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解诗——试析“当春乃发生”的“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汉语大词典》“发生”条:
犹出现。唐杜甫《春夜喜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元朱释老《春日田园杂兴》诗:“无穷怀抱风和畅,不尽形容雨发生。”
可见,《汉语大词典》将《春夜喜雨》的“发生”理解为出现,是“好雨”出现了。这种理解在当今影响极大,很多人都接受了。但我以为这种说法可商榷。
“发生”到底作何解?古代学者一般都解释为使植物萌生。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注“当春乃发生”:“赵云:《尔雅》曰:春为发生。”可知宋赵彦材是引用《尔雅·释天》的“春为发生”做解释。《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四气和谓之玉烛。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晋郭璞注:“此亦四时之别号,《尸子》皆以为太平祥风。”宋邢昺对郭璞注“此亦四时之别号”作疏:“云'此亦四时之别号’者,言与上'青阳’等同为四时别号,故云'亦’也。上据气而言,此据功为说。”所谓“据功为说”,是说“发生、长嬴、收成、安宁”指使植物在一年中按周期生长的事功,“春”名“发生”,得名于植物萌生。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也没有直接解释“发生”的词义及含义,而是引用《抱朴子》的话来注“当春”,引《庄子》的话来注“当春乃发生”。仇氏引据《庄子》,意在表明“发生”指使植物萌生。《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据此,“发”的是“春气”,“生”的是植物。因此,赵彦材、郭知达、仇兆鳌等都将“发生”理解为使植物萌生,是“好雨”使植物萌生。
《汉语大词典》“发生”条“出现”义下,所举第二个例子是元朱释老《春日田园杂兴》:“无穷怀抱风和畅,不尽形容雨发生。”接着举出的两例都是现代人作品,没有举出唐代“发生”作“出现”讲的其他证据。上面已说到,《春夜喜雨》的“发生”,古人不这样理解。朱释老是宋元之间人,《春日田园杂兴》写春天田园,其中“不尽形容雨发生”显然化用了杜甫“当春乃发生”,“无穷怀抱风和畅”化用了《韩诗外传》“向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悖我语,和畅我心。”
朱释老的这一例,正好证明“当春乃发生”的“发生”指使植物萌生。《汉语大词典》对“不尽形容雨发生”理解不太准确,《春日田园杂兴》是一首七律,“无穷怀抱风和畅,不尽形容雨发生”对仗,“无穷怀抱”对“不尽形容”,“风和畅”对“雨发生”;“无穷”对“不尽”,“怀抱”对“形容”;“风”对“雨”,“和畅”对“发生”。其中,“无穷怀抱”和“不尽形容”不可能理解为动词性结构,它们只能是名词性结构,分别做主语;与此相应,“风和畅”对“雨发生”只能分别是“无穷怀抱”和“不尽形容”的谓语。“无穷怀抱风和畅,不尽形容雨发生”的意思只能是:无穷之怀抱因风和畅,不尽之形容因雨发生。“怀抱”指胸怀、心意;“无穷怀抱”指没有穷尽的心意;“形容”指植物的各种状貌,“不尽形容”指植物多姿多态的不同形状。“无穷怀抱风和畅”承前面“家山万象春归好”来,“不尽形容雨发生”承“诗笔拈来感物情”来。如果“风和畅”指风温和舒畅,那么它跟“无穷怀抱”连不起来,“无穷怀抱”没有着落;如果“雨发生”的“发生”指出现,那么“雨发生”跟“不尽形容”连不起来,“不尽形容”也没有着落。“和畅”的不是风,而是作者自己;“发生”的不是雨,而是植物。“无穷怀抱风和畅,不尽形容雨发生”是说,作者本人连绵不断的思绪都是春风使心情舒畅带来的,田园周遭植物千姿百态的春景都是春雨催生出来的。正因为“风、雨”带来美景和好心情,所以后面说“试问封侯万里客,何如守拙晋渊明”。因此,此例不仅不是“发生”作“出现”讲的证据,而是作“使植物萌生”讲的佳证。《春日田园杂兴》更有力地证明,杜甫“当春乃发生”的“发生”意思不是指出现,而是指使植物萌生。
杜甫使用“发生”,承接前代而来。正如上文所举,“发生”已见收于《尔雅》,指植物萌生,也用作使动,“发生”一直到杜甫时代都没有发展出“出现”的词义。汉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于潜户。度秋豫以收成,观丰年之多稌。”《文选》卷三李善注“发生”句:“《尔雅》曰:春为发生。”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皇祇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文选》卷四十六李善注“发生”句:“《尔雅》曰:春为发生。”张铣注这两句说得更直白:“言春时是天地发生万物之时,君王布政惠和之日也。”李善都引用《尔雅》的“发生”来注释《东京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的“发生”句,这跟《春夜喜雨》赵彦材的注释一样,说明赵彦材对《春夜喜雨》的“发生”理解,跟《东京赋》李善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李善、张铣注对二文中出现的“发生”的词义理解一样。《尔雅》的“发生”取义于植物萌生,可见赵彦材无疑是将《春夜喜雨》的“发生”理解为使植物萌生,杜甫此处的“发生”不能理解为出现。
唐宋金时期,“发生”的“植物萌生”的词义是很常见的。例如唐陈通方《赋得春风扇微和》:“发生当有分,枯朽幸因依。”宋欧阳修《春帖子词·皇帝阁》之四:“乾坤有信如符契,草木无知但发生。”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六记金章宗完颜璟诗:“地力发生虽有异,天公造物本无私。”金元好问《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虐政久罹,王灵甫及。金鼓动发生之气,旌旗导长养之风。莫不动地欢呼,戴天感泣。”
由于“发生”的“万物萌生”义在此期很常见,因此引申指:(一)春天。《尔雅》里管春天叫“发生”,因此后人就用“发生”指春天。唐钱起《春郊》:“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旧唐书·尹思珍传》:“思贞以发生之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二)万物。宋苏轼《元祐三年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之一:“雕刻春何力,欣荣物自知。发生虽有象,覆载本无私。”杨万里《读罪己诏》:“国家祖宗泽,天地发生仁。”因此,从“万物萌生”一义在杜甫时期的常用程度来说,杜甫完全可以使用它来组织话语。
至于“发生”的“出现”义,只是它的远引申义,中间要经过“开始出现”一义,然后扩大指出现。“出现”这个远引申义的出现是很晚的事,可能不早于明代。“发生”由“萌芽”引申指开始出现,可能至晚宋代已经有了。例如旧题宋齐丘《化书》卷四:“仁,发生之谓也,故均于木。义,救难之谓也,故均于金。礼,明白之谓也,故均于火。智,变通之谓也,故均于水。信,悫然之谓也,故均于土。”所谓“仁,发生之谓也”,指仁爱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前人有一些化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据前人的化用,也可证是将“发生”理解为植物萌生。宋文同《和提刑子功喜雨》:“时雨已可喜,况当春发生。入地如流膏,浸灌万物萌。”这里“春发生”是指春天萌生各类植物,不能理解为春天出现,“出现”这层意思前面“时雨已可喜”已经包含进去了,“况当春发生”是说何况这个喜雨当春还催生植物萌生。
因此,从“发生”的“出现”义出现的时代等多个角度看,在杜甫那个时代,“发生”还没有“出现”的词义,“当春乃发生”的“发生”不可能作“出现”讲,只能理解为使植物萌芽。《春夜喜雨》一诗,紧紧扣住“春夜喜雨”,杜甫面对春夜之连绵细雨,高兴得很晚不能入睡。诗句不仅环环相扣,句句往前推进,而且起承转合处有所侧重。由“好雨知时节”推进至“当春乃发生”,接着是“随风潜入夜”,推进至“润物细无声”;再推进至“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说夜雨持续的时间长、下得透;因此,杜甫连夜想象出第二天早晨的情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环环相扣,句句往前推进。“随风潜入夜”承接“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承接“当春乃发生”,跟植物萌生关联起来。这是起承转合有所侧重。由此看来,这首诗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正确理解“发生”的词义,对了解此诗的艺术技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