林冲。
林冲也有杀人动机。当年火并王伦,其实是吴用设计挑唆,林冲被晁盖等人当枪使了,为人拼杀一回,自己却没有得到分毫好处,。事后回过味来,林冲岂能甘心?
林冲是怎样杀人的?他的手法就在那两句话里:“林冲叫取金疮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
你看,林冲敷药之前没说那是毒箭,敷药之后才说是毒箭,所以真相是:有毒的并不是箭,而是林冲为晁盖敷上的药!
这类猜测虽然看似有他的道理,但是在文本里并没有确实的依据,终不免向空虚造之嫌,亦无法自圆其说。
首先是个方向的问题。晁盖是在迎敌之时正面中箭,可知这一箭必然射自对方阵营。花荣的箭法再怎么出神入化,也是无法在晁盖身侧或身后射出一箭,然后又折返命中他正面。如果是自己人下手,晁盖无论如何只能是背后中箭,此类案例,史不绝书。
这一箭来自己方队伍,完全可以排除。
至于说林冲下毒,那未免太小瞧人,林冲再恨晁盖,也不会出此下策。能够火并一次,就不会再火并一次?下毒杀人,那不是林冲,那是陆谦。再说,都围在晁盖床前,众目睽睽之下,怎样瞒过?

三、那支箭真的可疑吗?

不妨回到疑点。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是否古怪呢?
其实一点也不古怪。这是古代军械管理的常规做法,直到晚清绿营操典里还有这样的规定,并且要定期检查,如果箭杆上没有名字,是要处分的。这样做一是为了防止军械流失——给你装备了多少支箭,是有数的,用在哪你也要能交代清楚;二是为了猎场、战场上方便计功,该谁的就是谁的。
今天的枪弹上每一个都有编号,也是这个道理。
曾家军是地方民团,可能不那么正规,但是像史文恭这样声名赫赫的枪棒教师,他的箭上有名字,并不奇怪。所以那不是谁的障眼法,而是很正常的事。
有很多读者对晁盖死因有怀疑,其实一是出于不忍之心,难以接受豪爽慷慨的晁天王半途殒命,不能和兄弟们同生共死;二是信不过宋江,那厮一心一念要走投降路线,着实可厌。
排除这些感情因素,我们理性地分析一下,晁盖就是死于史文恭箭下,有没有可能?
当然有。以史文恭的功夫,准确射杀某人并不是什么难事,何况是预设埋伏,以有备打他无防;而且两军对阵,直取对方主帅正是常理,不射晁盖,还会射谁呢。

四、阴谋论可以休矣

再进一层,书里有没有史文恭就是凶手的证据?
还真有。
晁天王死后两次显灵,足以说明问题。
第六十七回,史文恭战败而逃,“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之中,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著浪子燕青;又转过玉麒麟卢俊义来,喝一声:'强贼!待走哪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
卢俊义能够一刀拿下史文恭,并不是史文恭不济,而是被晁盖阴魂缠住,胆色已寒,心无斗志。如果晁盖不是史文恭杀的,那么晁盖干嘛要找他复仇,而史文恭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况且,之前晁盖阴魂已去找过宋江,但不是复仇,而是送温暖。
第六十四回,“当夜帐中伏枕而卧,忽然阴风飒飒,寒气逼人。宋江抬头看时,只见天王晁盖欲进不进,叫声:'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时?’立在面前。宋江吃了一惊,急起身问道:'哥哥从何而来?屈死冤仇,不曾报得,中心日夜不安。前者一向不曾致祭,以此显灵,必有见责。’晁盖道:'非为此也。兄弟靠后,阳气逼人,我不敢近前。今特来报你,贤弟有百日血光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为上计。’”
你看,路线之争归路线之争,争吵归争吵,但是兄弟情谊终归还是兄弟情谊。晁盖死了仍关心宋江,而宋江矢志为晁盖复仇,真是义气深厚,感地动天。这里面哪里有什么阴谋呢,哪有什么可疑呢。
读书能质疑当然是好事,但还是应该立足文本,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脱离语境,断章取义,那不是老实的态度。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