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将场景革命进行到底?

作者:孔伟强、黄婉婷、黄波、莫祯贞、蒋婷婷、何儒韬。

新经济时代,场景已成为与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并重的第三种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手段,能够极大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新业态新赛道培育。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把“数字化”独立成篇,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长城所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场景定义的民间智库,近年来持续深耕场景创新理论与实践探索,本文归纳总结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推动场景建设的实践做法,并为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场景创新提出思路建议。

究竟什么是新经济的场景?

场景,原本是影视用语,指电影拍摄的场地和布景。2014年左右,随着新经济时代到来,依托场景驱动创新开始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国外罗伯特·斯考伯提出场景五力模型,即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五种重要力量。国内吴声成立场景实验室,研究场景思维在商业中的应用。长城战略咨询从技术应用、产业创新等视角分析场景与新经济的关系,提出场景是指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的,具有前沿性、科技感、体验感和创造性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综合应用、迭代更新的环境。

近年来,场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爆发成长的“引爆器”,促进了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极大加速了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引发诸多领域的产业变革。例如,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独角兽企业依托人脸识别场景实现爆发式成长,被称为CV四小龙;极智嘉基于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物料搬运场景研发智能机器人,成立5年时间即成为独角兽企业,全球AMR市场占有率高达10%;车企与科技企业联合孵化的T3出行将人工智能车联网技术融合应用在共享出行场景,首轮融资达到100亿元;大疆创新围绕消费级无人机航拍场景打开一片空白市场,加速大疆创新实现爆发式成长,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领跑者;抖音聚焦音乐短视频社交分享场景,充分应用深度学习、人体关键点检测等人工智能技术,仅一年多时间就成为行业内现象级的短视频应用,快速蜚声海内外。

场景创新有哪些探路先锋?

——北京:场景建设的系统性方案

自2019年以来,北京谋篇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和培育优化新经济生态为场景建设主线,通过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其推动场景建设的做法主要有:一是实行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成立全市加快应用场景建设统筹联席会议,由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等7个部门为主责单位,市教委、市公安局等25个部门和16个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成员单位。此外,朝阳、密云等区相继出台场景建设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二是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出题、企业答题”模式,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有序发布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广泛征集、遴选场景解决方案。截至2020年底,市科委已征集并发布3批60项重大应用场景,涵盖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同时,市科委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首批20项央企应用场景项目,共组织10余场供需对接活动,成功促成北京市63家企业与央企达成合作。三是依托重大项目打造场景示范标杆,北京依托“科技冬奥”、首钢园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围绕冬奥服务需求梳理设计智能综合服务体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演播、云端智能等应用场景,打造成为应用场景的示范标杆。四是加强场景建设制度保障,探索建立应用场景建设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包容期”管理和柔性监管方式;搭建场景“沙箱”,支持底层技术开展早期试验验证;鼓励大中小企业结成应用场景企业联合体,由龙头企业牵头组织设计,利用众智、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吸引中小企业参与。

——上海:率先探路人工智能场景

2018年底,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通过开放城市场景吸引全球AI领先企业和创新机构共同参与,吹响了城市开放场景号角。其推动场景建设的做法主要有:一是组织机构方面,由市经信委牵头落实全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工作,负责应用场景征集、评审、实施、验收等,各区、行业主管部门、园区管委会、企事业单位等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场景推进方面,市经信委主要采取“揭榜挂帅”和动态发布机制,通过每半年征集发布一次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以及开展供需对接、实地评估、专家评审等工作,邀请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并择优认定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再经过试点推进、验收评审,确定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截至目前,上海已发布3批人工智能场景项目清单,共发布58个场景和225个具体点位需求,认定40个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和4个示范应用场景。三是应用场景领域方面,上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涉及教育、医疗、社区、园区、交通、城市管理、制造、农业、金融等多个领域,实现了“AI+”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努力破解“老小旧远”等痛点问题。四是宣传推广方面,通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慧城市体验周等大会,公布场景项目清单和入选名单,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场景建设氛围,力争打造全球应用场景示范区。

——成都:首创发布“城市机会清单”

自2017年以来,成都应用场景探索创举频出,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首创“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以场景思维助推新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其推动场景建设的做法主要有:一是不断深化、升级场景理论,2019年,成都首提“应用场景”理论,强调通过主动培育和供给丰富的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新模式融合创新、新产业裂变催生,推动新经济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随着实践的开展,成都对新经济以及应用场景的认识逐步系统和深化,2020年3月,提出全面推进落实“场景营城”理念,通过应用场景营造对原有城市进行重构,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城市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20年3月,成都印发《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场景创新、场景供给、场景培育三个方面提出9条政策,包括对已具有相关资质、行业级数据的企业在蓉设立全国总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对入选十大应用场景示范区的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承担示范场景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承担“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项目的企业,根据绩效目标分阶段给予项目成本的15%、最高200万元资助等等。三是优化场景清单发布机制,2019-2020年,成都市政府聚焦“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每季度定期发布专题“城市机会清单”,并结合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进行集中发布。截至目前,共发布8批次2800余条供需信息,共有1400余条信息实现成功对接。今年3月,出台《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管理办法》,清单发布机制进一步升级优化,提出重点围绕发展、生活、生态、治理四大城市场景体系,每年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并按照“需求侧场景化、供给侧产品化”工作方法,构建“市级部门统筹协调、区(市)县具体落实、各创新创业主体踊跃参与”的工作体系,以及“机会释放、项目包装、策划发布、传播营销、对接撮合、评估问效、迭代改进”的工作机制。其中,市新经济委作为发布活动统筹单位,负责抓好“双千”发布总体方案策划和年度排期、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等工作。

——杭州:打造“城市大脑”场景标杆

2016年3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以交通应用场景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城市管理职能化水平,成为我国城市大脑建设的先行者。其推动城市大脑建设的做法主要有:一是建立“一把手”领导和绩效考核机制,成立“城市大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6位市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区县(市)和各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此外,建立统筹考核推动机制,市考评办、市数据资源局、市委政法委联合对15个区县(市)和功能区下发任务书,列入年底考评内容。二是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模式,成立混合所有制的“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由市国有企业控股,社会企业和研发团队参股,同时邀请阿里云、西湖电子、数梦工场、海康威视等13家企业共同参与城市大脑建设。三是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杭州“城市大脑”应用场景从交通拓展到城市治理各个领域,目前已覆盖城市管理、社会民生、卫生健康、教育等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和204个数字驾驶舱。四是制定出台法规和规范,2021年3月,杭州正式施行《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首次明确城市大脑的范畴、定位和功能,促进与规范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鼓励组织和个人参与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利用开放的数据,依法开展应用开发等活动。除城市大脑之外,杭州市科技局积极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于2020年5月制定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应用场景需求和解决方案征集、评审、发布程序及资助标准、拨付流程等事项,为场景工作推进提供操作指引。

除北上蓉杭外,广州、深圳、厦门、南京、青岛等城市也纷纷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探索开展各具特色的场景工作。

广州市以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场景建设为重点,截至2020年,市工信局已公布两批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应用场景,涉及交通、政务服务、医疗、农业、教育、新零售等12个行业领域。

深圳市应用场景建设侧重于人工智能领域,2019-2020年,发布2期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涵盖大数据分析、视频识别、知识图谱、文本处理、语音处理等领域,并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搭建场景需求部门与揭榜机构的合作对接机制。

厦门市于2019年11月发布《关于促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新经济企业积极开展应用场景探索,对纳入国家级的应用典型案例、创新项目、优秀应用等的本市新经济企业(项目),给予300万元的奖励(如已享受市级或省级奖励的,按晋级补差原则执行)。

南京市将应用场景作为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一部分,首批应用场景涵盖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等八大产业链以及城市数字化治理两大类17个应用场景。

青岛市于2020年出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征集应用场景计划、开展试点示范,组织应用场景沙龙、未来场景创新大赛,设立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和未来场景体验中心,到2022年,围绕10类应用场景领域选树1000个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大湾区场景创新该怎么干?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先行先试

系统谋划场景创新模式和促进机制,出台支持场景创新的实施意见或政策措施。探索以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有条件的城市作为试点示范,引导和支持其结合自身城市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等开展场景创新工作。支持试点城市结合地方实际理顺场景工作机制,明确牵头负责单位,明晰工作重点、流程和要求,稳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总结提炼试点城市场景创新模式、亮点,重点挖掘可复制推广的场景经验和解决方案,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示范推广。

二是借助专业机构力量,建设一批场景创新促进中心

支持各地政府部门联合懂场景、懂政策、有策划能力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建设一批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围绕大湾区或各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城市发展战略任务需求,开展场景相关政策研究、应用场景清单编制发布、场景需求与解决方案评审、场景供需对接组织、场景项目打磨与路演、场景创新品牌塑造等,服务区域场景生态的搭建,推动前沿技术与城市、产业深度融合。

三是开放城市和产业场景资源,打造一批重大项目场景

围绕前沿技术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主动开放智慧交通、智能电网、城市安全、医疗教育等城市场景,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场景,以及工业园区、专业镇等重大平台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真实的应用测试空间,加快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依托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实现创新场景“前置设计”,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引入全球领先创新型企业共同参与创新场景设计工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标性场景项目。

四是发挥大企业和新物种企业作用,合力推动场景建设

结合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本地产业特色、科技企业场景需求,引导支持央企、国企、“链主”企业等大企业开放场景机会、发布场景需求、征集解决方案,开展场景建设,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哪吒、瞪羚、独角兽(潜在)等新物种企业作用,支持其深入参与场景设计与建设。

五是创新制度与政策供给,营造包容审慎开放的环境

创新政府采购方式,合理考量首创性、先进性等因素,不得仅以企业规模、成立年限、市场业绩等为由限制企业参与资格。支持采取“揭榜挂帅”、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吸引更多中小微企业参与场景建设。组织实施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场景项目,探索创新“沙箱”、负面清单等多种新型场景创新监管制度,最大限度允许场景创新试错,营造良好的场景创新环境。

作者:

孔伟强: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华南中心总经理

黄婉婷: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广州公司副总经理

黄波: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总经理

莫祯贞: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数字经济部总监

蒋婷婷: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广州公司高级项目经理

何儒韬: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广州公司中级咨询师

推 荐 阅 读

场景驱动的创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加速器

独角兽开拓新场景、新赛道、新治理

长城智库|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