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塔虎城随想/沈树立
责任编辑亚静
塔虎城随想
文/沈树立
置身于残垣断壁,默默地忍受着风吹日晒的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虎城遗址的城墙上,怎么也想象不出这里曾经是辽金时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和交易中心。九百多年的岁月沧桑,遗留给后人的除却方方正正的土筑高墙外,还是土巩的高墙。
从资料中得知:地处嫩江、松花江交汇处西侧的塔虎城,因其地势险要而成为辽金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那么,为什么该城叫塔虎城,而不称为别的什么城呢。一位在城墙里耕种的白发苍苍的老人猛吸了口旱烟袋,边吐烟圈边说:“塔虎城这两个字是蒙语,翻译成汉语就是胖头鱼的意思。为啥有这样的寓意呢,那时,这地方的胖头鱼肯定海厚。当然,现在少多了。据我爷爷的爷爷说,胖头鱼是塔虎城这附近江中的宝贝啊,有多少人依靠它维持着生计呵。”
老人说着,显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任凭烟雾在他面前升腾。我们猜测,他一定在怀想他爷爷的爷爷,或者他父亲的爷爷的爷爷呢!
翻开文史资料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塔虎城在辽代的名字叫长春州,金代的名字叫新泰州。因为塔虎城恰好在松嫩两江的交汇处,泡沼湖泊众多,且水草茂盛,天鹅、野鸭等现在很稀罕的鸟类很多。于是,引来了辽代皇帝每年春季到这里“巡幸”。 月亮泡、查干湖、洮儿河、嫩江、松花江都曾留下过辽代皇帝们的身影。辽代皇帝这种吃喝玩乐活动,用契丹语来说,美其名曰叫做“春捺钵”。
后来辽帝多行不义,引起女真人的愤慨,决定推翻辽帝的统治。传说辽国天祚帝在一次头鹅宴上,命令女真各个部落的酋长跳舞,完颜阿骨打没有满足天祚帝的要求,天祚帝很不满意,完颜阿骨打险遭杀身。幸亏一位枢密使做工作,完颜阿骨打才免于一死。
大难不死的完颜阿骨打后来起兵将天祚帝打败,他自己做了皇帝。辽国从此被金国所取代。金朝建国之初,也看中了塔虎城这块风景悠美的好地方,金朝皇帝熙宗就曾到过塔虎城,在混同江也就是松花江上渔猎,只是将辽朝的“捺钵” 改称为“刺钵”。 名称变了,基本上还是一个意思。
站在塔虎城的城墙上极目远望,发现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正好从城中穿过,这肯定是九百多年前的辽人或金人所始料不及的。更令其始料不及的是过去的城区己被农民们种上了玉米和高粱。
古城的“马面” 又叫垛口,现在还依稀可辨。古城四角的角楼与护城河虽然仍能够看出点轮廓,却已经很不清晰。角楼里再也没人驻守,护城河里更无水流淌。
透过随行的一位朋友的望远镜,很轻松地将一座方方正正的小城旧址尽收眼底。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城池,究竟是怎样毁灭的呢?陪同我们前来考察的一位文化局的朋友介绍说,1211年,蒙古汗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进攻金国。开始征金时,蒙古汗国只是以掳掠财物为目的,并不派兵镇守攻下的城邑,于是,塔虎城与我国东北境内的渤海及辽、金时所建城池的绝大部分,都在这时被摧毁。
听后,大家都很遗憾的叹了口气,因为,这无论对先人,对后来者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假如那一座座古代的城池至今尤存,该是一笔多么宝贵的文化遗产啊!东北的旅游资源将会多么的丰富,这不用细说,任谁都能够体会得到。
日子就这么快如穿梭,谁也无法阻挡。九百多年,弹指一挥间,辽帝没了,金帝走了,只有塔虎城还算幸运,留下几段城墙,给予后人一点能够经常玩味的历史。这对当今人们来说,的确是值得大大的庆祝的事了。而辽帝也好,金帝也罢,却连一块骨头也没有留下。历史真是这么残酷,如同恶作剧一般,想要不朽的早已变为泥土,而真正的泥土无意中却尚留在人间!
无论你怎样地琢磨,也琢磨不透,造物主是如何安排这一切的;更不知道,再过一个九百年,塔虎城这个地方是否会再崛起一座新城,而另一个老城会重蹈塔虎城的覆辙,难说。
作者简介:沈树立,笔名沈笑雨,1985年从事新闻工作,历任扶余县(市、区)广播电视局编辑、记者;松原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总编室主任、文艺专题部主任、新闻綜合频率总监;松原市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綜合广播总监;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松原记者站主任记者。有近200篇新闻、文艺、文学、广播剧作品荣获中国广播奖、中国广播文艺奖、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吉林新闻奖、吉林广播奖、吉林广播文艺奖、吉林广播剧奖、查干湖文学奖、哈达山文艺奖、查干湖文艺奖、黑土文学奖。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散文学会会员、吉林省国学研究会理事。《北方都市文化》执行总编。著有各类作品20余部,已出版作品13部。现为松原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专家组成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